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红楼梦诗词鉴赏》分一百七十回进行讲述,有顽石偈、绝句、太虚幻境对联、癞头僧嘲甄士隐诗、中秋夜对月有怀口吟一律、对月宙怀、好了歌等。本书所用插图选自《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新镌绣像红楼梦》《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绣像红楼梦》《增评补图石头记》《增评加注全图红楼梦》《全图增评金玉缘》。这部红楼梦诗词鉴赏分一百七十回进行讲述,有顽石偈、绝句、太虚幻境对联、癞头僧嘲甄士隐诗、中秋夜对月有怀口吟一律、对月宙怀、好了歌等。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1)

目录:湘云:菊影探春:残菊螃蟹咏(三首)探春房内联语牙牌令(七首)秋窗风雨夕香菱咏月诗三首芦雪庵争联即景诗访妙玉乞红梅点绛唇灯谜诗(三首)赤壁怀古交趾怀古钟山怀古淮阴怀古广陵怀古桃叶渡怀古青冢怀古马嵬怀古蒲东寺怀古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2)

湘云:菊影

(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这是湘云的第三首咏菊诗,用的是"一冬"韵。由爱菊花而爱及菊花的影子,极力描绘日光、灯光、月光下菊影的各种形象,从现象上看,这同一般有闲文人吟风弄月的诗作也无不同。但曹雪芹让湘云咏出这样一首情调暗淡的诗,是有其用心的。"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显然是暗示她未来凄凉的命运。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3)

探春:残菊

(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这是十二首菊花诗的最后一首。用的是"四支"韵。宝钗为十二首菊花诗排顺序时说:"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就说得很明白,"盛"要以"残"作结。大观园金钗有十二个,菊花诗也恰好作了十二首,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我们虽不能把十二首菊花诗作十二首判词看待,但应该把咏菊诗的总体看成是咏人咏十二钗总的命运,最后是叶缺花残,万艳同悲,归到"薄命司"去。吃肥蟹,饮醇酩,赏艳菊,作佳诗,何等富贵风流!然而透出的气息却是如此凄凉惨淡。这是《红楼梦》常用的手法,也是作者的高明处。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4)

螃蟹咏(三首)其一(贾宝玉)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其二(林黛玉)

铁甲长戈死未亡,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斟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其三(薛宝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这三首诗中,前两首是陪衬,小说中的描写已作了交代。其中虽亦有寄寓可寻,但主要还是为后者作引,姑且不作细究。如回目所称,这一节重点是介绍宝钗的诗。

《红楼梦》虽然比其它古典小说,更充分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但因为作者不敢直接说自己想说的"伤时骂世"的话,因而常有一些借题发挥或通过小说人物之口和笔来说的地方。而且,这种情况,也不只限于正面人物。第二回贾雨村闲谈之中所发的"正""邪"二气的大议论,即其例。宝钗的咏蟹诗也是作者借以寄托自己思想的。小说中有一段值得注意的话,就是众人的评论:"这是食螃蟹的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这里明白地告诉我们两点:一、以小寓大《红楼梦》常借儿女之情的琐事,寄托政治、社会的大感慨;二、旨在骂世。为此借宝钗之作来发挥,比通过宝玉或黛玉这些明显地具有叛逆性格的人物之口来说,要稳妥得多。因为宝钗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派",通常都是维护现存秩序的。借她的诗巧妙的骂几句世人,很象只是一时"为文造情",更能起着打掩护的作用。其实,它是一首以闲吟景物的外衣伪装起来的政治讽刺诗。

全诗讽刺现实黑暗政治中丑恶人物的犀利锋芒集中于第二联:"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它不仅作为小说中贾雨村之流政治掮客、官场赌棍的画像十分维肖,就是拿它赠给历来的一切惯于搞阴谋诡计的野心家、两面派,也是非常适合的。他们总是心怀叵测,横行一时,背离正道,走到斜路上去,结果都是机关算尽,却逃脱不了灭亡的下场。所以,小说中特地强调:"看到这里,众人不禁叫绝。宝玉道:骂得痛快!我的诗也该烧了。"

此诗,出自宝钗之手,与小说塑造的人物性格、修养也是协调的。宝钗精通世故人情,作诗含蓄老练,为人虽随分从时,平和宽容,却绝不软弱糊涂;她是个很有心机、必要时也能有口角锋芒的强者。这样的人,吟出这样的诗来,是非常合理的。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5)

