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观天下#

廷杖:扒了裤子打屁屁的同时(廷杖:扒了裤子打屁屁的同时)(1)

在中国古代,历来就有“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和祖制,伴随着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帝王的权威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于是,违背传统礼制的事件便时有发生,到了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正式设立了廷杖制度。据《明史·刑法志》记载:

工部尚书薛祥毙杖下,故上书者以大臣当诛不宜加辱为言。廷杖之刑,亦自太祖始矣。

廷杖:扒了裤子打屁屁的同时(廷杖:扒了裤子打屁屁的同时)(2)

何谓“廷杖”?就是皇帝下令对于违背旨意的官员进行棍棒体罚,通常都会击打受刑者的臀部,由锦衣卫在午门外执行。再说得通俗一点,廷杖就是“扒了裤子打屁屁”。《后汉纪》记载:

明帝时政事严峻,故卿皆鞭杖。

可见,汉朝时期已经存在廷杖,但作为一种明确的刑罚和制度却是形成于明朝。朱元璋登基后,不仅废除了丞相制度,更进一步打压臣僚集团,而廷杖制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廷杖:扒了裤子打屁屁的同时(廷杖:扒了裤子打屁屁的同时)(3)

朱元璋驾崩后,建文皇帝朱允炆登基,后被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权。之后,成祖开始大发淫威,为了巩固皇位而对所有的异己分子施以酷刑,其中就包括廷杖。

而且,施行廷杖也是一个技术工种,锦衣卫在经过严格的训练后才能上岗。据清末的沈家本在《历代刑法考》中记载:

诸恶少时习杖,先缚革为二人,一填砖于中,一纸裹其外,俱以衣覆之。杖填砖者,视之若轻,徐解而观,则砖都裂;杖纸裹者,视之极重,而纸无伤,能如是则入选。

可见,在廷杖前要仔细揣摩皇帝的本意,如果只是想敲打和吓唬一下,就必须看起来打得重而实际伤得不重;如果真的触怒了龙颜,就必须要严惩不贷。

廷杖:扒了裤子打屁屁的同时(廷杖:扒了裤子打屁屁的同时)(4)

所以,司礼监太监在监刑前会与行刑的锦衣卫事先约定暗号。比如:打!着实打!用心打!而每个暗号都会有不同的结果。有的屁股打得稀烂,实际上只是皮外伤,休养一个月就能恢复如初;有的屁股表面看不出大伤,其实皮层之下已筋骨断裂,性命不久。

在明仁宗登基后,他虽然对成祖的决绝手段有所更张和纠正,废除了许多的酷刑。但是,仁宗朱高炽并没有废除廷杖制度,将其继续保留了下来。看来,他也认为廷杖制度的确有助于加强和维护皇权,是维护朱明王朝的重要手段。

廷杖:扒了裤子打屁屁的同时(廷杖:扒了裤子打屁屁的同时)(5)

“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蒙古瓦剌生擒活捉,代宗皇帝继位。攻击北京城失败后,瓦剌军竟然故意释放回明英宗,故意制造明廷内部的矛盾。果然,英宗归京后与代宗展开了激烈的权位争夺,通过“夺门之变”才重新登基称帝。

廷杖:扒了裤子打屁屁的同时(廷杖:扒了裤子打屁屁的同时)(6)

期间,朱祁镇和朱祁钰弟兄二人都多次使用了廷杖,以便巩固自己的皇位。到了武宗时期,终于迎来了明朝历史上第二壮观的廷杖场面。由于众臣反对他南巡滋事,朱厚照大怒之下将上百名朝臣都施以廷杖,当场就打死了十余人。

廷杖:扒了裤子打屁屁的同时(廷杖:扒了裤子打屁屁的同时)(7)

而明朝历史上第一壮观的廷杖场面,当属世宗朱厚熜在嘉靖初年的那场“大礼议之争”。当时,两百多名朝臣在宫门外跪谏,少年嘉靖在恼怒之下开始廷杖,当场就打死了数十人,一举打断了明朝文臣的脊梁。在嘉靖一朝,廷杖简直成了家常便饭,被他下旨杖死的人数不胜数。

廷杖:扒了裤子打屁屁的同时(廷杖:扒了裤子打屁屁的同时)(8)

在嘉靖的示范下,他的孙子万历皇帝也是有样学样,虽然不喜欢上朝议事,但却特别喜欢使用廷杖。在位期间,万历帝使用廷杖上百次,直接杖死的也有数十人。

等到崇祯时期,刚愎自用的朱由检也是廷杖的坚决拥护者。高兴时,他下旨廷杖是为了鼓舞士气;不高兴时,他下旨廷杖是为了发泄怒气。总之,每次“打屁屁”,都显得理由十足。据《明史》记载: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不过,“廷杖”也是一把双刃剑,皇帝用来“打人”,官员用来“长脸”

廷杖:扒了裤子打屁屁的同时(廷杖:扒了裤子打屁屁的同时)(9)

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文臣颇有一番傲骨,直言犯上或者忤逆龙麟者比比皆是。在他们看来,接受“廷杖”就好比获得勋章一样,必将得到民众和同僚的赞誉,比如东林党人就是这种观点的拥趸之辈。

廷杖最大的坏处,不仅在于破坏了礼制,而且还破坏了法制,使得“诗书礼仪”“刑罚律例”都成为了一纸空文。而且,廷杖多由锦衣卫执行和太监监督,使得朝廷的权威在逐渐降低。

明朝后期,随着廷杖的滥用,其弊端已经表露无遗。王夫之就认为,廷杖是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他在《读通鉴论》中记载:

臣之于君,可贵、可贱、可生、可杀,而不可辱。刑赏者,天之所以命人主也,贵贱生死,君即逆而吾固顺乎天。至于辱,则君自处于非礼,君不可以为君;臣不知愧而顺承之,臣不可以为臣也。

廷杖:扒了裤子打屁屁的同时(廷杖:扒了裤子打屁屁的同时)(10)

对于明朝和明朝那些事儿,鲁迅讥讽其“以剥皮始,以剥皮终”。而其中的廷杖制度,无疑是加速了这一灭亡的进程。

期待您的关注@文史不假[作揖][作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