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因为一座城而牵挂一个人:一座城这样牵挂一个人(1)

时光,回到2007年11月的最后一天。

原第二炮兵某部军官孟祥斌带着来队探亲的妻儿外出,享受着难得的相聚时光。11时20分许,他们途经金华市婺江城南桥时,一名女青年轻生跳入婺江。

人命关天。孟祥斌见状,立即脱掉鞋子,纵身一跃,扎进冰冷的江水里救人。在托举起女青年后,他体力不支,献出了宝贵生命。

一个人感动一座城。孟祥斌牺牲后,城南桥上,灯箱广告全部换成了孟祥斌的巨幅遗照。

金华当地电视新闻节目反复播放英雄救人的事迹,当地报纸也作了深入报道,市民络绎不绝自发来到桥头悼念。当年12月4日,举行孟祥斌追悼会,3万多市民自发前往殡仪馆悼念。从金华城区开往殡仪馆的公交车特辟专线,免费接送市民前往悼念;几百辆出租车打着横幅、贴着照片,免费接送参与悼念的市民。

英雄牺牲在网上引发了如潮的悼念。孟祥斌牺牲的当天晚上,有近千名网友到达现场,按照金华当地的习俗,放灯泛江,寄托哀思。

孟祥斌被中央军委追授为“舍己救人模范军官”荣誉称号,当选“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英雄的壮举感动了一座城市、感动了全中国,温暖了那个冬天。

时间的长河奔流不息,烈士的事迹一直传颂。跨越10年时光,一座城市为何如此惦记一位英雄?记者走进军营,走进金华,去寻找答案。

引 子

2007年11月30日,一个3岁的小女孩在浙江金华婺江边哭喊着。她看着爸爸为了救人沉入江中,再也没醒来。她的爸爸就是烈士孟祥斌,救人牺牲时年仅28岁。

10年后的2017年11月30日,金华城市上空飘着绵绵冬雨。婺江桥头,孟祥斌生前部队的战友来了,驻地领导来了,市民们也自发赶来。烈士雕像两旁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摆上黄菊寄托绵绵思念……

就在这一天,军地携手举办了庄重简朴的纪念仪式,英雄铜像前的这条路正式被命名为“祥斌路”,以此更好地纪念英雄、缅怀英雄。

被感动的城市今天依然感动——

跨越时空,总有人默默怀念你

浙中金华,一条婺江把城市分成两半,城南桥把两边城连在一起,也把人心连在了一起。10年来,每逢清明、冬至和英雄孟祥斌牺牲纪念日,都会有人主动来到城南桥边怀念英雄。

尽管10年过去了,但发生在城南桥上这个舍己救人的故事,依然在流传,感动着这座城市的人们。“孟祥斌”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个精神符号,深深刻在驻地军民的心中。

英雄虽去,浩气长存。每到孟祥斌牺牲纪念日,这座城市的人们总会以各种方式缅怀他。

“孟祥斌是我们金华自己的英雄,要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英雄故事,学习英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来祭奠英雄就是给孩子们上一次最好的教育课。”这一天,环城小学“孟祥斌中队”的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来到城南桥祭奠英雄。

这是一座丰碑,让人怀念、让人敬仰。在孟祥斌牺牲6周年的祭日,为了更好地宣传英雄事迹、传播善行义举,原第二炮兵党委和驻地市委市政府在城南桥竖起一座孟祥斌塑像。金华市领导介绍说,他们要让英雄形象永远根植金华大地,照亮婺江两岸。

这座铜像高4.5米——孟祥斌目光如炬,伸张双臂,他勇救女青年时与江水奋力搏斗的情景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当地群众告诉记者,有了英雄塑像,大家可以自发前来瞻仰,这既是对英雄的缅怀,更是滋养精神、净化心灵。

关键时刻为人民挺身而出,人民永远不会把他忘记。当年孟祥斌英勇救人牺牲后,数万民众自发送行,千余人拜祭致哀,素不相识的人自发轮流点烛守灵。如今10年过去了,这座城市的人们依然以各种朴实的方式惦念着这位英雄。

