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作者本人授权,在秦安战略头条号独家原创刊发,转载自公众号“国际战略研讨”,有很多精彩内容,欢迎大家关注。

请君入瓮来自哪里(白中石请君入瓮)(1)

美西方似乎一直在回避当今世界的一大事实:中国并不是跑到别的星球发展起来以后,又回到地球与美西方过招的。

一、美国对华博弈逻辑走入死胡同

过去几年来,美国意图遏制干扰中国发展的举措接连落地,大有决心维护单极世界体系、保住自身世界霸主地位的架势。美国开展“叙事战争”,用一些精心编制的故事去“演绎”中国过去几十年作为与美相隔太平洋的“邻居”迅速发展壮大的过程,指称中国“搭全球化的便车”、建立“血汗工厂”、采用“战略欺骗”“技术偷窃”等手段,但美国却拒绝在公开场合对理性分析做大规模的严肃讨论。如果不是单纯发泄情绪,具备理性思考能力的普通人都会意识到,中国仅靠过苦日子是发展不到今天的,更不用说靠“骗”“偷”和“搭车”。美国一定有人在对此做严肃研究,但却不能公开去说,或者说他们的言论在美不被允许发挥影响力——因为对他们来讲,如果目标的确就是保住美国世界第一强国的身份,那不管政府如何圆谎,万千线索汇聚一股,其逻辑发展均会指向美国政治体制以及由此产生的,与中国有关的战略国策数以十年计的重大误判、失误,甚至失败。

中国对此的处理明智而得体,没有揪着美国的耳朵强调“你真傻、你看错我了”。首先,这并不符合中美大格局下依然具有合作,且在某些方面保持深层默契的事实。其次,国家在某些方面与人相似,当面揭短要分时分事,否则不仅不会压制对方气焰,反倒可能激起反击热情,恶化我方斗争氛围。我们可以做的更多的是,心平气和地让国际社会认识到,美国的战略制定有问题、对华博弈理论无法自洽、看待世界的角度落后时代。对于美国,中国要强化直接沟通的手段渠道,以深谈而非揭短的方式,如此或可逐步让美国关键权力集体正视并着手处理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样做不是在帮美国,而是为我们自己。

请君入瓮来自哪里(白中石请君入瓮)(2)

二、既有事实下对美政治体制弊端的新概括

美国政治体制的弊端,并不简单是政府四年、八年一换,导致政策稳定性差这么简单。如果用一个短语概括美国政治体制的问题,是“不够健壮(Not Strong and Healthy Enough)”—既不够强壮,也不够健康。这和美国的健身房次文化颇具相似之处,一些人为了在短时间内追求视觉可见的大肌肉量而无度使用激素类药物,导致身体垮掉。

美国政治体制对关键政治家的束缚呈现“集聚两头”的极端化:

要么“步履维艰”,被来自党内、竞争党派、政治团体、资本集团、选民等方面的力量切实束缚,导致一些该做的事做不了,此为体制不够强壮;

要么“天马行空”,哪怕通过欺骗、压迫和饮鸩止渴 ,只要能够让各方力量在四到八年内不出格,就可为所欲为,导致一些不该做的事做 很多,此为体制不够健康。

这给美国带来大问题,最要命的是限制了美国将优势转化为胜势的能力。以台湾问题为例,目前美国的整体军事实力比中国强,且在一些领域的优势还很大,但这并不足以让美国在它真正需要、想要打赢的地区——例如第一岛链——面对中国取得战争的胜利。军队打不赢,核心功能完全缺失,核心价值缺失一半,还剩一半就是吓阻。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吓阻成立的前提还是得能打赢,哪怕以微弱优势取胜。聚焦台湾海峡,基于现时中美综合实力的对比,博弈结果的决定因素来自决心以及与之对应的资源和力量发动程度。走到今天,在远隔美国本土万里之遥,事关中国民族大义的“家门口”,事情发展到必要状态,吓阻中国根本不现实;未到必要状态,不用美军吓阻,中国也不会采取极端行动。美国军事实力的优势,在这里丝毫没有转化为胜势的迹象和功用。

中国同样要在规则中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开展工作,但基于健壮体制和家国天下、使命担当的主动平衡,与美方迫于眼前挑战的被动平衡完全不同。美国面对今天的中国这样一个重量级“对手”,也许会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尺度内,围绕一个具体事件,任性的闹出很大动静,看起来像是占据主动,拿到“小分”,例如佩洛西窜台带动台海问题升温,搅动岛内舆论、助长“独”派气焰,且大有在美西方政客间起到“打卡台湾常态化”之势。但若把时间尺度稍微拉长,评价标准的格局向践行国家意志的方向稍微扩大,就会发现美国在中美博弈中很难拿到决定输赢的“大分”。当我们解决完台湾问题后再回看今天,这一结论一定会更加明确。站在今天回看前几十年,也基本符合这一规律。

