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机游戏的知识(迷失在手机游戏里的孩子们)(1)

乔安娜:把电脑关了

听见没有,把电脑关了

段益头也不抬,仍然双眼紧盯电

乔安娜强迫段益离开电脑桌,段益死命的反抗,在撕扯的过程中,电脑被摔坏。

段益气急败坏的朝着乔安娜喊道:“你赔,你赔,你赔我电脑,你是什么妈呀?我再也不和你在一起了,我去我爷爷奶奶家”

段益转头去了爷爷奶奶家。

到了爷爷奶奶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打游戏,一打一上午。

奶奶:段益,洗洗手,歇会咱吃点东西,写会作业啊!

段益:你等等,我打完这局嘛?

奶奶:你这儿,一局局都打了一天了

段益:快停了,快停了

奶奶:咱们怎么着也得写点作业啊

段益:你烦不烦呢?我玩完这一局嘛。

奶奶:马上停,马上停,奶奶一怒之下,拨了电脑插座

段益:你干什么呀,奶奶,我们好几个人联机,我不玩了,别人会怎么看我呀!

奶奶:乖呀,那么点小孩子,不务正业,不写作业那那成啊!

段益:回家,我要回家。

回到家,爸爸段虎已经把他所有的电脑游戏全部删除。

妈妈乔安娜依然监督他写作业

啪,一本,啪,再一本,啪继续,一边扔书本,一边被迫写作业。

事情结束了吗?远远没有。

不过,从此以后,放学以后,看不见段益的影子,段虎,乔安娜到处寻找,终于,在网吧寻见了他。

乔安娜:你儿子在哪儿呢?

段虎:哪呢?哪呢?

着急的段虎,一把掐住段益的领子,把他从电脑桌上扯下来

段益一边挣扎,一边大叫:谁呀,你们要干嘛呀,

放下我,放下我,我正进攻呢,让我先玩完这一局

乔安娜急忙拉开了段虎并说道:“别掐他脖子,你弄疼他了”

并压着自己的洪荒之气对儿子说:“儿子,儿子,咱听话,不玩了,咱们回家。”

段益却一把甩开了乔安娜的手,并用力的把他推倒在地。

乔安娜情急之下,终于开启了暴打模式。

段益则倔着脑袋问乔安哪:“你为什么打我”

乔安娜:“我是你妈,我为什么不能打你”

这是电视剧《无贼》中段虎乔安娜夫妻和儿子段益对待电脑游戏的一个片段。

沉迷游戏的孩子,像是活在汽泡中,呆在游戏里不想出来,外面的父母,也进不去他们的世界。

喜欢沉迷的孩子,表面上看是难以管教和偏执,其实,他们的内心都有一个黑洞,被迷芒和无助所占据。

01

关于手机游戏的知识(迷失在手机游戏里的孩子们)(2)

游戏之所以让孩子那么着迷,不单单是自控力差的问题,还有精神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

孩子自然会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获取。

游戏的出现游戏的出现,成了他们负面情绪的渲泄。也被孩子用作逃避现实,不想面对的工具。

在游戏中,可以有很多的朋友,可以一呼百应,满足自己的英雄情节。

所有的委屈和压抑都能在游戏中释放,成功的体验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成了他们负面情绪的渲泄。也被孩子用作逃避现实,不想面对的工具。

在游戏中,可以有很多的朋友,可以一呼百应,满足自己的英雄情节。

所有的委屈和压抑都能在游戏中释放,成功的体验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在虚拟游戏世界里,当孩子打游戏失败时,游戏会说“加油,再来一次”给予玩家及时的尊重和鼓励。

当取得小小的进步时,游戏会说“恭喜你,通关成功”给予玩家夸张的赞赏和肯定。

在现实生活当中,当孩子遇到挫折失败需要被理解和尊重时我们却往往容易用批评和指责的方式对待。

当孩子做事取得小小的进步时我们也容易认为没达到我们的期望而吝于表扬和认可。

我们想要让孩子在现实世界里获得被尊重的感受还真应该向游戏学习。

当孩子把事情没做好时,理解和共情孩子的感受及时用鼓励和信任的方式保住孩子做事的勇气和信心。

当孩子有一定的突破和提高时也要及时的给予关注和表扬,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被看见。

02

关于手机游戏的知识(迷失在手机游戏里的孩子们)(3)

有一次,我去医院检查,发现有一对母子,孩子安静的坐在椅子上,捧着手机安静的看,时不时地露出微笑。

突然,叫号机叫到了男孩的名字,妈妈一把夺过孩子的手机,抱起孩子就往诊室里走。

结果,孩子哇的一声开始大哭,把走廊上的人都给吓了一跳。一边哭,一边蹬腿,嘴里还喊着,我还要看,我还要看。

好不容易检查完,孩子依然情绪亢奋大喊大叫,妈妈可能也觉得比较尴尬,惊慌之下,赶快把手机打开递到孩子手机,一瞬间,孩子就安静下来,乖乖坐在凳子上。

手机的魔力真大呀!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一次访谈中说:我会限制孩子玩手机,孩子13岁时,才能拥有自己的手机。

