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因为俄乌的事情,大家都喜欢一个词,叫地缘政治。张口唇亡齿寒,闭口大国博弈,说的是神乎其神。其实在三国时代,曹刘两家这地缘政治早就玩的很溜了。咱们今天看看曹操和刘备是如何玩地缘政治的。

话说有这么一个地方,对南方人来说,它绝对是属于北方的地盘,但从地理位置上又被划为南方地区,属于南不南,北不北。跟自己的省会,距离虽然不是很远,但搁在十几年前,去一趟省会比去隔壁省城还更费劲,如果有人问你是哪里人?你要说是某省的,别人用这个省的方言跟你说,你就会陷入尴尬的境地,既不会讲也听不大懂。

这个地方虽然现在只是一个三四线的小城市,但在历史上的地位却是相当的重要,尤其是在两汉三国时期,我们中国主体民族的称呼也是起源于这里,这个城市就是汉中。

汉中虽然行政上属于陕西,但在地理结构上又和四川同在一个单元,语言、饮食更偏重四川,它同时与中国北部、南部、西部都能扯上关系。那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你打开地图一看就明白了。

刘备和曹操谁最可怕(谁才是战略大师)(1)


汉中和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中间隔了一个秦岭。汉中和成都所在的四川盆地呢?中间隔了一个大巴山。你别看都是山。大巴山虽然也不好走,但比起秦岭来,翻越要容易得多。秦岭不但险峻,而且东西绵延1500公里,南北宽一两百公里,面积很大,穿越非常困难。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汉中和四川的联系更紧密,别看汉中在地图上属于陕西,实际上就是四川北边的门户。站在四川的角度看,如果敌人占据了汉中,就能很容易地翻过大巴山攻击四川。如果四川占据了汉中,北边险峻的秦岭,会成为天然的屏障,阻止敌军南下。

东汉末年,全国大乱,汉中被张鲁乘机占领,张鲁是道教创始人张陵的孙子,被奉为第三代天师,张鲁割据汉中后,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

公元215年,曹操亲率十万大军西征汉中,张鲁乘势归降,此时的刘备,刚刚占领益州,对汉中这个四川门户可谓是心急如焚,志在必得。因为刘备知道,没有了汉中,这四川将无险可守,曹操若是南下,一场大战将不可避免。

刘备和曹操谁最可怕(谁才是战略大师)(2)


好了,这个时候就是考验战略眼光的时候,占不占汉中,对曹操来说是饱不饱的饥饿问题,但对刘备来说,则是活不活的生死问题。

此时,曹操做了一个战略性的决定,他把张鲁一家接到了中原。同时还把汉中的大量民众也迁移到了关中和洛阳等地,最后,选择性的撤出了汉中。

放弃唾手可得的汉中,看起来,这曹操简直是在傻的冒泡。占据汉中,南下攻击四川,很容易。放弃汉中,隔着个秦岭,以后再想进攻刘备,那可就难了。曹操这是咋想的?

其实啊,今天我们来看,曹操的这种主动放弃战略,正显示出他一等一的战略大师的眼光。

汉末的战乱,破坏性非常大。曹魏的实力虽然在三国中最强,但也没强到哪里去,尤其是赤壁大战之后,它还在恢复期。此时如果占据汉中,只能是给自己增加一个大负担,比方说,占领了你就得驻军吧,就得运送粮草吧,这中间可是隔着一个秦岭啊,万一刘备打过来,光防守就能把你拖垮。

而放弃汉中,让刘备去占据。对刘备来说,好像是一块大蛋糕,但未来翻山越岭运粮草的活,就落在刘备身上了,如果刘备想依此为据点进攻,这秦岭必将成为拖垮刘备经济的一个大包袱。后来的历史我们也知道了,诸葛亮六出祁山,实际上只有五次,最终失败的核心原因就是后勤保障跟不上,生生把蜀汉给拖死了。

对刘备来说,他也没得选择,必须占据汉中,否则四川北边门户大开,夜不能寐。刘备这次进攻汉中时留下一句话: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男的都去打仗,女的后勤保障,意思就是有多大劲使多大劲,拼了老命也要拿下汉中。

当然,咱们不能因此就说明曹操的战略水平就比刘备高。为啥?因为刘备没得选。汉中对曹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对刘备来说就是生死存亡的问题,这是两个量级不同的答案。

刘备和曹操谁最可怕(谁才是战略大师)(3)


生活中或者生意中,我们也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一个项目放弃还是继续,这就需要战略性的决策思维,很多人之所以最后公司垮了,往往不是输在现金牛的项目上,而是哪些看起来特别重要,实际上收益有限,且需要耗费大力气去维护的项目上,比如看似重要的客户或关系,这种既浪费精力、又浪费时间,同时还会对公司带来无限消耗的客户,必要的时候,果断放弃,就是一种高明的战略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