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大屠杀,曾经乌克兰人也对迫害的犹太人和波兰人沉默不语。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不论是身处战争的双方,还是关注这个地区的人们都已经疲惫不堪,似乎没有人找到一个和平解决争端的途径,而得到结果的唯一方式就是一方的战败和妥协。

欧洲与美国对乌克兰的态度颇显微妙,欧洲诸国政府既没有邀请乌克兰此时加入欧盟,也没有答应其加入北约,美国除了不断地运送战争物资之外也没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卢旺达大屠杀的凶手(历史惨案沃伦大屠杀)(1)

倒是欧洲的公众们一反他们一贯对待非洲、中东难民的态度,以极度包容的姿态收容了流落他乡的乌克兰难民们,没有建立一个难民营,显示了一个“极度文明的世界”。

不过相对于曾经流血冲突的历史来讲,这的确是一次文明的进步,因为曾经就在难民们流亡的土地上发生过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与如今的“相亲相爱”形成鲜明对比。

  1. 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沃伦》胆小者慎看

乌克兰从来不是一片安静而祥和的土地,在它的土地之下埋葬了无数因人类偏见和欲望而惨遭涂炭生灵的骸骨。

鲜为人知的“沃伦大屠杀“是人类近现代历史上最悲惨的大屠杀之一,如同日本政府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全部事实一样,至今乌克兰官方也不完全承认“沃伦大屠杀”。

而2016年一部波兰电影《沃伦》,真实地再现了那些惨绝人寰的屠杀场面,向世人又一次揭露了那场人间悲剧。

卢旺达大屠杀的凶手(历史惨案沃伦大屠杀)(2)

这里笔者先要奉劝大家,不够大心脏的朋友不要轻易尝试观看此电影,尤其是完整版,因为其真实程度和震慑程度可能远远超乎你的想象,胆小慎入。

电影的背景是二战时期的波兰治下的沃伦地区,现在是乌克兰西北部。

原本不起眼的沃伦地区,却是一个波兰人、乌克兰人、犹太人混居的地方,可想而知,这样一个人种混杂的地方,很容易就成了当时纳粹德国和苏军眼中的焦点。

从1939年到1945年,沃伦的控制权频繁易主,沃伦的地区的老百姓也因此风雨飘摇,没有安宁时日。

卢旺达大屠杀的凶手(历史惨案沃伦大屠杀)(3)

图中黄色的区域就是沃伦地区

今天纳粹德国来这里残杀犹太人,明天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发动种族清洗来屠杀波兰人,后天波兰人报复又来杀乌克兰人,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电影《沃伦》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波兰家庭的犹太女孩,这个家庭生活在一个乌克兰人、波兰人和犹太人混居的村庄里。

影片开始,二战爆发前夕,犹太女孩佐西亚和一个乌克兰小伙举办了婚礼,场面其乐融融,但是此时仇恨已经暗流涌动,婚礼上的乌克兰人在讨论着被波兰殖民者拿走的最好的土地,强拆了东正教堂,推行各种强迫波兰化的政策。

卢旺达大屠杀的凶手(历史惨案沃伦大屠杀)(4)

结果,婚礼上人们就起了冲突,双方用农具打架时受了伤,流下了影片的第一滴血,暗示了未来更严重的流血冲突。

佐西亚有一个妹妹索菲亚,她也有了一个乌克兰心上人,就在两个人偷尝禁果之后,父亲却为了钱和土地,把她嫁给一个波兰老鳏夫,索菲亚就成了波兰人的妻子,生儿育女。

没多久,苏联红军来了,打土豪分田地,把波兰富农们统统押送流放,也包括索非亚的丈夫,索菲亚也被牵连落难。

乌克兰人此时成为了苏军的拥护者。得知索菲亚落难,喜欢索菲亚的乌克兰男孩赶来,试图用苏联军车上偷来的伏特加来骗苏联军官,想要放了索菲亚,结果事情败露,苏联军官一枪取了他的性命。

