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由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5个“斯坦国”构成的中亚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不仅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更因为有几百个民族聚居而闻名于世(比如乌兹别克斯坦人口不过3000余万,却拥有130余个民族)。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中亚各国竟然还居住着很多来自东亚的“陌生面孔”,这就是来自“异域”的朝鲜族,人数更是高达30余万之多(其中哈萨克斯坦有10余万人,乌兹别克斯坦更是有20余万)。对于全球总人口7000余万的朝鲜民族来说,已经不算是少数了。

哈萨克斯坦 内陆国家(深居内陆万里之外的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1)

上图_ 朝鲜日据时期

一、从被利用到做朋友,再到被当敌人

俄国可能是世界上对土地最渴望也最执着的国家,因此沙俄几百年来一直把对外扩张作为基本国策,从当年莫斯科公国的弹丸之地,到地跨欧亚大陆(一度还包括北美的阿拉斯加,不过缺乏远见的卖给了美国)两千余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尽管地域辽阔,但俄国的人口却大多数位于其欧洲部分,面积更为广大的亚洲部分一直是极度的地广人稀(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

到了19世纪后期,与俄国远东滨海地区接壤的朝鲜王国(当时还是一个统一的清朝藩属王国)却由于统治者横征暴敛、西方列强不断入侵,加上朝鲜半岛出现了自然灾害,很多朝鲜农民为了生计,选择了越过国境,到俄罗斯境内的远东地区讨生活。

哈萨克斯坦 内陆国家(深居内陆万里之外的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2)

上图_ 近代朝鲜受制于日俄两国

而当时俄国一方面需要这些精于农业的朝鲜人帮助开垦土地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又受当时欧洲盛行的“黄祸论”的影响,害怕朝鲜移民人口增长过快从而对俄罗斯产生威胁,因此对朝鲜越境移民采取默许又较为防范的看似较为“矛盾”的政策。1910年,朝鲜半岛正式成为日本殖民地后,更多的朝鲜人为了逃离日本残酷的殖民统治,纷纷举家迁往俄国境内。

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远东的朝鲜人基本都选择了和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合作(毕竟沙俄也没对他们太友好),特别是在日本干涉军入侵之时,朝鲜人带着国仇家恨组织了多支游击队配合苏军一起打击日军,这博得了苏俄政府的好感,并在土地、教育、入籍等方面给予朝鲜移民相当倾斜和优惠政策,双方也进入了“蜜月期”。

朝鲜移民的数量也不断增长达到10余万人。然而好景不长,1937年,时任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就下达命令,将远东地区的朝鲜人在短时间内全部强制迁移至遥远的中亚地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苏联要强行迁徙这些远东朝鲜人呢?

哈萨克斯坦 内陆国家(深居内陆万里之外的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3)

哈萨克斯坦 内陆国家(深居内陆万里之外的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4)

上图_ 日俄战争 历史旧照

二、苏联将远东地区朝鲜人政治移民背后的复杂背景原因

俄日两国自1905年日俄战争后就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日本更在已被其占领控制的我国东北地区投入重兵,对苏联虎视眈眈。

而同时朝鲜人对日本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随着日本对朝鲜半岛殖民加深尤其是文化入侵,再加上前朝鲜王室成员认贼作父甚至还加入日军助纣为虐(比如朝鲜王国末代王子李垠,后来竟然还担任了日本陆军中将并出任第一航空军团指挥官),使得很多朝鲜人都开始转变态度对日本有了“认同感”。

日本人以威逼利诱的方式,拉拢在苏联境内的朝鲜人开始进行刺探、破坏、爆炸等间谍活动,从而使得苏联政府对整个朝鲜移民群体都产生了不信任感甚至是敌视。因此苏联一方面将其中给日本做间谍的人抓捕入狱乃至处决,另一方面将所有的朝鲜移民全部转移至遥远的中亚,以此避免其再被日本人利用,从而保障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当然,也更是一种惩戒。