探春房内联语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封建时代很多知识分子,都喜欢自称是什么"野客"、"山人",以此为风雅清高。其中有一些人是出于不满现实政治,借此表示不愿与当局者合作。但更多的情况下,则是一面做着官,一面想着归隐田园,去过泉石生涯;或者一面过着闲游山林、赏吟烟霞的隐逸生活,一面又念念不忘最好能出做大官。探春有胎家的"精明",头脑里存有很强的宗法等级观念,又热衷于为封建王朝"立出一番事业来",她对这些字画的爱好(室内其他陈设也同样说明问题),虽不免矫情,但从小说通过闺阁人物琐事,反映某种封建士大夫的思想志趣来看,也还是很典型的。此外,这副对联也是作者构思完整、文心细密的一个极好的例证。前现探春在她结诗社帖子中,说宝玉曾以"其卿墨迹见赐",并有"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等话,我们初读时,总以为那只是作者信手写下的泛语,不料隔了好几回以后,竟有照应。同样的情况,在小说中还可举出很多。这一特点正是曹雪芹的大手笔不同于一般小说之处,也是后四十回续书中所未见的。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6)

牙牌令(七首)牙牌令之贾母

左边是张天。头上有青天。

当中是五与六。六桥梅花香彻骨。

剩得一张六与幺。一轮红日出云霄。

凑成便是个蓬头鬼。这鬼抱住钟馗腿。

牙牌令之薛姨妈

左边是个大长五。梅花朵朵风前舞。

右边还是个大五长。十月梅花岭上香。

当中二五是杂七。织女牛郎会七夕。

凑成二郎游五岳。世人不及神仙乐。

牙牌令之史湘云

左边长幺两点明。双悬日月照乾坤。

右边长幺两点明。闲花落地听无声。

中间还得幺四来。日边红杏倚云栽。

凑成樱桃九熟。御园却被鸟衔出。

牙牌令之薛宝钗

左边是长三。双双燕子语梁间。

右边是三长。水荇牵风翠带长。

当中三六九点在。三山半落青天外。

凑成铁锁练孤舟。处处风波处处愁。

牙牌令之林黛玉

左边一个天。良辰美景奈何天。

中间锦屏颜色俏。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剩了二六八点齐。双瞻玉座引朝仪。

凑成篮子好采花。仙杖香挑芍药花。

牙牌令之贾迎春

左边四五成花九。桃花带雨浓。

牙牌令之刘姥姥

左边四四是个人。是个庄家人罢。

中间三四绿配红。大火烧了毛毛虫。

右边幺四真好看。一个萝卜一头蒜。

凑成便是一枝花。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牙牌令"是饮酒、赌博、文字游戏三者的结合,是封建贵族常消遣作乐的方式之一。这仲玩意儿,今天精通它的人大概已经不多,也似乎没有必要去学会它。这里之所以不惮烦推究它的意思。无非是因为作者在描写这一情节的过程中,处处着意刻划人物的不同思想性格。倘若我们读这一大段文字而茫然不知所云,未免辜负了作者的用心。

贾母、薛姨妈说的令语,多半常言,不拘出处,和小姐们喜欢引诗词曲子原句自不相同,都各自适合她们的身份。林黛玉席上"怕罚",冲口说出的,一出于《牡丹亭》,一出于《西厢记》;可见,这些不满封建礼教的作品对她思想影响之深。宝钗回头盯着她,从反面说明了问题。刘姥姥满口萝卜、蒜头、倭瓜、毛毛虫土话俚语,机智诙谐,表现出她这个深通世情、生活经验丰富、而又从事劳动的农村妇女的本色。

看来,酒令还和小说中多数诗词一样,字里行间与后来情节发展有关。比如薛姨妈所行的令,实际上隐括着她女儿和女婿的未来"梅花"两句含义稍晦,"织女牛郎"就十分显豁,"二郎游五岳"、"世人不及神仙乐",难道不是"宝二哥哥"弃家访名山、入空门的隐语么?当然,在失去后半部原稿的情况下,要逐句确切地指出这些酒令的深意来是困难的。象刘姥姥说的"大火烧了毛毛虫"就很难肯定其所指,也许它也是"树倒猢狲散"情景的象征,因为贾府之中确实不发乏"毛毛虫"那样的人物,他们将来的下场,刘姥姥将作为见证。但这终究只能是一种假设。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7)

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 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第四十五回写到黛玉值秋分时节又犯了咳嗽病,一天比一天重。一日傍晚,突然变天,渐渐昏黑,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黛玉凄凄凉凉地拿起一本《乐府杂稿》来读,看了其中?《秋闺怨》、《别离怨》之类的诗,不觉心有所感,于是摹拟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格调写成《代别离》(代为拟作之意)一首,名之为《秋窗风雨夕》。

