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故乡,我的情感很复杂。因为自从懂事开始,我就感觉到我家乡的贫穷与落后,我深知生活在那里的心酸与痛苦,年少的时候我就立志要离开,可是当我真正地离开了乡村,那里的又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的灵魂早已经种在故乡这片土地上。我的身体不愿意在那里生活,但无论我走到哪里,却带不走深藏在这片土地的灵魂。

农村那些年回不去的记忆(乡村已经在逐渐消失)(1)

如今的故乡,早已物是人非,还年壮的人都像我一样,逃离了这片土地,在城市里寻找自己的归宿,孩子也跟随大人在城市里寻找新的乐园,村里只剩下老人在坚守,坚守那片埋藏游子灵魂的土地。随着老人一个个地离开,将来谁来守护这片藏着众多游子灵魂的土地呢?

这不仅仅是我故乡的命运,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全国只有少部分乡村因为地缘、政策和其他优势,获得了好的机遇,脱胎换骨成了新农村。而一些村庄因为村民整体的迁移已经消失,还有大量的村庄,跟我村一样表面上存在,可是早已经空心化,只剩下一些老人……

农村那些年回不去的记忆(乡村已经在逐渐消失)(2)

走在村里,恍如隔世。远处传来八十三岁覃二爷的歌声,虽然声音不大,但在寂静的村子里却格外的悠扬。这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有人了录下来,存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里,但除了覃二爷,已无人再唱,也无人倾听。

我经常觉得自己很孤独,还以为自己学会了享受孤独,但置身此情此景我才真正明白我离孤独的境界还差得很远,我还没做到在完全无人问津的落寞里悠然自得。跟覃二爷相比,我的所谓孤独只是矫情而已。

农村那些年回不去的记忆(乡村已经在逐渐消失)(3)

78岁的韦婶正在种菜,年轻时的韦婶很擅长用竹子编各种各样的东西,编花篮编草帽等等,她编的东西不仅实用而且漂亮,她不仅给自己编,也免费给村里人编,她曾经帮我妈妈编了一个篮子,我妈妈用了好多年,但她已经好多年不编东西了,因为已经没有人再用她编的东西,她甚至提都不会提,不熟悉她过去的人,不会懂得她有这门手艺。

现在种菜和喂鸡是韦婶每天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但一亩的菜地和十几只鸡根本不足以消耗她一天的时间,所以她偶尔也会找个人聊聊天,聊聊谁家的孩子有出息,聊聊她们自己的过去。

农村那些年回不去的记忆(乡村已经在逐渐消失)(4)

韦婶以前最爱跟周婶聊天,可是几个月前,周婶已经去世了。村里除了过年,最热闹的日子就是有老人去世,对于老人来说,这种日子可以说是悲喜交加,看着同伴的离去更加的落魄惆怅,但也在那一天看到了自己孩子以及迎来了久违的人气。丧事也热闹不了几天,现在的丧事都尽量简化了,以前三至五天的仪式,现在不会超过三天,有的甚至当晚去世,第二天就结束了。大家都太忙了,还没有来得及陪陪老人说几句话,就要离开村子。

儿女来去匆匆,老人们已经习惯,好多个老人都是孤身一人生活,老伴已经离开,儿女孙子都在城市,但他们很少有怨言,因为他们适应不了城市的生活,也理解儿女的难处,孙子正在读大学要用好多钱呢!他们只想尽量减少儿女的麻烦,所以他们习惯了孤独,看淡了生死。

如果在过去,这些老人会是家中的一宝,他们对传统农活经验很丰富,可惜如今已经用不上;他们对传统的风俗都很了解,可惜如今已经无人理会;他们有些会唱远古的歌谣,可惜如今已经无人倾听;有些会传统的技艺,如今只能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里……

他们总想做点什么,可是又不知道该做什么,他们所擅长的已经跟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农村那些年回不去的记忆(乡村已经在逐渐消失)(5)

他们是最纯正的农村人,只活在他们熟悉的世界里,瞬息万变的世界与他们无关。他们不玩手机,有的甚至不看电视,如果不是为了很必要的生存方式,他们不想用现代的任何工具。他们是乡村的最后守望者,也是一个时代的最后守望者。

那么随着他们的离开,乡村会彻底消失吗?其实不用问别人,问问自己就知道答案了,我会回来吗?这确实太难,会做农活的人都往外跑了,像我这种已经远离农活的人,回来连生存都是问题。

农村那些年回不去的记忆(乡村已经在逐渐消失)(6)

乡土还在,乡村已经在逐渐消失,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未来的乡土将以什么形式存在?是工厂式的农庄吗?现在有些农村已经在走向这一条路,但那里已经不是村庄。乡土不会消失,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乡土都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但乡村很可能会消失,或者以另一种形式而存在。

村边有一栋气派的洋楼,但房门紧锁,一年到头开不了几次门。他们一家人已经在城里买了房,那里才是他们生活起居的地方,回村里起楼房,不过是给灵魂一个居所。一代还对乡村有着深厚情感的人,注定了身体与灵魂的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