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杜豆豆

在今晚我们要学的《声律启蒙》四支第2节中,暗藏了一个典故,讲了一位盛唐时期令人敬佩的传奇女子,她擅长舞剑,居然成就了当时的三位文艺界圣人,她到底是谁呢?我们来一起找找吧!

首先,我们还是先来看《声律启蒙》四支第2节这段全文: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汾水鼎,岘山碑,虎豹对熊罴。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原来是佳人(这位佳人太了得)(1)

《声律启蒙》四支第2节

接下面,我们就来一句句解读重点。

第1句,“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

前四个相对的词,“行”和“止”是动词,“速”和“迟”是形容词,这是动静、快慢之间的对应。

后面的“舞剑”和“围棋”都是讲究技能的雅好。这两种雅好常在诗中使用。

要说古来写舞剑的诗篇,首推唐代诗圣杜甫所作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摘录一段与你共赏如下: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这首诗中提到的公孙大娘,是盛唐开源年间的一位舞人,她善舞剑器,在当时可谓是名动天下,世人皆知。不管是在民间献艺,还是入宫廷表演,都是风光无限,广为赞誉。


原来是佳人(这位佳人太了得)(2)

公孙大娘

除了诗圣杜甫,在历史上,还有两位文艺界领袖深受她的影响。

相传,草圣张旭正是因为观看了公孙大娘的剑器之舞,方才悟出了落笔走龙蛇的草书绝技,而画圣吴道子也是因为曾观赏公孙大娘舞剑,而体会出了更高深的用笔之道。

舞剑影响了三个盛唐文艺界之“圣”,公孙大娘实在是了不得!

“围棋”在中国有4000多年历史,古代称为”弈”,先秦典籍《世本》就曾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丹朱是尧帝的儿子。

第2句,“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

“花笺”是题诗、写信用的精美纸张。

“草字”即草书,是汉字书法的一种字体。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比楷书出现的还早。草书又被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书法中有云:“楷书见法度,行书见才情,草书见性情。” 由此,可见三种书体的区别。

“竹简”是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主要在战国至魏晋时代使用。更早的上古时期,文字是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的,称为“甲骨文”和“钟鼎文”,因为材料限制,传播困难,以致于掌握文字的只有社会上层小圈子。有了竹简,这一状况才得以改变,间接促成了战国初期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

“毛锥”即毛笔。相传毛笔是蒙恬所制。但解放后,我国曾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一座战国楚墓中发掘出整套书写工具,其中就有毛笔。与如今毛笔不同的是,它的笔毫是绑在竹竿外沿的。而蒙恬是秦代人,这意味着蒙恬并非毛笔的发明者,很有可能只是一个改良者。

花笺、草字、竹简、毛锥,这四者都是文化传播用品,同时又有精致对粗放的意味。

原来是佳人(这位佳人太了得)(3)

毛笔

第3句,“汾水鼎,岘山碑,虎豹对熊罴。”

“汾水鼎”出自《史记•孝武本纪》,说的是汉武帝曾得宝鼎于汾水,鼎大异于众鼎,视为国之重器,藏于“甘泉宫”,并因此改年号为“元鼎”。

岑参在《故仆射裴公挽歌》中曾有诗云:“气歇汾阴鼎,魂飞京兆阡。”

“岘山碑”,也就是纪念西晋名臣羊祜的“堕泪碑”。我们在前面讲“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中曾讲过这个典故。

“汾水鼎”和“岘山碑”,两者是重器和重臣相对。

“虎豹“和“熊罴”本义都是猛兽,但这里是代指雄狮劲旅和辅国良臣。唐人许浑《中秋夕寄大梁刘尚书》诗中有“汴人迎拜洛人留,虎豹旌旗拥碧油”。

“熊罴”典故出自《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载与俱归,立为师。” “西伯”即周文王。太公即姜子牙,别号“飞熊”。

唐代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中有诗云:“ 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

原来是佳人(这位佳人太了得)(4)

姜太公钓鱼

第4句,“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

“花开红锦绣”的意思是鲜花盛开,红艳艳如锦绣。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水漾碧琉璃"的意思是碧波荡漾,绿莹莹似琉璃。唐代上官昭容(也就是上官婉儿)在诗中《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中也有:“玳瑁凝春色,琉璃漾水波”。

上下联红绿相映,以春色之美相对应。

第5句,“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

上联“去妇因探邻舍枣”这个典故出自《汉书.王吉传》,说的是汉朝博士谏大夫王吉,他邻居家的枣树长得很茂盛,越墙垂入他家庭院,王吉之妻就采了几个枣子吃,还拿去给王吉吃。王吉得知枣子来历后勃然大怒,要休了妻子。探(tan,读一声),意思是摸取。

下联“出妻为种后园葵”典故出自《史记•循吏列传》,说的是春秋鲁国宰相公仪休,素以奉法循理著称,看到妻子种葵菜、还自己纺织,认为这会夺农夫、织妇之利,竟然发火拔掉葵菜、烧毁织布机,还要休妻。

这两句,自古以来都是宣扬贤士对家眷高标准要求的,但今日看来,未免做法有些偏激了。

第6句,“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这句的意思是笛声和谐优美,就像从天外飘来的仙家管乐。渔舟上的橹咿轧做声,正在雪中移动。

“渔舟正向雪中移“这句,出自唐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

原来是佳人(这位佳人太了得)(5)

独钓寒江雪

好了,我们今天的晚读《声律启蒙》四支第2节就讲到这里。

恭喜你又多读了一首古诗文!倾一生之力,读万卷好书。我是杜豆豆。愿与君共勉,从自我做起,祝书友晚安!

#萌新作者进阶计划# #读书#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