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如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什么叫五十步笑百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什么叫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什么叫五十步笑百步

“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如下: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是春秋时期魏国的国王,因魏国都城在大梁,魏国也称之为梁国,魏惠王也称之为梁惠王,将上面的古文翻译后,大意如下: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那可真是够尽心啊!河内遭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或把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如此办。我看邻国的治理,都不如我用心。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加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那就让我用打仗作比喻吧。战鼓响起,兵刃相接,有人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停下,有人逃跑了五十步停下。逃跑了五十步的人耻笑逃跑了一百步的人,怎么样呢?

惠王说:不可以。逃跑一百步的,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时,粮食就会吃不尽。不用密网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尽。按一定的季节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供养老人孩子和为死者办丧事都没有什么遗憾了,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五亩大宅,在里面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等家禽、家畜的饲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老人可以吃肉了。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农时,数口人的家庭没有挨饿的情况了。认认真真地办好教育,反复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著或背负著重物走在路上了。七十岁的人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按照易中天的解读,在春秋时期是可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因为当时打仗的规矩就是,如果对方跑出去五十步了,就不能再追着打了,所以逃跑五十步就安全了,没必要逃跑一百步,你跑一百步,当然可以笑话你了。

但从春秋到战国直至到近代、现代,是规则不断变化的过程,孟子和梁惠王就是处在打仗规则变化的时代,梁惠王和孟子说五十步不能笑百步也许是正确的,到战国事情就不存在五十步笑百步的情形了,因为战国时期战争就很残酷了,不存在跑五十步就安全的事情了。

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说孔子阐述、叙述古人的学说而不创作,相信爱好古人的事物。孔子毕生致力于恢复周制,周游列国,兜售其学说和思想,但郁郁不得志。按照现在的话说,孔子生前混的并不好。孔子死后,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才慢慢成为孔圣人。

因此,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五十步能不能笑百步,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五十步笑百步现在成了俚语了,只要一说,大家都知道啥意思,孟子这句话给我们的贡献是如何用比喻来表达,我迟到10分钟,你迟到5分钟,大家彼此彼此,就不要五十步笑百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