乱世之中,人命都抵不上一瓶酒。

卢旺达大屠杀的凶手(历史惨案沃伦大屠杀)(5)

没几天,德军占领了沃伦,苏联红军撤退,波兰人被放了回来。

而此次,德军想要杀害的是沃伦地区的犹太人,犹太人们东躲西藏,却难逃厄运,没有人愿意帮助他们,曾经的朋友、邻居,甚至是夫妻都相互举报。

此时乌克兰人又开始拥护德军,带头的人甚至还举起来欢迎纳粹德军的标语,为希特勒唱起了颂歌。

卢旺达大屠杀的凶手(历史惨案沃伦大屠杀)(6)

沃伦的犹太人此时惨遭杀害,而其他人却冷眼旁观,畏首畏尾,此时沃伦地区的乌克兰人成为了德军的帮凶。

索菲亚此时带着丈夫的两个孩子正式犹太人身份,为了不被德军发现,索菲亚一直在教两个孩子乌克兰语。

苏德之间的战争并未结束,一支由乌克兰人组成的起义军又站了出来。

他们的旗帜很高尚——乌克兰的土地,乌克兰人做主。

可是他们的手段却比纳粹还要残忍,他们开始四处屠杀沃伦境内的异族居民,尤其是波兰人。

卢旺达大屠杀的凶手(历史惨案沃伦大屠杀)(7)

东正教堂成为了他们鼓动极端民族情绪的场所,昔日农田里嬉笑怒骂、共同劳作的村民,成为了高举镰刀斧头的恐怖的杀人狂魔。

此时,索菲亚仿佛坠入了地狱一般,因为他们家既有犹太人,又有波兰人,是德军、苏军、乌克兰民族主义争相剿杀的对象,索菲亚不得不带着孩子开始逃亡。

在民族主义教唆下,越来越多的乌克兰人加入了“种族大清洗”,他们的手段越来越残忍。

一个波兰士兵被起义军团团围住,等待他的死法是两马分尸。

平常朴实的农民此时成为了杀红眼的嗜血狂魔,他们挥舞手上冰冷的斧头镰刀向身边的波兰人杀去,不论男女,无论老少,甚至以虐杀为乐。

他们杀进波兰教堂,杀光了里面所有避难的人,包括神父和婴儿。

卢旺达大屠杀的凶手(历史惨案沃伦大屠杀)(8)

他们活生生地挖出女人的眼睛;当着女人的面,生生扒下她丈夫的皮;残忍地将儿童包在干草里活活烧死,还看着哈哈大笑。

整个屠杀过程血腥残暴,极度恐怖,即使明知道这是电影,可是仍然看得人头皮发麻,心惊胆寒。

1943年7月,这场世界上最恐怖的民族大屠杀正式进入了疯狂阶段。

第一场乌克兰人对波兰人等异族的血腥屠杀,夺走了10万波兰无辜民众的生命,手段更是令人发指,每天都有无数波兰人惨遭杀害。

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

被仇恨蒙蔽双眼的乌克兰人化身为魔,高举屠刀对着手无寸铁瑟瑟发抖的波兰人狠狠落下。

电影的主人公索菲亚带着年幼的儿子躲进了河边芦苇里躲过一劫,当她回到村子时,村子已经变成了人间炼狱。

卢旺达大屠杀的凶手(历史惨案沃伦大屠杀)(9)

索菲亚带着孩子继续逃亡,在口渴想要找水喝时却在河里看见了无数惨死的婴儿,场景让她崩溃尖叫。

跟随着索菲亚逃难的步伐,我们看到了一具又一具被虐杀的波兰人的尸体,她无助、她害怕、她又不敢停下脚步。

可是她还是碰到三名乌克兰起义军,他们拦下她盘问,可是即便索菲亚乌克兰语说得再流利也没有得到他们的信任,直到她的儿子用乌克兰语说了一句:“妈妈,我饿了。”

