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昭陵墓道入口(被古今盗贼惦记着的唐太宗昭陵)(1)

唐太宗昭陵墓道入口(被古今盗贼惦记着的唐太宗昭陵)(2)

陵墓壁画

唐太宗昭陵墓道入口(被古今盗贼惦记着的唐太宗昭陵)(3)

唐太宗昭陵墓道入口(被古今盗贼惦记着的唐太宗昭陵)(4)

文物贩子 卢芹斋

唐太宗昭陵墓道入口(被古今盗贼惦记着的唐太宗昭陵)(5)

唐太宗的昭陵,是李世民和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礼泉县,周长60公里,占地200平方公里,是中国皇陵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昭陵被誉为“天下名陵”建设持续持续107年之久,有陪葬陵墓180余座。

民间传说,李世民的昭陵是大名鼎鼎的术士李淳风给挑选的吉地。李淳风受李世民派遣,来到礼泉县,发现一座山宛如擎天巨柱,直插云天,登山一看,更是气象万千,浩浩渭水飘带在前,滔滔泾河蜿蜒左右,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一派九五之尊的王者之气。他掐指一算,在山腰处定下阴宅吉地。再搜寻长安周边,并无再好之处,便就回复李世民:就是这儿了。

李世民之所以开创“依山为陵”,据说是因为长孙皇后临死时告诉他要俭薄:“安生无益于人,不可以死害人,愿勿以丘垄劳费天下,但因山为坟,器用瓦木而已”。公元636年(贞观十年)11月长孙皇后下葬昭陵,陵前立碑写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刑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这里所说因山为陵,不藏金玉,其根本目的其实还不是为了“俭薄”,要不然如前所述,昭陵修得占地那么大干嘛呢?其实这是李世民为了“好盗息心”。营建陵墓之前,李世民与满朝文武讨论唐代的帝王陵寝制度时,虞世南就说过:“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李世民深感两汉帝陵被盗严重,帝王尸骨不全。因此,以山为陵的目的,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利用雄伟山势防盗。

但究竟能防住盗贼吗?哪能防备得了,这么举世闻名的皇家陵墓,一直都被世代的盗贼或其它图财贪利者惦记着。

昭陵在李世民死后不仅被盗,而且至少有三四次大规模盗墓,不仅陪葬宝物被洗劫一空,就连李世民的遗体也被破坏。

我所了解到的就有下面这么多次。

第一次,是唐末黄巢起义,攻入长安的时候。黄巢本是流寇,一路破关夺城,劫掠富豪之家。不过,黄巢没有稳固根据地,没法保证40万军队的给养,盗墓便成为他获取财富的手段之一。根据史料记载,黄巢在长安到处盗掘汉唐帝陵,还指挥全军挖掘武则天的乾陵,挖出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也没得手。虽然黄巢没挖开乾陵,但唐代各帝陵大多遭到其破坏,尽管没有黄巢盗开昭陵的记载,但昭陵这么宏大的陵寝,地面建筑被黄巢破坏,这是肯定的。

第二次就惨了,在公元908年(后梁开平二年)10月,唐朝刚灭亡1年多,昭陵被盘踞在雍州的军阀温韬给盗掘了。有史为证:《旧五代史》记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温韬盗掘了他统治地盘里的所有唐陵,除乾陵幸免,全被洗劫一空。他还亲自下到昭陵地宫,把昭陵里的珍宝,包括前朝钟繇、王羲之等人的书法作品,全部盗出。据说,当时温韬从昭陵中盗出的宝物用车拉马驮,动用几千士兵,花了1个月的时间才全部运走。

昭陵的第三次被盗,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昭陵北侧的祭殿庑廊,列有六块骏马的石刻,被称为“昭陵六骏”。据史料记载:“昭陵六骏”石刻的原型是唐太宗李世民生前最喜爱的6匹战马,是他辅助其父唐高祖李渊平定四海、建国立邦时所乘的坐骑,它们分别名为: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公元636年(贞观十年)昭陵初建成时,李世民诏令大画家阎立本先画出六骏图形,后由雕刻家阎立德依画雕刻而成。李世民亲自作诗6首(即“六马赞”),赞扬每匹马的风采,并命大书法家欧阳询抄录下来刻在“六骏”旁边。

“昭陵六骏”在唐末黄巢、温韬盗墓时受到过破坏,但大体保存完整。直到民国初年,遭受灭顶之灾。

根据民初的大盗墓贼,文物贩子卢芹斋回忆:1912年,在外国文物贩子唆使下,昭陵六骏被砸成多块,从昭陵盗出。文物贩子在搬运这些沉重的石块时被当地民众发现并截获,由当时的陕西省官方予以查收。1915年,“飒露紫”和“拳毛騧”被转运到北京,大约在1916年至1917年被偷运至美国纽约,后来被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而卢芹斋从中谋取暴利12.5万美元。其他“四骏”,先前放置在西安图书馆,1950年被政府收藏,一直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至今。

解放初和2002年左右,昭陵出土了包括韦妃墓道壁画以及众多墓碑在内的大量唐代珍品文物,填补了我国多项文物考古的空白,特辟三朝宰相徐懋恭陵墓为昭陵博物馆,收藏精品文物。

1961年,昭陵被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15幅珍贵的昭陵壁画被盗,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案件影响之大,失窃文物数量之多轰动一时。

此次案件更是令人震惊,因为首作案的是礼泉县当地人,李泉北屯首犯李少营,1988年到1994年间,曾因拦路抢劫、敲诈勒索、流氓嫖娼、倒卖文物等问题被警方收审处罚过。其妻高清雅系昭陵博物馆职工,主要负责博物馆东展室。案犯李少营明目张胆拿着其妻的管理钥匙,李少营、高卫兵、苑冬林、李少锋、高晓林、郭大杰6人结伙,4次盗窃昭陵博物馆馆藏的韦贵妃墓出土的壁画15幅,贩往广州出卖,分掉赃款。(李少营、李少锋系亲兄弟,其父共四子一女,号称北屯当地一霸)当地真到1998年案件告破,但仅追回失窃文物2幅。1999年陕西省最高人民法院对李少营、高卫兵等13名犯罪嫌疑人做出终审宣判,以盗窃、诈骗罪判处3人死刑,1人死缓;2人无期徒刑。以上6名犯罪嫌疑人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和没收财产。

据说此案当年真是轰动很大,牵涉的人也很多,李少营等案犯把其中几件重要文物送给了某官员,但无法查证,谁也说不清,相信若干年以有关此案肯定还会有泄露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