这是一篇乐府体诗,诗题《秋窗风雨夕》恰与它摹仿的《春江花月夜》的题目对仗,而且是"反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的是作者在温馨恬谧的春夜里的绵绵情思,只有一点淡淡的哀愁和怅惘。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8)

香菱咏月诗三首其一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其二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其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第四十八、四十九回书里写了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这位由小姐沦为奴婢的聪明姑娘,受了大观园女诗人们的熏染,一心想学作诗,拜黛玉为师,专心致志,冥思苦想,由不会到会,终于写出比较像样的诗来。这三首诗代表了她学诗的三个阶段。用的是"十四寒"韵。这三首诗,一首比一首进步,最后一首最好。

第一首诗,想象力贫弱,用词也落俗套。如"常思玩"、"不忍观",就直白无味;"悬玉镜"、"挂冰盘"之类也都是现成话,没有新鲜感,所以黛玉批评说"措词不雅"。

第二首诗,"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已经有些诗味了,但"残粉涂金砌","轻霜抹玉栏"之类的句子,刻意追求所谓"雅",结果显得牵强、生硬,所以黛玉批评说:"过于穿凿了"。

第三首诗,由"一片砧声"的初夜,写到"半轮鸡唱"的天明,联想到旅人思乡和怨女思夫,并借嫦娥之口向命运之神发出疑问,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意境比起前两首开阔多了,内容也丰富了。而且名句之间不是简单地堆砌,有了内在联系,形成了完整的诗的意境。所以黛玉称赞说:"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在第三首诗中,似乎还寓有香菱身世的一点影子。"精华欲掩料应难",是说她出身高贵,她的聪明和才华总要表现出来。"影自娟娟魄自寒",是说她本质美好清白。"缘何不使永团圆?"又像是对她自小与家人离散的命运的质问。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9)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凤姐)一夜北风紧,(李纨)开门雪尚飘。人泥怜洁白,(香菱)匝地惜琼瑶。有意怜枯草,(探春)无心饰苇苕。价高村酿熟,(李绮)年稔府粱饶。葭动灰飞管,(李纹)阳回斗转杓。寒山已失翠,(岫烟)冻浦不闻潮。易挂疏枝柳,(湘云)难堆破叶蕉。麝煤熏宝鼎,(宝琴)绮袖笼金貂。光夺窗前镜,(黛玉)香粘壁上椒。斜风仍故故,(宝玉)清梦转聊聊。何处梅花笛,(宝钗)谁家碧玉箫。鳌愁坤轴陷,(湘云)龙斗阵云销。野岸回孤棹,(宝琴)吟鞭指灞桥。赐裘怜抚戍,(湘云)加絮念征徭。坳垤审夷险,(宝钗)枝柯怕动摇。皑皑轻趁步,(黛玉)剪剪舞随腰。煮芋成新赏,(宝玉)撒盐是旧谣。苇蓑犹泊钓,(宝琴)林斧不闻樵。伏象千峰凸,(湘云)盘蛇一径遥。花缘经冷聚,(探春)色岂畏霜凋。深院惊寒雀,(岫烟)空山泣老鹗。阶墀随上下,(湘云)池水任浮漂。照耀临清晓,(黛玉)缤纷人永宵。诚忘三尺冷,(湘云)瑞释九重焦。僵卧谁相问,(宝琴)狂游喜客招。天机断缟带,(湘云)海市失鲛绡。(黛玉)寂寞对台榭,(湘云)清贫怀箪瓢。(宝琴)烹茶水渐沸,(湘云)煮酒叶难烧。(黛玉)没帚山僧扫,(宝琴)埋琴稚子挑。(湘云)石楼闲睡鹤,(黛玉)锦厨暖亲猫。 (宝琴)月窟翻银浪,(湘云)霞城隐赤标。 (黛玉)沁梅香可嚼,(宝钗)淋竹醉堪调。 (宝琴)或湿鸳鸯带,(湘云)时凝翡翠翘。 (黛玉)无风仍脉脉,(宝琴)不雨亦潇潇。 (李纨)欲志今朝乐,(李绮)凭诗祝舜尧。