这三名乌克兰起义军才说道:“哦,我们差点杀了一个乌克兰人。“

卢旺达大屠杀的凶手(历史惨案沃伦大屠杀)(10)

影片最后苏菲被大难不死的初恋男友救走,奔向了生死未知的黎明之地。

2.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这场大屠杀的背后,德军、苏联、乌克兰没有一个是无辜的,他们都是这起惨案的助推者。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便开始有计划地通过恐怖主义手段来对波兰人进行打击了。

那时,西乌克兰还是波兰的一部分。和德国纳粹所进行的合作给予了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莫大的勇气和力量。

卢旺达大屠杀的凶手(历史惨案沃伦大屠杀)(11)

当然,纳粹德国之所以愿意给予乌克兰人以帮助,是因为他们坚定地认为,如果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这对于整个苏联来说,无异于巨大的打击和分化。

德国人也相信自己有能力操弄一个傀儡乌克兰政府。

新的乌克兰政府必须要保证国境之内的种族纯净,斯捷潘·班德拉和所有其他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的领导人一样,热心地支持这一想法。

1943年,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下属“安全部”首领尼古拉·列别得建议清除那些在乌克兰领土上生活的波兰人,他的这一设想获得了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上层人物的褒奖。

最先动手的是彼得·涅特杰洛维奇。

他领导的乌克兰民族主义部队把目光放到了波兰村庄帕罗斯尔,这里距离罗夫诺州的沃洛季米列齐区很近。

卢旺达大屠杀的凶手(历史惨案沃伦大屠杀)(12)

为了使己方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涅特杰洛维奇命令自己的手下改穿苏联游击队的制服。

他早就听说帕罗斯尔村的村民和苏联地下抵抗力量关系良好,希望借此迷惑波兰人。

这一方法奏效了,波兰村庄的居民被他们尽数屠戮。

乌克兰民族主义者非常残忍,在网络上有大量他们残害波兰人的图片。

在杀害波兰妇女之前,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会强奸她们,然后割掉她们的鼻子、耳朵和乳房。而在残害波兰男人的时候,他们最常使用的武器是斧头。

在这次袭击当中,村子里共有173人死亡。其中有43人是少年儿童。

卢旺达大屠杀的凶手(历史惨案沃伦大屠杀)(13)

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对婴儿也毫无怜悯之心,苏联游击队到来之后,在木桌上发现了被用刺刀钉在上面的婴儿尸体。

帕罗斯尔村的波兰人遭受屠杀之后,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伊万·利特温楚克率领的部队大受鼓舞,把屠刀伸向了波兰村庄利普尼基。

这个村子有179名波兰人被害,在该村侥幸逃生的波兰人当中,就有未来的波兰第一位宇航员米罗斯拉夫·盖尔马舍夫斯基。

那年他才两岁,多亏他妈妈把他藏到死人堆里才活了下来。

卢旺达大屠杀的凶手(历史惨案沃伦大屠杀)(14)

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把双手伸向一个又一个非乌克兰族人居住的村子。

最可怕的一天在1943年7月11日到来,在这一天里,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袭击了至少几十个波兰村庄,无差别地杀害了所有他们能见到的非乌克兰人。

研究“沃伦大屠杀”的学者们认为,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和乌克兰反抗军在整个大屠杀期间,共使用了至少125种方式屠杀和平民众。

1944年,为了复仇的波兰人袭击了位处于波兰东部地区的乌克兰人居住点,在一场报复式的屠戮当中,大概有2到3千名乌克兰人被残杀。

直到今天为止,乌克兰和波兰两国,仍然未对被屠杀人数达成一致。

3.如今流亡欧洲的乌克兰难民们

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但极端民族主义一定会给其他民族带来伤痛。

沃伦大屠杀就是在乌克兰民族主义下,发动的最大规模对波兰人的种族清洗。

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领袖是斯捷潘•班德拉,就是他发动了沃伦大屠杀。

卢旺达大屠杀的凶手(历史惨案沃伦大屠杀)(15)