“苹果手机之父”乔布斯icon,生前却从不让自己的三个孩子玩iPad和手机。

不止是他们,国外很多电子工程师都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电子智能产品。

因为作为研发者的他们,比所有人都更清楚地了解,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对孩子的隐性伤害。

(一)

手机对于孩子没有危害,有危害的是缺乏自控力而形成的成瘾,沉迷。

长期沉迷手机,会让孩子出现注意力障碍,因外界的干扰而分神,没有办法做到深度思考。

当今小学入学新生多动、易暴怒、提笔忘字、做题粗心、记忆力差、词不达意、协调性差、粘人、孤僻等等问题,都比移动时代之前的孩子有了明显的增加。

(二)

手机正在悄无声息的一步一步侵害孩子的身体健康,每一位家长都需要警惕。

手机跟电脑不一样,需要长时间的低头查看,会危害孩子颈椎的健康,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

(三)

手机游戏的消费元素太多,这个英雄出了皮肤买买买。

那个游戏需要开通会员,开开开。

孩子很容易抵制不住诱惑,从而产生大量的消费,同时,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孩子们喜欢攀比,不甘弱于别人,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更容易形成炫耀式消费。

拿父母银行卡买皮肤的现象层出不穷,这种危害小者浪费孩子的生活费,零花钱,大者动用父母的血汗钱,影响日后的消费观,价值观。

手机满足了孩子一时的欢愉,但杀死了孩子的自制力,更杀死了孩子的上进心,就这样拉开了孩子与同龄人之间成长的距离。

03

关于手机游戏的知识(迷失在手机游戏里的孩子们)(4)

半夜,我起床发现手机不见了,了好一会儿,没找见。

试着推开儿子的房间,看到熟睡中的儿子,旁边的手机游戏正在开着,感觉浑身的洪荒之力正在喷涌而出。

也只能静静的拿着孩子旁边的手机。

手机游戏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孩子们往往自控能力不强?无法管理课内课内的时间。

不要高估孩子的自制力,也不要低估手机游戏对孩子的侵蚀。

孩子小的时候缺乏自觉能力,都需要父母逼一把,才能抵挡手机游戏的诱惑,自律起来。

(一)为了增强孩子对手机的自控力,制定家庭公约

现在是电子产品时代,不让孩子碰她,反而越想去碰,想方设法去碰。

但是让孩子去玩,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多时候自控力有限,需要家长的帮助,与孩子做一个约定,让孩子玩,但是要有个度,让孩子拥有自律性。

(二)家长和孩子以何种态度制定家庭公约,才有效果

这个约定,一定是建立在双方互相尊重,双方愉悦的情况下进行的一个交流和沟通。

一定不是家长的控制与强迫。

这个时间段可以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同时也能让家长能够接受的时间段。

家长和孩子约定好时间段以后,和孩子商量决定的细则。

(三)家庭公约具体细节,仅供参考

1,家庭设置养机厂

把孩子的学习环境和手机的使用环境截然分开,在家庭里设置养机场。

家长和孩子都把手机放在养机场,需要使用的时候统一到特定的养鸡场使用。

2,约定时间内,满足孩子内心需求

在约定的时间内,孩子可以自由的支配手机,家长不唠叨,不催促,不指责,不批评孩子。

在约定的时间内,充分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充分感受到玩手机的愉悦感。

3,违反规定的惩罚制度

如果玩手机的时间到了,需要孩子遵守约定,主动放下手一机。

如果违反约定,可以制订惩罚规则,、我们取消下一次玩手机的时间,如果一周违反三次以上,取消一星期的玩手机时间。

家长和孩子到能想到的细则,一些全都列出来,作为约定的细则,经过双方同意,家长做到和善而坚定即可。

(四)家长要保持温和而坚定的执行

如果约定的时间到了,孩子不愿意放下手机,家长不要吼叫。

要做到和善而坚定即可。

家长可以这样说,妈妈相信你能遵守约定,是你自己放下,还是我拿过来呢?

然后态度平和的站在孩子一边,也不生气,让孩子感到家长坚定的态度。

时间到了,如果孩子还不放下,你就继续和孩子说,记得我们的约定是什么?

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一定能正视我们的约定。

如果今天违反约定,那下次就不可以玩了。

其实只要家长给孩子一个台阶,孩子是可以放下手机的。

如果孩子还是不放下手机,还是不生气,按照约定取消,下次玩手机即可。

如果孩子有情绪,家长一定要做到不吼叫,我们需要的是孩子遵守规则,而不是无情绪的遵守规则。

04

关于手机游戏的知识(迷失在手机游戏里的孩子们)(5)

孩子对手机的自控力,是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学会的一门课。

不是孩子如何对手机说不。

学会指导孩子用手机满足孩子内心需求

在孩孑被手机带偏的时候,家长温和而坚定的执行好的习惯,帮助孩子拥有对手机的掌控感,不做手机的奴隶。

要让手机真正地成为一件工具,而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不仅需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更要让他们认识到世界不仅只有手机,更有真实而精彩的生活。

没有手机的干扰,孩子们精神饱满,行动力强,心无旁骛,动力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