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宫照华2020年世界各地的魔幻开局让人联想到了电影里的末日半个月前,北京大雪,一段行驶在高架公路、穿梭在冰冻大楼间的视频让许多人想到了《流浪地球》中的景象这场疫情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电影馆关闭,学校停课,商店们除了闪烁的广告牌外再无其他活动的迹象,城市与小区都被封锁,口罩成为稀缺资源,户外不再有欢笑的行人,也不再有人像往常那样集会聚餐……,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末世恐惧的城市?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末世恐惧的城市(末世之城如何在停止运转的城市中正常呼吸)

末世恐惧的城市

撰文|宫照华

2020年世界各地的魔幻开局让人联想到了电影里的末日。半个月前,北京大雪,一段行驶在高架公路、穿梭在冰冻大楼间的视频让许多人想到了《流浪地球》中的景象。这场疫情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电影馆关闭,学校停课,商店们除了闪烁的广告牌外再无其他活动的迹象,城市与小区都被封锁,口罩成为稀缺资源,户外不再有欢笑的行人,也不再有人像往常那样集会聚餐……

“没错,学校已经没了;没错,最后一部电影放映是五年前;没错,葡萄酒现在很稀罕,只有富人能买得起。”

这是保罗·奥斯特在小说《末世之城》中写下的景象。严格来说,他从不是一个末日启示录型的作家,但在这本书里,奥斯特虚构了一个比今天更夸张的疫情城市。因为过长的持续时间,这种阴沉的状态成为那座“末世之城”的常态,人们习惯了这种生活,由此它便转向了一种反乌托邦的叙事。

“这里是第三普查区,约一年前爆发疫情,市政府介入后封锁了整片区域,放火把一切都烧成了灰烬……”

《末世之城》,作者:(美)保罗·奥斯特,译者:李鹏程,版本:理想国·九州出版社2019年1月

由于往常繁盛的城市生活被疫情剥夺,“末世之城”的居民们便陷入了真空,政府建立了封锁性海堤把整个地区与外界隔绝。居民们的生活节奏就此暂停,并开始反思他们过往生活与工作的本质。在“末世之城”中,与我们现在的状况不同,稀缺资源不是口罩而是手推车,因为人们要用它搬运偷窃或拾荒而得的所有物资。拾荒是大多数人不得不从事的工作,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工作岗位已经所剩无几,之后,你还需要从政府部门那里取得一份合法证件,然后才有资格去路上拾荒。人们依靠拾荒所得的卑微收入再购买一辆能帮助他们以更高效率拾荒的手推车,有了手推车之后,为了防止小偷盗窃还要买个“脐带”把自己和手推车系在一起……由此形成一个无限的劳动循环。“你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了吧?你工作越努力,身体就越弱;身体越弱;工作就越累。但这还只是开始。”

在这种绝望的环境中,“末世之城”的人们不得不购买报纸——为的是武装自己,更准确地说,是假装让自己更有安全感。他们把报纸裁剪成衣服,搓成硬条勒在自己的脖子上,像个黑白相间的中世纪骑士一样。同时,面对城市的劫难,居民们还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流派。

“微笑派”认为坏天气源自坏想法。“按照他们的说法,每当你有个阴暗或悲观的念头时,天上就会出现一朵乌云”,所以,“别皱眉,别叹气,别流泪。他们认定,如果大多数人都能皈依他们的信仰,天气便会稳定下来……因此,他们总是在劝人入教,不停地寻找新信徒”。而与之相对的则是“爬行派”,他们认为这是神灵对人类的惩罚,我们应该趴在地上接受这个惩罚,直到赎罪的过程完成为止。事实上,不管哪个流派在这种情况下都显得很愚蠢。

此外,“末世之城”中还四处可见有家但是回不去的人,大多数建筑都不归任何人所有。市场货物稀缺,价格又昂贵,但因为警察的值守只有在那里买到的东西才能给居民安全感,实在走投无路的人只能去黑市上撞运气。

这就是小说主人公安娜走进的城市。但是,与上述所说的情况相比,安娜发现了更糟糕的一点,即这个城市不光是陷入了危机,它还正在走向分解。因为长期的隔绝,大多数人都用独来独往的方式去街上拾荒,互相没有交流。这座城市的记忆也在随着词语的崩塌而瓦解。被隔绝在私人之墙背后的居民们没有了可交流的公共记忆,“毕竟,记忆并不受意志左右,而是一种不由自主的行为”,这个人还记得的事情,或许已经被另一个人永远忘记了,这就给相互理解制造了困难,一种无法愉悦的障碍。“事实上,每个人说的都是自己的一套语言,而随着共识越来越少,人与人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由此,图书馆也成了废墟——在一个人人皆以“活着”为目标的末世之城中,谁还会有余情去读书呢。然而,书写又是必要的,即便不是为了当下的读者,也是为了未来的、或许存在的读者。安娜便在图书馆中一边烧书取暖,活下去,一边写自己的书。

这是保罗·奥斯特于1987年出版的作品。它所描写的末世之城令人夸张地绝望,但同时,有一样东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奥斯特无法预料的,也是那张冰天雪地的照片所无法描摹的。现在的人们还有最后一个隐形的公共空间:社交网络。它是我们最后安置个人情感与公共记忆的空间——只是大多数时候,这二者之间会形成激烈的矛盾。《末世之城》作为一本小说,带给读者的思考是有限的,它讲述的道理其实就像哈利·波特系列一样:永远不要离开你的朋友们。但它构建的城市氛围或许能为处在隔离状态的我们提供一个反思生活的机会,当过去生活里的常态都消失之后,当平时触手可得的事物都消失之后,我们生活的中心是什么;当我们无法工作时,我们真正应当通过劳动而给予自身的报酬又是什么。尽管,在人们理应冲向现实,尽可能发挥社会责任感的当下,通过保罗·奥斯特的作品来谈论这类个人生活理想的话题似乎显得冷漠,但文学总是在另一处意义上与前者站在一起,假若个人生活由于城市与社会的瘫痪而瘫痪,这样的末日也同样令人绝望。

作者|宫照华

校对|柳宝庆

编辑|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