请君入瓮来自哪里(白中石请君入瓮)(3)

三、以斗争得胜利—引美国跳入“孤独的修昔底德陷阱”(The Lonely Thucydides trap)

“修昔底德陷阱”意指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间的激烈冲突。一般来讲,这个陷阱至少要抓住两个人或两伙人,双方困在坑里不死不休,直至同归于尽或一方胜利出坑。中美博弈按现今的趋势走下去,一种全新版本的“孤独的修昔底德陷阱”呼之欲出:美国带着几个跟班跳进坑里坐井观天、破口大骂甚至自殴,中国却依然站在坑边无动于衷。

这种“请君入瓮”的局势如若成真,并非如上述描述一般诙谐,特别是对美国来说,这是极其危险的境地。如果美国因政治体制的劣势持续做出战略误判,持续浪费优势资源却无法取得胜势—正如其在台湾问题中的拙劣表现,而中国咬紧大国定力贯彻国家意志,那美国简直就是拿着鞭子把自己抽进“孤独的修昔底德陷阱”。

如果将目标设定为让美国踏入“孤独的修昔底德陷阱”,如何实现是值得关注的课题。扳倒守成大国的决定因素往往来自其内部,外部力量推波助澜的最好方式是充当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特别是对美国这种大脑间歇缺氧且四肢十分发达的国家,你推它,它本能反抗就不进去了,而且力气还很大。陪它边走边吵,距离阱口越近,我们声音越大,它越可能自己跳进去。

让它自己跳,中国不明推!美国现在面对中国着急且慌张。美国家里出的乱子,不一定都和中国有关,但美国可不这样想,特别是大乱子,例如失控的党争、内乱乃至内战,它会认为和中国有扯不断的关系—因为如果当前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仅有日本的体制、规模、潜力、组织力,美国不会惊慌失措到如此地步,以致把家里都搞的乱作一团。站在美国视角,很难说这种认知毫无道理,但在中国看来肯定是岂有此理。“家里有粮”的中国,不要轻视美国依靠强大国力把世界卷入漩涡的能力,不需吝啬向世界提醒美国实力的强大,但要让世界认识到此中危险,努力去团结大部分没有资格坐上牌桌的国家,设法让共和党、民主党对彼此的不满,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两党对特朗普以及其他政治势力的不满,漫过对中国的关注。美国对外转移矛盾视线的招数,如果缺乏焦点国家的配合,甚至被我有心利用,保质期可数。

请君入瓮来自哪里(白中石请君入瓮)(4)

四、“双赢”解决方案

2020年7月,时任美国司法部长威廉·巴尔曾在密西根州福特总统博物馆的一场演讲中说,中国人所谓的“双赢”,就是中国赢两次。公开信息中可以检索到的关于“双赢”的美式理解,最早来自于2010年美国保守派游说团体美国商会的一份报告,声称“外国公司曾认为金融投资、技术转让等会令中国市场不断开放,但这种观点正被董事会‘在中国,双赢就意味着中国赢两次’的玩笑取代。”大国博弈都是以“阳谋”打“明牌”,阴谋诡计起不到决定性作用,这种揶揄不应让两国大脑群体噤若寒蝉。美国若真想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与中国掰手腕,并让自己在未来还有资格与中国继续过招,最该做的并非把中国卷入认知战、贸易战、科技战、新冷战的战场,甚至在台湾问题中搞激进冒进威胁中国打一仗,这些东西对美国来说莫说治本,标也难治。而应集中精力和资源,基于现有体制基础,建立“美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体制升级与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要让美国的运行机制如中国一般更加健壮。

但这很不容易,这类改革是要出“人命”的。参议院里坐的那些人虽不至于心软,但在今天的美国,这类改革极大概率是一两代总统完成不了的事,导致很多“牺牲”会在他们还能获取果实时得不到定论和回报。仅靠爱国情怀与正义追求,在美国满嘴流油的“商业政治”环境中,是很难推动把这件大事做成的。

“赢家通吃”并不适用中美博弈的体量。中国宜考虑一边以雷霆之势回击美国无礼侵犯,一边以十足的耐心,向美国认真灌输实打实的“双赢”方案,实现基于力与巧的对美斗争综合胜利。

请君入瓮来自哪里(白中石请君入瓮)(5)

