张仲景的神话故事——望色先知

和张仲景有关的故事(张仲景的神话故事)(1)

医圣张仲景铜像

张仲景,名机,(公元150~219年),东汉南阳人,古代著名医学家,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融理法方药为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被后世尊为众方之祖、医中之圣。但仲景其人,后汉志书中无传,有关其生平史料散见于方志和医家著述之中,其间轶闻故事颇具神话和传奇的色彩。今撷取一二,以探寻神话思维意识的医学演化态势、传承发展轨迹、以及历史人文特征。

和张仲景有关的故事(张仲景的神话故事)(2)

医圣祠大殿

望色先知

最早记述张仲景“望色先知”轶事、且史料可信度最佳的是西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文之记述。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人(今甘肃灵台),魏晋时期医学家和文学、历史学家。早年习研儒业,中年患风痹,为治疗自己的疾病,于是探研医学。他在《针灸甲乙经》序文中记述到:“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

王仲宣即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张仲景为王仲宣诊病,其神话色彩浓重而炽烈。仲景望色先知,预测到王仲宣所患疾病二十年后“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最终应验了仲景之言。如此玄妙而神奇的医术技艺,“虽扁鹊仓公无以加也”,皇甫士安评价仲景医术超过了扁鹊,寥寥数笔勾勒出仲景大医的神圣形象。

和张仲景有关的故事(张仲景的神话故事)(3)

建安七子度关图

《史记·扁鹊传》曰:“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后五日疾在肠胃,后五日疾在骨髓,齐桓侯“寡人无疾”的骄奢傲慢态度终使病入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酿成不治。扁鹊乃是得到长桑君秘传之神医,“视病尽见五脏症结”,诊疾出神入化,即使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也发出了“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的千古感叹。张仲景为王仲宣诊病、扁鹊望齐桓侯之色,二则传奇故事互鉴互参,透射出一种机缘巧合,形神、情节异曲同工,如出一辙。

和张仲景有关的故事(张仲景的神话故事)(4)

《史记》扁鹊见齐桓公的故事

古往今来,人们对生命消亡的忌惮恐惧产生了众多神幻的遐想,对医者救疗之术更有着神圣化倾向。即使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科技信息时代,仍然演绎着、承载着起死回生、扁卢在世、神医妙术的思维定格。

其实,将自然界种种感知认识解释为存在隐秘之力、超自然本性、神圣化倾向是人类社会长期普遍存在的一种意识形式。死亡是通向神灵的门槛,古代医学包括禁咒巫术征服疾病死亡,使生命得以延续,其超自然的本性表露无遗,由此而引发的通灵术士、信仰崇拜更是神话传说的丰富题材和内容,张仲景、扁鹊的诊疗故事即属于此类表述。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图腾文化开始解体,巫术的没落逐步演化为固定含义的民俗仪式、宗教内容,神灵的崇拜、文化的信仰得到丰富和完善。对生命的幻想,对死亡的畏惧,对再生的希冀,使医者从巫术中分离走出,在人神的连接纽带处徘徊,扮演着执掌生死的司命之神的化身,传承着原始精灵、魔幻、巫医、法术的信仰。对医生、业者的神圣化崇拜凸显于社会民俗文化意识之中。

在东汉画像石刻中,扁鹊的形象有生动而明晰的表现。山东微山、济南、嘉祥等地出土的神医画像石刻中扁鹊是人手人面、头戴冠帻、鸟身禽立、一束长尾的神人。而生活于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虽医术堪比扁鹊,但并无此类文化现象记述,这与原始图腾崇拜向人格化宗神意识过渡有关,是古代崇拜意识进化、信仰文化进步和发展的表现。

和张仲景有关的故事(张仲景的神话故事)(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