第五十回书中写大观园群芳在芦雪庵赏新雪,烤鹿肉,大吃大嚼一番,接着热热闹闹地作出这首即景联句诗。

所谓"联句",就是两人或多人共同来作一首诗,或者说共同来凑成一首诗。通常的做法是:由一人先作一句开头;第二个人对上这句,再起一句;下一个人再对这句,又起一句依次这样作下去,直至作完为止。在这次联句中,最活跃的人物是湘云、黛玉和宝琴,联到后面竟不顾联句的规矩,你一句我一句地抢作起来,显得十分有趣。联句诗多为游戏取乐而作,参加者争强斗胜,力求压倒对方,所以极事铺张,堆砌概念和词藻,虽偶有佳句,但合起来极难形成一首好诗。古来联句诗可谓多矣,但经久传诵的却一首也没有,就是这个原因。这一首联句诗当然是曹雪芹一个人作的,照顾到联句诗的上述特点,就不能写得很精彩,否则就失真了。

芦雪庵联句是大观园中的盛事之一。这首联句诗同书中其它诗词的不同点之一,是充满了富贵享乐的情绪,绝少颓丧的情调。其中还有若干"颂圣"的句子,如"年稔府粮饶"、"赐裘怜抚戍"、"瑞释九重焦"、"凭诗祝舜尧"之类,简直就等于说感谢皇上赐给我们这么美好的生活了。这是作者为避开"伤时骂世"的嫌疑,作的"称功颂德"的表面文章。同时,写这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渲染"极盛",也是为了反衬将来的"极衰",也就是秦可卿说的那句"登高必跌重",反差越大,越能震撼人心。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10)

访妙玉乞红梅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随着封建制度趋向衰落,封建地主阶级特别是贵族阶层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虚,做诗竟成了一种消磨时光和精力的娱乐。他们既然除了"风花雪月"之外,别无可写,也就蛤得从限题、限韵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说中已换过几次花样,这里每人分得某字为韵,也是由来已久的一种唱和形式。一一描写这种诗风结习,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这一阶层人物的精神状态。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刻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照理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当然,这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

作者曾借凤姐的眼光,介绍邢岫烟虽"家贫命苦","竟不象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温厚可疼的人"(第四十九回)。她的诗中红梅冲寒而放,与春花难辨,虽处冰雪之中,而颜色不同寻常,隐约地包含着这些意思。

李纹姊妹是李纨的寡婶的女儿,从诗中泪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语来看,似乎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达丧父之痛。"寄言蜂蝶"莫作轻狂之态,可见其自恃节操,性格上颇有与李纨相似之处。大概是注重儒家"德教"的李守中一族中,共同的环境教养所造成的。

薛宝琴是"四大家族"里的闺秀,豪门千金的"奢华"气息,比其他人都要浓些。小说中专为她的"绝色"有过一段抱红梅、映白雪的渲染文字。她的诗仿佛也在作自画像。

宝玉自称"不会联句",又怕"韵险",做限题、限韵诗,每每"落第"。他恳求大家说:"让我自己用韵罢,别限韵了。"这并非由于他才疏思钝,而是他的性格不喜欢那些形式上人为的羁缚。为了补明这一点,就让他受、"罚",再写一首不限韵的诗来咏自己的实事。所以,这一次湘云"鼓"未绝,而宝玉诗已成。随心而作的诗就有创新:如"割紫云"之喻,借李贺的词而不师其意:"沾佛院苔"的话,也未见之于前人之作。诗歌处处露其性情。"入世"、"离尘",令人联想到宝玉的"来历"与归宿。不求"瓶中露",只乞"槛外梅"。宝玉后来的出家,并非为了修炼成佛,而是想逃避现实,"蹈于铁槛之处"。这些,至少在艺术效果上,增强了全书结构精细严密的感觉。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11)

点绛唇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

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湘云

(谜底:耍的猴儿)

湘云这个谜,作者大有深意。谜儿众人不解,只让宝玉猜中,也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句句适用于宝玉:大荒山青埂峰的顽石,幻形入世,成了怡红公子,这不正是"溪壑分离,红尘游戏"吗?"真何趣"的感概与他在《寄生草·解偈》一曲中所说的"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的意思一样,"名利犹虚",是他蔑视仕途经济的叛逆思想;"后事终难继",或者说"剁了尾巴去",正应了他"悬崖撒手",弃家为僧的结局。

从整个贾府后来"一败涂地","树倒猢狲散"来看,也完全符合谜语末句所言。当时,湘云以猴儿断尾解说它,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如果这些人知道这句话所预示的真正含义,还有谁能笑得出来呢?