(一)关于台湾问题

嘴上“拱火”,但脚下安静且有设计的逐步离场,是美国通过台湾问题获取最大“利润”的唯一现实途径。美国应该担心的不是中国喊它离开台湾海峡,而是当中国试图把它“留下来”时该怎么办。放手台湾问题对美国并不简单:战术层面,需要美国产生一个能够力排众议、弥合分歧,扛住党争压力并抵御“中国威胁论”及选举诱惑的实权领袖或领导集体,仅此一条就很具现实挑战。但悄悄离场对美国好处很大:战略层面,相较被中国赶走甚至打跑,自己体面且有设计的离开,能够让美国在延长全球霸权,维护盟友体系方面具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对美国来说,当中国想把美国“留下来”,反倒是杀机隐现,推动台湾问题成为美国战略负资产,实现“一石二鸟”的危险时刻。趁还可以,有设计的从台湾问题中逐步离场,可以为推动美国建立更健壮体制打开突破口,实属“双赢”。

(二)关于科技与市场竞争

一段时间内,关闭部分市场但打开合作,对美国来说是向现实妥协的最佳方案。基于更大可控(国内)市场的技术实践与迭代,使中国在许多产业相较美国具有不可逆的优势。美国作为主权国家,在某些领域向中国关闭市场,我们会一直大声谴责且依据自身实际进行反制,但不强求。时至今日,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互有所长,双方合作 早已不是单向输出。已经步入正轨的中国,在任何领域,只要是人研究出来的东西,取得成绩只是时间问题。美国也需意识到,中国并非一定需要美国的三四亿人口才能发展下去。面对更大规模的世界市场,在部分领域,美国依托带有中国血统的技术获取利润,中国使用带有美国血统的技术抢占市场,双方依据对世界进步的贡献合理划分收益,并力促世界形成开放、理性思维与规则,实属“双赢”。

请君入瓮来自哪里(白中石请君入瓮)(6)

(三)关于军事实力

美国应该接受中国的进步,同时自己继续努力。装备方面,美国在轰炸机、核潜艇、 核航母等主战装备,以及航空发动机等子系统上依然具有优势,大可按照自己的需求继续有所作为,只是如何将优势转化为胜势,就不只是军事装备的问题。军事装备的优势,面对步入正轨的中国,寿命有限。美国应在思想上破除迷信,正确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军队有自己的使命,他们的目标与党的目标一致,保卫人民;与人民的目标一致,保卫党和国家,这是历经历史风雨洗礼证明的现实。如果美国不想欺辱中国人民,不抱对中国“大换血”的幻想,大可不必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胆战心惊,更不需要向左邻右舍散播焦虑。美国军队有自己的使命,把某支强大军队作为假想敌磨砺刀尖是推进工作精进的措施,因此美国如何造舰,我们不做干涉但会直言评价。同样,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建设,最多也只能评价两句,胆敢越雷池一步,不管是美国还是美国的跟班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绝不吝惜一枪一弹。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美国应设法抬头向上看,相信五千年民族的政治智慧。谋求单纯基于武力投送的势力范围,在汲取文明之力的中国共产党的待办清单上排位灵活,中国老百姓有句话叫“看人下菜碟”。接受中国进步,把资源投入自己可以应付的战场,实属“双赢”。

(四)关于意识形态

把对中国开展意识形态输出的智力和资源,投入自身体制升级的研究,是唯一选择。 苏联是美国登临王座的阶梯,以至于直到今天,美国在内心深处依然把美苏争霸的结局作为中美博弈的参考,人为忽略苏联自身局限的事实,有意回避中国实际情况的现实,更对一些远不及苏联强大的国家直到今天的坚守不屑一顾。共产主义不是宗教, 而是科学理论,“意识形态十字军”行不通。重拾冷战说辞,在已经建立民族复兴集体意识,热火朝天搞建设的中国格格不入。诺大的美国,到底有没有派足够的、诚实的、能干的人来中国深入体验社会民情,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如果发回去的工作报告,全是如何描述有机可乘、建议造谣生事,抑或据实分析的文字观点被雪藏抵触,很难令人相信美国在自己发动的意识形态之争中能打赢或真想打。在意识形态方面收敛触角、关注自身,升级自我、跟上时代,实属“双赢”。

请君入瓮来自哪里(白中石请君入瓮)(7)

美国很傲慢,但现实已经逼迫它认真对待中国讲出的一字一句。即便其佯装洒脱,关起门来也会认真思索。世界不大,高超音速导弹不久就转一圈;世界很大,两个国家似乎永远也走不到一起。中华文明的智慧就在于接受现实并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大势及未来,如果美国还心醉于以力相悖,淘汰它的不是中国,而是中国所代表的历史进程与自然法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