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今天的主题,你最先想到了谁?这句话什么意思,它的来源又出自哪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听老王说那些事?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听老王说那些事(老王聊文化之烂泥扶不上墙)

听老王说那些事

看了今天的主题,你最先想到了谁?这句话什么意思,它的来源又出自哪里?

“烂泥扶不上墙”,这句俗语指泥太稀,即使抹在墙上也糊不住。比喻一个人能力差或水平低,成不了气候。

它的出处无法考证。但是有一个近义词——“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它的出处则是关于孔门弟子的。

我们知道,孔子一生号称弟子三千,可真正留下名姓的却只有七十多人,其中有“七十二贤人”的说法。

但其中有一个没有出类拔萃的弟子,却留下了名姓,他就是——宰予。

一次,孔子发现宰予大白天的好时光不努力读书,却用来睡觉。于是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意思是:腐烂的木头不可以用来雕刻东西,用秽土砌起的墙是不可以粉刷的(因为粉刷了也没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对于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这句话是记录在《论语·公冶长》里的。其实,宰予不仅不是“朽木”和“粪土之墙”,而且还是辩才出众,出类拔萃的天才。甚至连孔子都有点怵他。

只是他可能有点自负,大白天不学习,却翘课睡大觉,这让孔子对其大失所望,于是说下了这段话。

尽管宰予在才华上并不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可是后来宰予的下场,却说明孔子的眼光之毒。宰予后来竟然和别人犯上作乱,结果被夷族。

所以,“扶不上墙的烂泥”,并不代表才华和学识,关键是看一个人的品质。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一说起“扶不上墙的烂泥”,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刘禅被塑造成不堪重用的废物。

但他让人最诟病的,或许不是他治国理政的能力,而是“此间乐不思蜀”的心态。

在当代,能够与之工力悉敌的,或许只有爱吃海参的中国男足了。

今天无意看到一篇报道,中国男足被扒出“吃海参”的采访视频后,引起众怒。可是他们对自己大年初一亲手酿成的史无前例的“惨案”,不仅没有丝毫痛悔和羞愧。

反而抱怨指责球迷和大众不够宽容——“赢球了吃什么都可以,输了喝水都是错的”。

他们不深刻反思自己的问题,不闭门思过,却大放厥词来宣泄不满。这种行为只能用“恬不知耻”来形容了。

他们配谈宽容吗?不看看输球的时间和对手吗?它们身披“国字号”球衣,代表国家出战却惨败给越南男足,居然还敢出来说三道四,请问是谁给他们的底气???

这样没有集体荣誉感,寡廉鲜耻的民族败类,不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又是什么?!@中国足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