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德云斗笑社》第三期相声竞演环节上线,四对演员联袂奉献了一场不错节目,可看性很强,最起码我坚持从头看到尾,没有快进,也没有跳过。但是,看完以后总觉得不过瘾,似乎缺了点什么。

德云社的相声演员在自我介绍时,喜欢自称相声界的小学生,倒是恰如其分,不过小学生之间也有差别,而且还挺大。

德云斗笑社中师徒之间搞笑的氛围(德云斗笑社第三期的四段相声)(1)

秦霄贤与何九华——二年级的差等生

秦霄贤与何九华的相声想法很好,用传统相声的框架,融合自己的创意,表达主角与配角的主题;虽然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起码说明他们真的学过相声,懂得相声的基本技巧和套路,只是在运用的环节出了问题,没有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

举个例子来说,秦霄贤与何九华就像小学生刚学会乘法口诀表一样,背诵(传统相声)没问题,运用(传统相声翻新)也没问题,但是不会解决实际问题。他知道三七二十一,当问题“小明一天吃三顿饭,一顿吃七个包子,一天要吃多少个包子?”时也能轻松得出答案。

可是当问题再进一步,变成“小明第一天吃两顿饭,第二天吃四顿饭,第三天吃三顿饭,每顿都吃七个包子(三个肉馅 二个豆沙馅 二个香菇青菜馅),问三天要吃多少个包子?”其实原理还是一样的,只是需要排除一些用不上的条件,把主要条件理顺了,还是可以轻松作答。

秦霄贤与何九华的问题就在于,抓不住问题的本质,被各种条件所缠绕,以至于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综合来看,秦霄贤与何九华大概就是二年级的差等生吧;郭德纲说他俩处于开窍的边缘,就差一层窗户纸,其实已经很客气了;那层窗户纸,可能是牛皮纸。

德云斗笑社中师徒之间搞笑的氛围(德云斗笑社第三期的四段相声)(2)

张九龄与周九良——四年级的中等生

张九龄和周九良的相声中规中矩,但是比秦霄贤和何九华的相声高了一档次,已经解决了融会贯通的问题,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依然磕磕绊绊。

张九龄和周九良的奥特曼和哆啦A梦系列相声,用的也是传统相声的框架,但是不像秦霄贤的作品那般生硬,整体流程很顺畅,节奏拿捏也到位,逻辑关系清晰,所以看起来很舒服,是一段比较合格的相声。

举例来说,看张九龄和周九良表演的相声,就像是四年级小学生写的作文,虽然内容稍显幼稚,但是文笔流畅,感情真挚,画面感很强,所以老师一般会给高分。问题是,他俩的表演或多或少也有瑕疵,就像卷面不整洁,书写不规范等等,所以想拿满分也不太可能。

德云斗笑社中师徒之间搞笑的氛围(德云斗笑社第三期的四段相声)(3)

张鹤伦和栾云平——六年级的中等生

相声说到张鹤伦这个份上,早已跳过了基本功的阶段,该掌握的知识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唯一的问题就是临场发挥。发挥好了,可以封神,比如第二期模仿白娘子和小青的那一段相声;发挥不好,也能够灵活处理,不至于失分太多。

比如这一期的东北话系列相声,单纯从剧本来看,张鹤伦的相声稀碎,缺乏整体性,笑点也一般般,和第二期的作品有天壤之别。可是,张鹤伦最后拿到了全场最高分,这是为什么呢?

要知道,这一场节目是在哈尔滨录制的,而张鹤伦选择东北话为主题,极为聪明,不仅让观众觉得亲切,更能引起共鸣,投票时一定会得到偏爱。恰如郭德纲那句“在合适的场合,说合适的相声,给合适的人听”;相声行话叫“把点开活”。

如果张鹤伦也是小学生的话,他就是六年级里的中等生,不仅把基础知识都掌握得八九不离十,而且开始研究老师的心理,并投其所好。

比如写作文,老师阅卷时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那么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的人一定会占优势。张鹤伦在临考试之前,不像其他同学一样背课文,默单词,而是练字去了,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虽然作文内容中规中矩,但是老师第一印象非常好,给了个最高分。

像张鹤伦这样的演员,到哪儿都讨人喜欢,其中最典型的是堂会。有不少房地产商回馈客户时会邀请德云社演员助兴,而张鹤伦就是其中的常客;究其原因,就是张鹤伦深谙“把点开活”的诀窍,能把开发商和买房人都哄得嘎嘎乐,这钱花的值。

德云斗笑社中师徒之间搞笑的氛围(德云斗笑社第三期的四段相声)(4)

孟鹤堂和阎鹤祥——六年级的优等生

孟鹤堂拿了第一季《德云斗笑社》的冠军,可能还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是在第二季的前三期节目中,他已经展现出了明显高于其他人的能力。

现阶段,孟鹤堂已经开始向岳云鹏看齐,追求的是在传统相声的基础上,变着法儿的的创新,并融合自己对相声的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已经超然了。

如果说孟鹤堂也是个小学生的话,那就是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其他人还在哼哧哼哧地刷题备考呢,他已经不满足于这些了,开始研究奥数、雅思和初中课程,差距已经逐渐变大。

以孟鹤堂目前展现出的实力,第二季《德云斗笑社》的冠军八成还是他,唯一能对他构成威胁的就是超常发挥的张鹤伦。

德云斗笑社中师徒之间搞笑的氛围(德云斗笑社第三期的四段相声)(5)

结语

《德云斗笑社》看起来是14个人的团综冠军争夺战,却在赛程尚未过半时,就演变成了孟鹤堂和张鹤伦的二人争霸战;不得不令人感叹,德云社那么多所谓的小角儿,成色到底有几何?

德云社归根到底还是一个以相声立足的团体,凭借颜值、歌声、流量等方面的能力可以短暂地脱颖而出,但是要想长久地红下去,还是要在相声实力上不断取得突破才行。

相声是德云社演员的根,不应成为一句套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