二战时期的乌克兰人的态度不禁想到了一首马丁·尼莫拉的忏悔诗:

《我没有说话》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

却再也没有人为我说话了。

二战结束后斯捷潘•班德拉成为“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流亡西方的领导人,为了消除沃伦大屠杀各方的丑闻,1959年谢列平和赫鲁晓夫派遣杀手在慕尼黑暗杀了斯捷潘•班德拉。

卢旺达大屠杀的凶手(历史惨案沃伦大屠杀)(16)

波兰沃伦屠杀纪念碑,碑文:如果我忘记他们,天主啊,也请你忘记我。

如今,俄乌冲突在现代“文明世界”发生,无辜的民众又一次陷入了战争的泥潭,他们在时隔80年后又开始了流亡生活,只不过这次乌克兰人成为了难民。

据美联社3月底报道称,俄乌发生军事冲突后,大约有400万难民在乌克兰邻国流亡,乌境内还有650万人流离失所。

卢旺达大屠杀的凶手(历史惨案沃伦大屠杀)(17)

就在乌克兰人在担心自己前往欧洲的处境之时,波兰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和人民却表现得异常包容和温暖。

仅波兰一个国家就接收了50万难民,却没有一个难民营。

也就是说,逃亡的乌克兰人被当地人收留了。

当地波兰网友说,自己身边的每个家庭都收留了一个乌克兰人。

卢旺达大屠杀的凶手(历史惨案沃伦大屠杀)(18)

很多人以为欧洲人如此高尚的做法是不是证明民族主义在他们中间消失了?但事实上并没有,因为愿意收留乌克兰难民的欧洲人是有条件的,很多除了白人以外的人种并没有受到友好的收容。

很多其他肤色的乌克兰人也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有外国网友讽刺称:因为在欧洲人眼里,蓝眼睛、金头发的同伴才是难民。

卢旺达大屠杀的凶手(历史惨案沃伦大屠杀)(19)

“别被他们骗了。他们可不是文明世界,相反,他们的行动就靠刻薄的天性和带有偏见的媒体在推动!”

卢旺达大屠杀的凶手(历史惨案沃伦大屠杀)(20)

还有人提到:“种族隔离仍然存在,因为正如我们所听到的,生活在乌克兰的非洲人并没有得到优先帮助。”

来自非洲国家和印度的在乌留学生曾控诉称,俄乌冲突升级后,困在乌波边境的他们被区别对待,乌克兰军警阻止他们离开,有的留学生甚至遭受殴打。

卢旺达大屠杀的凶手(历史惨案沃伦大屠杀)(21)

我们看到,时至今日,尽管有很多人愿意为难民伸出援手,但是种族主义的萌芽仍然深藏在欧洲某些人的心里,可能对一些人而言此时此刻他们可能更害怕俄罗斯的存在。

不知道绝大多数乌克兰人是怎么想的,但是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摇摆不定的乌克兰政府,这不得不让人想到乌克兰人在二战时期,对待德国和苏联的态度,正是因为这种没有立场的态度,在受到恶人蛊惑下乌克兰人酿成了惨绝人寰的“沃伦惨案”。

卢旺达大屠杀的凶手(历史惨案沃伦大屠杀)(22)

不过,我们应该看到世界文明的进步,因为即便历史上有着如同“沃伦大屠杀”那样的悲剧存在,波兰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选择放下了仇恨,以宽容的态度去拯救那些战争中无辜的人们,至少他们不会像以前那样容易受人蛊惑而对无辜的人痛下杀手了。

至于其它的隔阂,需要人们用真心和时间慢慢地去彼此谅解,彼此消除仇恨。

当今世界,人们更愿意看到有人在灾难面前互相伸出援手,但同时也不愿看到在生命面前施行双标政策,至少每一个人类都有生存的权利。

我们要吸取历史惨痛的教训,希望更多的国家能考虑到全人类的利益,真正的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减少冲突,消灭战争,让世界真正的和平,人类才能真正的文明,我们全人类才有更好的未来。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收藏、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