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部正能量的电影叫《silver linings》,里面有一句谚语:“每朵乌云背后都镶有金边”,这句话用来描述金缮再合适不过了。

金缮与锔瓷的不同(曾经的摇滚青年)(1)

中国金缮第一人

在无锡,有一位孜孜不倦的金缮修复师——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美术系的教师邓彬。不过他为人熟知的名字是微博名“石为云根”,词句出自杜甫,名字却伴随网络而生。他在2008年开始“混迹”雅昌论坛,这个名字的活跃度时而出没在赏石、明清家具、或是高古陶瓷各个板块。

金缮与锔瓷的不同(曾经的摇滚青年)(2)

邓彬说:“年轻时,我也是摇滚青年,画版画,喜欢西方艺术,不爱看中国古典。”

而此时的邓彬自华中师范大学版画专业硕士毕业后,已经在江南大学工作四年,读书时入选过好几次全国级版画大奖,让他一直沉浸在当代艺术领域。

和金缮结缘

邓彬与金缮结缘于2013年,那时他偶然看到大英博物馆展出的一件经金缮工艺修复的南宋龙泉窑花瓶,深深为其精妙而惊叹,一下子就被吸引。

金缮与锔瓷的不同(曾经的摇滚青年)(3)

基于对漆有了一定的了解与研究,怀揣着对这片未知领域的好奇与发自内心对金缮的喜爱,邓彬开始着手于金缮工艺,一步步成为如今当之无愧的中国金缮第一人。

关于金缮起源的争论不过在《了不起的匠人》第五集《修复残缺的戏法》播出之后,节目中关于金缮技艺的起源引起了一些网友的质疑。

金缮与锔瓷的不同(曾经的摇滚青年)(4)

金缮与锔瓷的不同(曾经的摇滚青年)(5)

对于网友这样的质疑,小编以及邓彬老师也都相继做出解释

金缮与锔瓷的不同(曾经的摇滚青年)(6)

金缮与锔瓷的不同(曾经的摇滚青年)(7)

作为一个严谨的小编,遍访导演组,翻阅各种资料,来和大家聊聊这个具有千百年生命的金缮手艺,是不是真的产生于日本?

金缮与锔瓷的不同(曾经的摇滚青年)(8)

何为金缮,又何为锔瓷?“金缮”与“锔瓷”都是对破损陶(瓷)器进行修补的一种工艺技法。

锔瓷的起源

中国修补历史可追溯到宋朝(960—1279年),瓷器修复工艺也叫锔瓷,有句古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是这门古老的民间手艺。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但需要对受损的瓷器进行打孔,会让贵重器具受到二次伤害。所以,中国传统的陶瓷修补技术锔瓷,往往看到的是这样的:

金缮与锔瓷的不同(曾经的摇滚青年)(9)

金缮与锔瓷的不同(曾经的摇滚青年)(10)

金缮的起源

而“金缮”产生于日本,是指以天然大漆为粘合剂,对破损陶器、瓷器碎片进行粘接和补缺,并在接缝上敷以金粉或贴上金箔装饰的一种工艺技法。经过金缮后的器具上会有一条条纤细的金色线条,顺着瓷器受到冲击形成的裂纹流淌,仿佛一道道划破黑夜的闪电。

金缮与锔瓷的不同(曾经的摇滚青年)(11)

当然,金缮技艺的出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成熟,同样也受日本文化的深刻影响。

在日本文化中,侘寂美学是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侘寂描绘的是残缺之美,日本文化对残缺有一种特有的崇拜,而中国人则追求圆满。

所以,金缮这种将残缺的部分美化和掩盖的方式产生于日本也就不足为奇。

金缮与锔瓷的不同(曾经的摇滚青年)(12)

为何大家会觉得金缮修复源于中国,或许是与中国髹饰泥金或贴金工艺相似的原因。

中国的贴金工艺主要用于漆器上的装饰,比如图案的描绘。而日本金缮所用到的贴金工艺,其实本质上是中国漆艺里的贴金工艺,从工艺上来讲是一样的。

金缮与锔瓷的不同(曾经的摇滚青年)(13)

但不同于中国的是,日本的金缮是将贴金工艺是用于装饰残缺而非涂饰器物,这个在中国的工艺中间从未出现过。

金缮与锔瓷的不同(曾经的摇滚青年)(14)

中国古代有一本书也是唯一一本有关漆艺工艺的书叫《髹饰录》,其中有一章节谈到了补缀,即是修复。但文章里的补缀只谈到修复漆器,并没有提及修复其他器物。修复漆器的工艺里也并没有谈到用金漆来装饰残缺。

金缮与锔瓷的不同(曾经的摇滚青年)(15)

所以我们谈到用漆艺修复瓷器和做漆器,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工艺,虽然两者的工艺性质是一样的,但目的是不同的。

一种是为的是修复,而另一种则是为的是做漆器成品。

金缮与锔瓷的不同(曾经的摇滚青年)(16)

结论

虽然金缮所用到的技法分解来看都源于中国的漆艺,但日本人基于他们的特殊的美学观念运用这些技法用来修缮瓷器,从而形成一门特殊的瓷器修缮艺术。所以,关于金缮究竟产生于中国还是日本,其实已经很明确了。传统文化上,日本的一切几乎都可以追溯到中国,衣食住行,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然而经过历史的长河,岁月的洗礼,在日本的仪式下、标准下,逐渐成就了日本独特的文化符号。

金缮与锔瓷的不同(曾经的摇滚青年)(17)

金缮与锔瓷的不同(曾经的摇滚青年)(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