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学校(播种中印友好的希望--访新德里泰戈尔国际学校)(1)

9月12日,泰戈尔国际学校的学生通过远程教学跟随上海晋元高级中学的老师学习中国书法(拍摄 孙洋)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孙洋、何星宇):印度诗哲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因其丰富的诗歌作品和其与中国的渊源而被广大国人所熟知。1924年,泰戈尔第一次访问中国,便与著名诗人徐志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90年后的今天,以泰戈尔名字命名的一所印度学校通过与中国的教育文化交流续写着中印友好的佳话。

听到一声声标准的“报告”,你或许想不到这是在一所印度学校的教室里。一位来自中国四川的中学老师正在给泰戈尔国际学校的学生上汉语课。今天要学的内容是中国古诗。

泰戈尔国际学校是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所知名私立学校,始建于1972年。学校现有学生1800多人,其中6名中国学生。学制为从一年级到高中毕业的12年一贯制。这所学校之所以出名不仅因为其教学水平,还因为该校与中国密切的文教和人员往来。

谈到泰戈尔国际学校的办学初衷,校长马杜莉卡女士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曾经访问中国上海,并在那里生活了半年时间。他与中国有着特殊的渊源。我们的学校以泰戈尔的名字命名,并把他的理念作为我们的导向。因此,我们希望把这种关系更进一步。”

据马杜莉卡女士介绍,从2007年开始,泰戈尔国际学校每年都派学生到中国北京、上海等城市参加科技竞赛、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交流。中印学生间会寄宿在对方的家庭,体验彼此社区文化生活。

沙鲁希2013年去中国参观学习,谈到对中国的印象时,她说:“我喜欢中国。我去年去了中国,在那里看到了很多东西(到了很多地方)。有故宫、鸟巢,还有长城。我觉得中国是个美丽的地方。”

对于那些没有出过国的学生来说,每周两次与中国上海晋元高级中学的远程教学课,把相隔4000多公里的两个学校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每周四,泰戈尔学校的老师通过视频连线,教晋元中学学生瑜伽和印度舞蹈。每周五,晋元中学的老师教印度孩子写汉字和书法。虽然是选修课,但中国汉字的独特构造让很多印度学生产生了浓厚兴趣。现在读九年级的梅伊柯写得一手清秀的毛笔字。她学习书法已经有三年时间了。“我认为书法对我来说并不难,因为我可以很快掌握这些笔画。这让我觉得非常有趣。如果将来我有机会去中国,我就可以在那儿展示我的才能了。”

文化的影响是相互的。当印度学生沉浸在学习中国汉字的乐趣的同时,在这里学习的中国孩子也在周围环境的耳濡目染下融入了当地的生活。校长马杜莉卡告诉记者:“我们学校现在一共有6名中国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都很好。最近又有一个中国女孩入校。昨天我去她的班里看她的时候,周围的印度孩子都告诉我。‘校长,她非常喜欢学印地语’。”

据了解,在过去的6年里,泰戈尔国际学校先后派出了200多名学生和教师到中国访问交流。今年初,学校还开设了由中国老师教授的汉语学习班。对于以后的交流方向,校长马杜莉卡表示,学校希望能够继续推动两国学生在文化艺术方面的互动、增加人员互访的频率。她认为,人文交流是学生们增进彼此了解最好的途径。

“当他们去到一个国家,他们就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这个国家、了解她的文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的知识量增加了,对另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接受度也会随之提高。我认为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学会理解另一种文化并接受她,相信任何人都能够彼此成为朋友。”

正像马杜莉卡校长所期待的那样,中国国家主席的来访将进一步挖掘中印两国在文化上的共同点,促进两国文体、影视、旅游、青年、媒体、智库等各领域人员交往,推动“玄奘文化交流规划”,传承两国人民的历史纽带、壮大两国人民的文化纽带、拉近两国人民的感情纽带,让中印友好世代相传。

泰戈尔学校(播种中印友好的希望--访新德里泰戈尔国际学校)(2)

泰戈尔学校(播种中印友好的希望--访新德里泰戈尔国际学校)(3)

泰戈尔学校(播种中印友好的希望--访新德里泰戈尔国际学校)(4)

9月12日,泰戈尔国际学校的学生通过网络向上海晋元高级中学的老师展示自己的书法习作(拍摄 孙洋)

泰戈尔学校(播种中印友好的希望--访新德里泰戈尔国际学校)(5)

9月11日,国际台驻印度记者孙洋与泰戈尔国际学校的学生交谈(拍摄 郑焕松)

泰戈尔学校(播种中印友好的希望--访新德里泰戈尔国际学校)(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