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姜堰区要放大教育品牌效应,扛起教育立区大旗,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打造全国有名、全省一流、群众满意的教育高地。

5月12日,泰州市委书记史立军到姜堰区进行专题调研,督查指导该区教育工作。

今年泰州市“新春第一会”定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大会,充分体现了该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定决心,会议引发了全市上下的强烈反响。

大会召开一个月以后,市委书记史立军深入各市(区)督查推进教育推进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工作,现场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突出问题,推动各地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此次姜堰之行,是史立军专题调研的最后一站。

打造教育强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扛起教育立区大旗)(1)

在姜堰区,史立军先后走进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凤凰园校区、溱潼实验小学,详细了解学校特色课堂教学、集团化办学、农村学校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与一线教师代表面对面交流,鼓励大家潜心教学、安心从教,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放飞梦想,都能梦想成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史立军还走访了姜堰中学退休教师朱积光,感谢他为泰州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慰问了溱潼实验小学困难学生,要求各地各部门给予困难学生更多的关心关爱。

打造教育强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扛起教育立区大旗)(2)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史立军认真听取了姜堰区关于全市教育推进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听取了一线校长、教师代表的意见建议。

史立军在讲话中对姜堰区教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姜堰的教育一直是一面旗帜,广大教师的敬业精神、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人振奋,你们——

不负重托,创造出了不一般的办学业绩,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不畏艰难,迸发出了不一般的奋斗激情,营造了姜堰教育发展良好的小气候;

不忘初心,展现出了不一般的为民情怀,挤出大量财力投入教育事业,创造了卓越品牌,干出了傲人业绩。

希望姜堰一如既往地以最好的资源支持教育,以最强的改革支持教育,以最大的关爱支持教育,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多贡献。

打造教育强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扛起教育立区大旗)(3)

史立军强调,要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上走在前列、当好样板。

针对教育发展中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要大胆改、深入改,坚决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不作为,坚决防止“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的慢作为,坚决防止“自以为是瞎折腾”的乱作为,努力为全市乃至全省教育事业发展探路,当好教育改革创新的先行区、示范区。在坚持党管教育、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凡是群众对教育不满意的地方,都可以大胆地改革探索、创新突破。在教育改革发展问题上,要少讲不能办,多讲怎么办,多想我能为教育做什么,合力形成教育优先优质发展的良好氛围。

史立军指出,要在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上走在前列、当好样板。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水平、大力度的教育投入,产出的是人才、是未来、是希望,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沉下心来大抓教育、狠抓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发展教育,培养一批又一批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有用人才。

史立军强调,要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走在前列、当好样板。

姜堰教育既要高原隆起,在教育整体水平上更上一层楼;还要高峰林立,涌现出更多优质学校。要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上继续发挥鲶鱼效应,带动激发全市各个板块争先进位。要更多关心关爱农村教育,统筹做好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齐头并进、比翼双飞。他还强调,要系统谋划,有效应对,确保打好新高考“第一仗”;切实做好困难学生、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教育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打造教育强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扛起教育立区大旗)(4)

姜堰是全国闻名的教育之乡,教育作为姜堰“三宝”之一,是城市名片、金字招牌。作为教育“实力派”,姜堰如何贯彻落实好全市教育推进大会精神?新时期,姜堰怎样扛起“教育立区”大旗,在守住优势的同时,打造“全国有名、全省一流、群众满意”的教育高地,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上,在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上,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走在前列、当好样板”?

据介绍,泰州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大会召开后,姜堰区迅速召开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进行传达学习,听取“教育立区”工作情况汇报;随后,区委主要领导分别带队到部分学校调研,现场宣传大会精神;召开各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代表座谈会,听取基层意见建议;3月25日,姜堰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召开专家研讨会,对“教育立区”实施方案进行论证,听取真知灼见。

对照市委28号文件精神要求,姜堰逐项排出落实清单,特别在经费保障方面,确保优先保障、率先落实。在资源供给方面,立足学位供给短缺现状,充分考虑长远所需,协同城镇化发展趋向,按照“当前可承受、今后可持续”“基础设施投入与教学设备投入并重”“共建共享、开放应用”的基本原则,将学校建设纳入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教育资源扩容增量步伐,“十四五”期间,将投入约56亿元用于优化学校布局,新改扩建学校44所,其中新建26所,改扩建18所,新增学位26440个。今年总投资约31亿元,新开工18所、续建5所、竣工10所、办理前期工作8所,新增建筑面积43.8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8620个。举全区之力支持投资14亿元的姜中西校区建设,今年将启动一期建设,打造办学条件一流的高品质示范高中。

打造教育强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扛起教育立区大旗)(5)

5月15日,姜堰区召开“教育立区”发展大会,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泰州市教育推进大会精神和史立军书记调研讲话精神,向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再出发,奋力开创姜堰教育发展新局面。大会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立区”发展战略不动摇,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矢志打造全国有名、全省一流、群众满意的教育高地。

打造教育强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扛起教育立区大旗)(6)

“带着使命、带着情怀、带着责任办好教育事业,让姜堰教育永远走在春天里!”姜堰区委书记方针在会上讲话时动员全区上下——

更加自觉传承优良传统,永葆姜堰教育的“春泥芬芳”

更高标准推进教育改革,激荡姜堰教育的“春潮澎湃”

更有成效发展育人事业,彰显姜堰教育的“春风化雨”

更大力度支持教育优先,绘就姜堰教育的“春色满园”

教育的生机在于改革创新。当前,姜堰区正创新推出一批硬招实招,不断激活教育的“一池春水”,重点在战略推进、载体平台、城乡统筹、办学模式、教育配套等十个方面创新探索,形成“十个一”思路——

明确一个战略目标

建立一支专家智库

打造一个永久性会址

谋划一项高中生进城计划

实施一项困难学生救助提标扩面行动

推进一整套教改创新措施

统筹一揽子人才引培计划

创新一种办学模式

设立一支“红烛基金”

实施一批教育配套工程

纵观“十个一”,创新亮点颇多,比如成立“立区办”,组建工作专班,创新建立区四套班子挂钩学校制度;谋划“高中生进城”,通过有序撤并、异地重建、城区新建等,把所有高中创成4星级,集中力量打造高中品牌集群,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办学差距,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其中,一揽子人才引培计划,通过打出“三名工程”、顶尖人才招募、师范生委培、揭榜挂帅等人才系列“组合拳”,抓住人才这一关键基础工程,以教聚才、以才兴教,为姜堰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力量。

打造教育强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扛起教育立区大旗)(7)

“教育立区”发展大会上,姜堰区“红烛基金”正式揭牌成立,首期募集资金2.55亿元。据了解,该基金由社会各界捐资,将每年拿出专项经费奖励业绩突出的校长、教师,帮扶特困教师、特困学生。

此外,在对教育的投入上,姜堰区“舍得下本钱”,这几年把45%以上可用财力投向教育。在贯彻落实泰州市教育大会精神中,仅落实教师待遇一项,姜堰区在未来三年将增加支出7.24亿元,其中2021年新增1.81亿元。同时,姜堰区委、区政府还设立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奖,每年投入2500万元;人才支持资金,每年1000万元;教师培训经费,每年800万元;改革创新奖励,每年300万元;等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卢佳乐

部分图片来源于泰州发布、江苏姜堰

编辑: 王舒婷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