今年49岁的杨根贵是金华磐安人,10年前那个下午,他在附近的工地干活。“这10年,我一直都记着他,当时城南桥边上摆满了花圈。甚至有残疾人拄着拐杖过来,非要给解放军英雄磕头……”杨根贵说,当时的情景让他终生难忘。从那时起,每逢清明、冬至,他都要来城南桥边看看这位素昧平生的英雄。

10年前,葛逸云还是一名高一学生。得知孟祥斌英勇救人牺牲的事迹后,她发动全班同学给英雄叠千纸鹤寄托哀思,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10年后,葛逸云成为浙江交通广播电台的一名记者。这次,她又专门从杭州赶过来报道孟祥斌的事迹:“英雄虽然离开10年了,但是我相信大家从来没有忘记他,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英雄、学习英雄精神,这是对他最好的祭奠。”

“加入‘孟祥斌中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只有品学兼优的学生才能成为其中的一员。”现在金华多所学校都成立了“孟祥斌中队”,在孩子中间传承孟祥斌精神。环城小学六年级学生钱程,是学校“孟祥斌中队”的一名少先队员。在“孟祥斌中队”,他不仅学会了如何帮助别人,还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帮助老师收发作业、组织活动等等。

退伍老兵刘强,孟祥斌牺牲那年他也在金华当兵。2017年11月30日那天,他专程从徐州坐高铁赶来悼念英雄。“10年前,我也在金华当兵,当时听了孟祥斌的英雄事迹非常感动。10年来,我学习他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现在每年都会给贫困地区学生捐资助学。”寄托哀思后,他又乘高铁赶回江苏。

10年来,总有人默默怀念着你。2017年年底,金华有了一条以英雄名字命名的道路——“祥斌路”,当地政府和人民以这种特殊方式将英雄永远铭记。

英雄的战友今天争当英雄——

传承你的精神,就是最好的祭奠

英雄没有远行,牺牲亦是永生。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你用一次英勇的行为,挽回了另一个生命。

当年,这座城市送别英雄的场景令无数人感动。驻地群众尊崇英雄的举动,也让孟祥斌生前所在部队官兵感动。

“如果我们只在需要英雄的时候赞美英雄,在耗尽英雄正能量之后对他们置之不管,难免会在社会上形成消极的价值导向。”孟祥斌生前所在旅政委曹耀生告诉记者,“良序社会的建设,呼唤更多的英雄,需要有崇尚英雄、善待英烈的良好氛围。”

这些年来,孟祥斌生前所在部队的官兵们一直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着英雄精神。

他们成立“孟祥斌爱民服务队”,定期前往驻地福利院、敬老院、烈属及困难户家中,开展“访贫问苦、扶贫助困、结对帮扶”活动,送慰问品、义务巡诊、维修家电,给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带去温暖,献上爱心;设立“孟祥斌助学基金”参与地方精准扶贫,在驻地学校成立“孟祥斌中队”,宣传英雄事迹、弘扬孟祥斌精神;建立孟祥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数百场国防教育。

驻地遭遇洪水等突发灾害时,部队官兵把灾情当命令、把使命当生命,成立“孟祥斌突击队”,不怕牺牲、不畏艰难、连续奋战,与驻地百姓一起同甘共苦、抗灾抢险,谱写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崭新篇章。

孟祥斌生前所在部队始终坚持发挥孟祥斌精神的感召激励作用。新兵入伍组织参观孟祥斌展厅,老兵复退举行告别仪式,每年清明时节组织祭奠凭吊,“孟祥斌精神”已成了推动部队建设发展的强劲动力。

他们在营区设立孟祥斌先进事迹展厅,成为驻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有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员工、驻地高校师生。他们在开展党日活动时,把参观学习孟祥斌先进事迹作为必修课。

当年目睹英雄壮举的吕二伟告诉记者,“祥斌路”命名的那天,在孟祥斌跳江救人的栏杆边拉起了“学习英雄事迹,传承祥斌精神”的横幅,驻地不少市民自发来到城南桥祭奠英雄。就像当年送别孟祥斌一样,人群中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有手挽手的情侣,有抱着小孩的家长,他们为英雄献上鲜花并鞠躬致哀。

