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平民教育

公元前522年,孔子30岁。

当时的学校都是官办的,死气沉沉,难出人才。孟懿子的父亲孟停子早已看出官学的种种弊端,重病之时曾奏请国君,允许开办私学。孟戴子谨遵父亲的遗命,也非常支持升子办私学、以传道授业,培养人才。

礼乐射御书术中术(六艺礼乐)(1)

这一年夏天,孔子带着之前收的几个弟子于自家院内垒土筑坛,并移来一棵银杏树栽在坛边,算是正式开坛收徒。这就是后来被称为“杏坛”的地方。

孔子一生遵循的基本办学方针是“有教无类”,他招收学生,不论年龄、籍贯、阶级、人品,只要一心向学即可所以他的学生中,有父子两人同隶门墙的,比如颜路与颜回曾点与曾参;有鲁、齐、楚、陈、卫各种籍贯的;有贵如孟懿子,富如端木赐(字子贡 ),贫如颜回、原宪的;也有狂如曾点,愚如高柴者;还有像公冶长一样坐过牢的,孔子都-视同仁地对待他们、教导他们。这种办学方针打破了当时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资源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礼乐射御书术中术(六艺礼乐)(2)

孔子教授的内容是六艺,六艺是古时候的六种知识和技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指礼节;乐指音乐.诗歌、舞蹈等;射指射箭技术;御指驾驭马车的技术;书指书法;数指算法、计数,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数学。这六艺后来成为历朝历代儒家学派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礼乐射御书术中术(六艺礼乐)(3)

孔子还讲究因材施教。他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先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其中,品行以颜回、闵子赛冉伯牛、仲弓为代表,言语以子贡、宰予为代表,擅长政事者有再有、子路,做学问方面有子游、子夏。这就是后世常说的“孔门十哲”。

礼乐射御书术中术(六艺礼乐)(4)

孔子还很注意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其中的核心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二者相辅相成。在道德修养方面,孔子提出树立志向、克已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

礼乐射御书术中术(六艺礼乐)(5)

孔子在教育弟子时,以身教为言教之先,常常以自身的言行来感化弟子。同时,孔子在学生面前,从不摆出一副独断独行的专横面孔,而是注重听取学生的意见,师生关系极其融洽。

礼乐射御书术中术(六艺礼乐)(6)

孔子以私人身份从事教育活动 40 多年,相传有门生3000 人,可谓“桃李满天下”。他的教育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