哈萨克斯坦 内陆国家(深居内陆万里之外的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5)

上图_ 苏联地图

苏联虽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其高层对很多“非俄罗斯民族”都“不放心”,采取了远距离强制迁徙的方法,让他们背井离乡。而民族成分复杂的中亚地区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除了来自远东地区的朝鲜人,生活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鞑靼人和生活在高加索的车臣人等民族都被强行迁徙至中亚地区,这样就人为的加剧了中亚本来就较为复杂的民族矛盾,从而让这些“非俄罗斯”族陷入“内卷化”,从而降低对俄罗斯族的威胁。

中亚地区的“原住民”精于畜牧业,但对于种植业并不擅长。苏联政府也看重了朝鲜人作为农耕民族的专长,希望其利用自身的农耕技术去优化扩展中亚地区的农业。而朝鲜移民们也确实用娴熟的农耕技艺开垦了中亚的土地,不仅进行了棉花栽种,还进行了水稻种植,极大的发展了中亚地区的农业。

哈萨克斯坦 内陆国家(深居内陆万里之外的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6)

上图_ 农作中的朝鲜族

三、逐渐适应当地环境,并完成了“本地化”

遥远的土地、陌生的环境、敌视自己的苏联政府······迁移中亚的朝鲜人逐渐克服了种种困难,在当地扎根并逐渐发展壮大。他们不仅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更是在卫国战争爆发后踊跃参军,投入战场。

正是由于在农业和军事上的贡献,这些朝鲜移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再次改变了苏联政府的态度。苏联政府也不再视其为民族敌人,而是将其视为其苏联大家庭的一份子来看待。这些朝鲜人也就逐步并彻底的融入当地,有的后来又移民到莫斯科、列宁格勒等苏联中心城市,彻底完成了“本地化”。

哈萨克斯坦 内陆国家(深居内陆万里之外的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7)

上图_ 亚历山大·闵(1915年-1944年7月9日),唯一受封为苏联英雄的朝鲜人

这其中还涌现出了不少“名人”,比如亚历山大·闵,在卫国战争期间担任苏军陆军上尉,后英勇牺牲,被授予“苏联英雄”荣誉称号;而维克多·崔则更是作为著名歌手、演员闻名全国,甚至被冠之以“苏联摇滚之父”的称号,并得到时任苏联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认可和赞许。

时过境迁,朝鲜移民和他们的后代们也彻底成为了“当地居民”。即使苏联解体后,这些朝鲜人也继续选择留在已经独立的中亚各国。得益于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儒家文化圈”民族骨子里的重视教育、擅于学习、忍辱负重的特性,很多朝鲜人在工作就业、生活水平上都远远超过了中亚的“原住民”,更有不少人成为了当地的政商界精英。

哈萨克斯坦 内陆国家(深居内陆万里之外的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8)

上图_ 中亚地图

四、民族特征的无奈“逝去”

一百余年的风云变幻,经历了万里迁移的洗礼,30余万朝鲜人已经完全融入中亚各国,并成为重要的一份子。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特别是早已脱离了过去的文化和地域环境,这些朝鲜人不仅绝大多数不再会说朝鲜语(俄语和当地语言倒是说的很流利),而且很多民族习惯也都没有传承了,只在饮食(如泡菜)等方面有所保留(这种情况类似于今天我们说的生活在美国的“ABC”华人)。除了面孔以外,根本不会把他们和朝鲜、韩国的朝鲜族人“划等号”了。

尽管现在韩国已成为中亚各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且包括现任韩国总统文在寅在内的多任韩国总统都曾访问中亚各国并专程看望这些“同胞”,但对于这几十万朝鲜族居民来说,朝鲜半岛那个万里之外的故乡早已成为遥远而陌生的过去式了,而这些中亚“斯坦国”才是他们真正的家园。

作者:杨上柳下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 刘子超 文汇出版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