孟祥斌的浩然正气,展示了当代革命军人的英勇本色,他的英雄壮举感动华夏大地。自从孟祥斌牺牲以后,军地携手学习英雄、宣传英雄、传承英雄精神的活动从未间断。

他牺牲后不久,原第二炮兵政治部发出通知,号召广大官兵积极开展向孟祥斌烈士学习活动。浙江省委专门发出通知,广泛开展向孟祥斌同志学习活动。

他牺牲后,在金华市区,人们将商业广告条幅换成学习英雄孟祥斌的寄语……

从此因为一座城而牵挂一个人:一座城这样牵挂一个人(2)

“祥斌路”路牌立在城南桥边醒目位置。 王光辉 摄

2007年,孟祥斌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09年5月,中央军委追授孟祥斌“舍己救人模范军官”荣誉称号;同年9月,孟祥斌当选为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2013年8月,孟祥斌当选为“德耀中华”之“当代中国二十四义人物”,永载中华民族道德建设史册。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孟祥斌生前所在旅领导介绍说,部队一直坚持用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滋养官兵的英雄情怀,号召大家以孟祥斌为榜样,激励官兵随时准备为祖国和人民舍生忘死,让随时准备上战场、坚决打胜仗的血性豪情成为自觉行动和战斗状态。

温暖的启示今天更加温暖——

一个高举英雄的民族,才是有血性、有希望的民族

2007年,“感动中国”评选组委会给孟祥斌的颁奖词中有这样一句话:“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直到今天,这种温暖依旧在延续。

关键时刻总有军人逆行冲锋,生死关头总有军人无畏无惧。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行动在军队并非个例,为什么孟祥斌的事迹能产生如此大的反响?为什么那么多群众自发悼念?为什么10年过去,这座城市依然惦记牵挂这位英雄?

生活在美好新时代,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该怎样对待英雄、尊崇英雄?透过军地各级关爱孟祥斌烈士的一系列事例中,我们也许能够从中找到答案。

孟祥斌牺牲至今,浙江金华和烈士家乡山东齐河等地方政府在关爱烈士家庭、学习弘扬烈士事迹等方面,采取了不少优待措施,让烈士家人后顾无忧。

“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才是有血性、有希望的民族!”金华市双拥办领导告诉记者,“面对英烈,我们唯有无限崇敬、深切缅怀,忘记英雄就等于背叛!”

前不久,记者来到金华市采访,行走在这座城市,处处感受到一种对军人的尊崇和敬仰。市民只要听说是英雄孟祥斌部队的,都会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那个小伙子了不起!”

行走在英雄的部队,官兵也会自豪地介绍:“我来自英雄孟祥斌的部队!”

记者了解到,浙江金华——自孟祥斌牺牲后的10年间,连续3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近年来,驻地政府始终把保障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完善优待安置政策,着力解决官兵实际困难。帮助部队随军子女办理入学入托,免费培训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难题,妥善安置转业干部。在涉军维权问题上,开辟“绿色通道”,依法对涉军纠纷和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办理、优先执行,切实为部队解决实际困难,排解官兵后顾之忧。

在远离战火硝烟的和平年代,在GDP超过5万亿的浙江,社会对军人的尊崇源自哪里?透过地方各级关爱孟祥斌烈士的温暖启示,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源自于地方党政机关主动作为、拥军爱军,推动形成热爱军队、深爱军人的社会生态;源自于人民群众在物质文明更加富足的情况下,对崇高道德的敬仰、对文明风尚的期盼、对和谐社会的追求,这实质上是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源自于军队练兵备战、抢险救灾,不断强大履行保家卫国神圣使命的能力,赢得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尊崇……

“英雄舍生忘死,捍卫了和平环境;英雄牺牲奉献,让我们尽享荣耀。”火箭军军史专家王缓平告诉记者,国家不能没有英雄,社会不能忘记英雄。我国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建有4000多个烈士纪念设施,98.9万余座烈士墓,2.9万余处烈士纪念堂馆、碑亭、塔祠、塑像等,让先烈有了归属,让英雄得到了尊重,让后人有了寄托哀思、表达情怀的平台,每年约有上亿人次到烈士陵园等场所参观瞻仰。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却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崇尚英雄、关爱英烈,就是赓续英雄精神,就能凝聚复兴的能量,激发前行的力量。

这是一座城为何如此惦记一个人的内在答案,这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英雄尊崇的内心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