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宝藏学爸陈师傅 陈师傅学堂

1.中心句

议论文首先吸引阅卷老师关注的是全文和每个层次的中心句,它们或是全文的“灵魂”,或是段落的“眼睛”。好的中心句必须紧扣主论题,或揭示主旨,或点明中心,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示例1:飞禽翱翔天际俯瞰壮美的景色,走兽奔跑跳跃丈量辽阔的大地,伫立于黄土上的大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追寻心中的远方。我赞叹于大树心中留存的理想底色,更佩服于大树为追寻理想结下的甜美果实:它不仅具有理想主义的甜美醇香,更有着现实主义的种子得以扎根四方。踩在现实的坚实土地上,才能迈开大步追寻诗和远方。(邱泓韬《让理想之树结出实用之果》)

评析:本段是全文的开头部分。结尾的画线句承接上句、紧扣标题,用一个条件关系复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观点,“踩在现实的坚实土地上”照应标题中的“实用之果”,“追寻诗和远方”照应标题中的“理想之树”,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示例2:劳动不仅能创造物质财富,而且能涵养精神、塑造人格。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无不在劳动过程中得到体现。“铁人”王进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大学生村官”秦玥飞,他们的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却有着同样一颗炽热的、鲜活跳动着的热爱劳动的心。他们的精神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地不懈奋斗。(2019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一屋不扫,何扫天下》)

评析:本段是全文主体部分的其中一层。开头的画线句承上启下提出本层中心,递进关系的复句使中心句的表述更有层次感,同时起到文脉作用,清晰地显示了文章的论证思路。

2.阐释句

阐释句的表述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中心句的内涵作补充性阐释,一种是对原材料的內容作概括性或具体化阐述。

示例3:劳则生欢,劳动使我们享受生活的乐趣。在忙碌的学习之余,抽时间劳动并不意味着苦和累,而是一种泼洒汗水、收获快乐的过程。通过劳动,我们可以获得成功后的成就感,获取帮助别人的满足感,体验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劳动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学习虽然忙碌,劳动虽然也有劳累,但劳动更多的是让我们享受生活,享受生活细小而平凡的乐趣,让我们的生活不至于单调,而是繁花似锦、热烈充盈。(2019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劳则生欢,劳则生慧》)

评析:画线部分用并列关系复句对开头的中心句作补充性阐释,进一步界定并强调对劳动的正确认知。“泼洒汗水、收获快乐”既能照应中心句“劳动使我们享受生活的乐趣”,又能总领下文“通过劳动,我们获得成功后的成就感……享受生活细小而平凡的乐趣”。

示例4:“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国的家族文化中,家国情怀,从未缺席。你的二太爷爷全家投身报国事业,他们用“誓扫倭奴不顾身”的坚毅决绝换来金瓯无缺,用拼搏争先的“铁人精神”点亮万家灯火,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改革求变筑起高堂广厦,又手执青霜,守卫四方,守护国泰民安。在他们的家族文化中,变的是报国的形式,不变的是百年如一甘洒热血、矢志报国的赤胆忠心……(曾子欣《一脉相承,家国同辉》)

评析:画线句是对原材料内容所作的具体阐述。“投身报国事业”高度概括二太爷爷全家所代表的家国情怀,以下四句具体阐述原材料中“二太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儿子是大庆油田的技术员,孙女改革开放之初到深圳创业,曾孙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等相关内容,内涵丰富,善用修辞,语言形象而富有感染力。

3.材料句

材料句的功能是论证中心句,表述的基本要求有两点:一是显性或隐性地切合原材料内涵,与之形成类比或对比的印证关系;二是突出材料的内容要素,如事实类材料中的人物、事件、影响,言论类材料中的关键词等。

示例5:劳动恰如时代洪流中的一叶小舟,载着青年人逆波而上到达理想彼岸。“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是范成大笔下的劳动图景;“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这是绵延至今的热爱劳动的传统。我们流传至今的诗词歌赋,总有劳动的旋律回响其中。改革开放的巨幅画卷中更是少不了劳动者的身影,是辛勤的劳动让他们闪耀出时代光芒,照亮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贵州遵义的黄大发身体力行,用艰辛劳动开凿出天渠,为百姓创造福祉;工程师林鸣十年筑海,用创新劳动联通港珠澳,为梦想奏响华章。人们纷纷为这些深悟劳动、热爱劳动的身影点赞,又将目光投向下一代青年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且看钢铁工匠在火花激荡中燃烧梦想,挑山工在陡峭天梯上攀登高峰,无数个体的刻苦劳动,汇成江河,才有国势滔滔。吾辈青年,怎甘落后?只管秉承劳动之光,奋力前行,书写我辈风流!(2019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逐劳动之光,扬时代之帆》)

评析:本段为论证劳动之于理想的意义,先引用范成大和《诗经》的名句,强调热爱劳动是绵延至今的优秀传统;继而详叙黄大发、林鸣两个典型事例,论证劳动让劳动者闪耀出时代光芒,照亮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最后再概述钢铁工匠、挑山工等普通劳动者的例子,论证无数个体的劳动对国家发展的作用。材料句的表述句式整齐,要素齐全,紧扣“劳动”主题,中心突出。