谜语的巧妙,还在于它又可以成为对当时政治上各种丑恶人物的无情的嘲讽。因为,在作者那样"冷眼旁观人"看来,世上一切热中于功名利禄之辈,从他们套上名利的绳索的那一天起,也就象"耍的猴儿"一样,上窜下跳地在扮演着滑稽的角色,他们洋洋得意于一时的高官厚禄,俨然摆出一副了不起的姿态,这完全象"沐猴而冠"那样虚妄可笑。戏总是要演完的,那时,怕也免不了落得个"后事终难继"的下场。

后四十回的续祉者,没有按原作者这条线索去写。他硬要宝玉念念不忘"有个好儿子,能够接续祖基"(对李纨说的话),而且写他自己也得了贵子,还攻读"四书"、"八股",考中科举,金榜挂名;又预言"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大翻曹雪芹"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的案。今天看来,这些地方,恰好都露出了续补者封建主义的"尾巴",是续书思想上的致命伤。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12)

灯谜诗(三首)其一(宝钗)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其二(宝玉)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隄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其三(黛玉)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宝钗的谜,前两句的寓意也许是说她为人处处精细,层层设谋,但能八面玲珑,不留痕迹。后两句当是借用唐明皇与杨贵妃死别后,于风雨之中闻铃感事,来说她与宝玉生离的。但小说中宝玉是主动弃宝钗出家,并无留恋之意,故以"何曾闻得"反原意而用。又前宝钗"更香谜"(程乙本之黛玉谜)中以"风雨"象征人事变迁。则贾府以变故后,宝钗仍未闻"梵铃声",或兼讽其终未醒悟"名利犹虚"(梵语所谓"色即是空")的道理。这与后半部佚稿中"薛宝钗借词含讽谏"而宝玉"已不可箴"(见第二十一回脂评)的情节,也是符合的。

宝玉的谜,寓痛悼黛玉夭亡之意比较明显。首句用的南唐李煜《浪淘沙》"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和白居易《长恨歌》"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中的词语和意思,都是说男女死别。黛玉号"潇湘妃子",所以借"琅玕节"来点她。第二十六回写潇湘馆"凤尾(竹叶)森森,龙吟(风吹竹声)细细";但到后半部,却景物全非,只见"落叶萧萧,寒烟漠漠"(脂评引佚稿中文字),一片荒凉。这也许就是"琅玕节过"的含义,所以后来宝玉要"对境悼颦儿"(第七十九回脂评提到的佚稿中情节)。黛玉之死,佚稿回目叫"证前缘",所以借鸾鹤迎归仙境为说。宝玉痛悼黛玉,据脂评说佚稿中亦有如《芙蓉女儿诔》那样大段文字,我们深以不能读到他"唏嘘答上苍"之词为憾。

黛玉的谜中说千里马腾驰突,有不可羁勒之势。当喻黛玉才情横溢,口角锋芒,锐利无比,又不满封建礼教束缚。"风雷动"或喻重大事变发生。声名独占螯头,是对她的赞语也是谶语。因为海上"鳌背三山"终究是无法寻求的,即《长恨歌》中所谓"山在虚无缥缈间"是也。既然她是名列蓬莱的"世处仙姝",在人间也就没有她的立足之地了。

灯谜的寓意,未必尽如我们上面所说的,但它有寓意,这一点是可以肯定无疑的。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13)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薛宝琴家是皇商,所以她从小就随其父母到处周游,"四山五岳都走遍了",是大观园群芳中见世面最多的一个。在宝、黛、钗等人作谜语诗的同时,她"拣了十个地方的古迹,作了十首怀古诗",暗隐俗物十件。这十首也没有透露谜底。五十一回的回目是"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作者强调的是"怀古",可见谜底并不重要。

这首诗借古战场赤壁抒发了一种怀古伤今的情绪。从来的"怀古",都是"伤今",怀古的情绪是由伤今引出来的。从这首诗渲染的悲凉气氛看,很可能是隐示贾家这个不可一世的封建世家,由于"自杀自灭"导致大厦倾颓,家散人亡,留下一片茫茫白地的惨景。有人猜谜底是"盂兰会(鬼节)所焚之法船",有人猜是"走马灯之用战舰水操者",可作谈助。

案:上面怀古诗拟猜的谜底,见于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徐风仪《红楼梦偶得》、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诸书。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14)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这首诗"颂扬"了东汉时平定交趾被封为伏波将军的马援,渲染了他名传遐迩的武功。这同贾家先人出兵立功,皇帝封他们为"宁国公"、"荣国公",成为金陵四大家族之首,很相类。那么这首诗是不是借"交趾怀古"来隐喻贾家的发迹史呢?不敢断然肯定,聊备一说吧。