4.分析句

缺少了分析句,材料句和中心句之间就缺少了联系的桥梁,文章就会出现“以叙代议”的问题,从而降低说服力。分析句的基本写法是围绕论证中心,选择分析角度和方法。分析的基本角度有原因、影响、实质等,主要方法有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辩证分析法等。分析句可以独立于材料句之后,也可以与材料句互相融合,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呈现。

示例6:“梦里时光”的“不重样”是对新式菜品的自觉创新,是对创意创造的无上推崇。层出不穷的新鲜菜式,焕然一新的店面设计,“梦里时光”出售的是美味,秉承的是开拓与创新,经营的是创意和想象,带来的是无限可能与惊喜不断。试想一下,同一家店铺,千百种味道,每一次重逢都是初见,每一道菜肴都是唯一,每一次品尝都有无限可能。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样的“梦里时光”,又有谁能不心动呢?

众所周知,米其林手册对餐厅的评价十分严格,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菜式创新,从选材搭配,到烹饪技术,到配料调味,永远在尝试,永远在创新,永远在开发更多的可能,永远在拥抱更新更好的未来。那份对“不重样”的小期待告诉我们,创新始终闪烁一种耀眼的光芒,如火炬,如星辰,打破局限,点亮未来。“梦里时光”中,有创新有惊喜,更有广袤无垠的可能。(黄子娴《看传统与创新双生共舞》)

评析:这是一个典型的论证层次。第一段的画线句先点明“梦里时光”餐厅秉承的创新理念和效应,再运用假设分析法,进一步揭示菜品创新对顾客的吸引力;第二段由“梦里时光”餐厅联想到米其林餐厅,画线句着重分析创新的重要意义。两段分析都能结合材料,紧扣标题中的关键词“创新”,恰当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在整齐中有变化,语言富有气势和说服力。

5.结论句

结论句有两种,一种是一个段落的收束句,一种是全文的结尾段。二者的相同点是都具有概括性、照应性;不同点是前者重在立足本段概括小结,后者重在放眼全文总结提升。结论句的主要写法有照应式、提升式、号召式和展望式等。

示例7:两种理念的共存还启示着我们,传承与创新的合理融汇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老味道”和“梦里时光”在相异中把握着共同的价值实现方式,无论是传承还是创新,其终极意义都是发展,用发展推动美食进步,推动文化繁荣。“国家宝藏”因为与综艺效应结合,成功将文物唤醒,与民族的文化血脉一同重新沸腾;而国粹京剧与比基尼的结合,却因为逾越了物质属性的界线生硬嫁接,酿成了一场文化的闹剧。两种探索的不同结局启发我们,把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尺度,让两者实现恰切的融合,是当今文化发展在高速前行中的关键意旨。(周宇禧《美味——传承与创新的交汇》)

评析:本段着重论述“传承与创新的合理融汇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围绕这一中心,作者先结合原材料分析“老味道”和“梦里时光”餐厅共同的价值实现方式与终极意义;再夹叙夹议,运用因果分析法,在对比中呈现“国家宝藏”与国粹京剧两种探索的不同结局;结尾的画线句紧扣开头的中心句,小结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恰切融合对当今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收束自然,照应圆合。

示例8:我心坚,如磐石;我心固,如金汤。愿你我少年,岁月无负天地,梦想辽阔高远。愿每一天皆是劳动节,处处尽是热爱劳动、践行劳动的景象,以小我之劳,筑大国之梦!(2019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以小我之劳,筑大国之梦》)

评析:本段是全文的结尾部分。本段之前作者阐释了“小我之劳”之于“大国之梦”的意义,批驳了因学习任务繁重而惧怕劳动、逃避劳动的不良现象,提出了“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具体建议。本段先以两个整齐的比喻句表达热爱劳动的决心,再面向你我少年提出希望,最后回扣标题,结束全文。全段语言铿锵有力,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高远情怀和坚定信心。

6.示例段

扬长避短,成就辉煌。(观点句)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成功,需要扬自己所长,避自己所短,而不能一味地去补自己的“短板”。(阐释句)史铁生原本要当运动健将,可19岁那年无情的上帝夺去了他健美的双腿,文学成了他活下去的理由,他也为文学的天空增添了最瑰丽的云朵!(材料句)残疾,那可是人生最大的短板啊,上帝可以剥夺他站立的权利,可无法剥夺他爱思考、爱文学的习惯,生命中的长板还在,正是靠这块长板,他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学辉煌。(分析句)人应当根据自己的特长,确定主攻方向,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如此当然也最容易成功。(结论句)

评析:不难看出,这个议论段共五句话,第一句是本段的中心句,其实就是分论点;第二句话是对分论点的解释,揭示分论点的内涵;第三句话叙述论据材料;第四句话分析材料,促进材料与分论点的融合;第五句话总结全段,回扣分论点,首尾照应。五句话构成一个议论段,有论点,有论据,有论证,有结论,就是一篇微型议论文。

高考议论文范文及文章的中心论点(议论文中议论段的五种句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