这首谜语诗的谜底,有人猜是"喇叭",可作谈助。

案:上面怀古诗拟猜的谜底,见于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徐风仪《红楼梦偶得》、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诸书。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15)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南朝齐代的孔稚硅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北山移文》。文中说到,周颙(y6nq)曾隐居于建康(今南京)北山(钟山),以清高不仕自许。后突然应皇帝之诏出山当了官。等他再路过钟山时,北山(钟山)的山灵把周颐尽情地嘲笑、斥骂一通,说他玷污了钟山的高洁,不许他再来。其实这是一篇游戏文章。南齐时代确有周颓其人,然而并未当过隐士,孔稚硅的文章不过是借题发挥。薛宝琴这首怀古诗又是借《北山移文》的内容进一步发挥,嘲笑那些装腔作势,自命清高,其实是热衷名利的人。是不是影射《红楼梦》中的某个人呢?猜不出。

这首谜语诗的谜底,有人猜是"肉",有人猜是"傀儡"可作谈助。

案:上面怀古诗拟猜的谜底,见于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徐风仪《红楼梦偶得》、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诸书。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16)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这首诗就韩信一生几个最有特点的事件不耻胯下之辱、寄食漂母、当上叱咤风云的齐王、最后被砍头,对他作了咏叹。这似乎是提示读者:贾家从发迹到鼎盛直到衰亡,也同韩信的经历有某些类似之处。韩信受过漂母一饭之恩,后来作了报答;刘姥姥也受过贾府救济之恩,后来贾家还要受刘姥姥之恩(如救巧儿出火坑)。在炎凉世态中,这种知恩报恩的感情是可贵的,作者在这里寄托着感慨。

谜底,有人猜是"兔子",有人猜是"马桶",读者可以去联想它像不像?发人一笑。

案:上面怀古诗拟猜的谜底,见于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徐风仪《红楼梦偶得》、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诸书。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17)

广陵怀古

蝉噪雅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这首诗吟咏的是南北大运河两岸的隋堤。"蝉噪鸦栖转眼过",似喻荣府的繁华生活同样转眼即将成为过去。"只因占得风流号",荣府也以富贵风流闻名,当其败落时,也将"惹得纷纷口舌多",成为人们议论不休的话题。

谜底,有人猜是"箫",有人猜是"柳絮",还有猜是"柳木牙签"的,可作谈助。

案:上面怀古诗拟猜的谜底,见于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徐风仪《红楼梦偶得》、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诸书。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18)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这首诗吟咏了王献之与爱妾桃叶在桃叶渡分手的往事,表达了一种惆怅、哀怨的情绪。这同荣府后来败落时种种生离死别的情景有共通之处。

谜底,有人猜是"团扇",可作谈助。

案:上面怀古诗拟猜的谜底,见于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徐风仪《红楼梦偶得》、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诸书。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19)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这首诗以"青冢"为题,吟咏了昭君不得已到荒凉的塞外与匈奴单于和亲的悲怨,责骂了不能保护昭君的汉元帝。与之相对应,大观园群芳的悲剧命运,是由贾府的男人们的腐败导致的,应由他们负责。这样理解,是否也可以说这首诗是暗暗地骂了贾府那些峨冠博带的"须眉浊物"们?

谜底,有人猜是"枇杷",有人猜是木匠用的"墨斗",可作谈助。

案:上面怀古诗拟猜的谜底,见于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徐风仪《红楼梦偶得》、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诸书。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20)

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这首诗以杨贵妃死于马嵬坡的故事为内容,作了暗含讥刺的咏叹。似乎是影射了宁荣二府中种种淫滥的生活,如秦可卿与贾珍的乱伦关系。

谜底,有人猜是"杨妃冠子白芍药"可作谈助。

案:上面怀古诗拟猜的谜底,见于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徐风仪《红楼梦偶得》、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诸书。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21)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严格说,这一首不能叫"怀古"诗,因为《西厢记》的人物连同普救寺之类全是虚构的,于史无考。但这是作谜语诗取乐,正如黛玉所说大可不必"胶柱鼓瑟",去那么认真。就其内容说,似乎是影射宁荣二府中的某些风流韵事。

谜底,有人猜是游戏或赌博用的"骰子",有人猜是"红天灯",可作谈助。

案:上面怀古诗拟猜的谜底,见于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徐风仪《红楼梦偶得》、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诸书。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22)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23)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24)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