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教导和正确方法(佛陀是如何教育他的弟子的)(1)

佛陀的教育对象包括九法界的无数众生,《璎珞本业经》中称佛陀为“大用无方法王”,意思就是说佛陀是“教育效果宏伟而没有固定教学方式的大导师”。因此,本文中所言的教育方法只是对佛陀教育技巧的总的分类概括而已,而不能面面俱到。

01

因 材 施 教

佛陀是一位慈悲仁智的导师,他对于每一个弟子的根器、天资、性情、兴趣、受好及理解接受知识道理的能力……都是非常的清楚。因此,他能够针对不同的弟子施以不同类型的教育。

比如,对于智慧较高的人,佛陀就对他讲直入真心,明心见性,当下即悟的道理;对于智慧较低的人,佛陀就教他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去修学;对于热衷于名闻利养的人,佛陀就对他讲万法皆空的道理;而对于那些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消极悲观的人,佛陀就告诉他人身难得、生命宝贵,人可以藉此身而获得幸福和快乐。如《华严经》云:

佛陀的教导和正确方法(佛陀是如何教育他的弟子的)(2)

于诸众生随其所应而为说法。所谓知其所作,知其因缘,知其心行,知其欲乐。贪欲多者,为说不净;嗔恚多者,为说大慈;愚痴多者,教勤观察;三毒等者,为说成就胜智法门;乐生死者,为说三苦;若著处所,说处所寂;心懈怠者,说大精进......

就是因为佛陀善于因材施教,所以不论什么样根器的人,无论什么样秉性的人,都能契入佛法。佛陀最有名的十大弟子之中,性情与成就各不一样。舍利弗是智慧第一,目健连神通第一,富楼那说教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迦旃延议论第一,迦叶头陀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阿难多闻第一,罗侯罗密行第一。

其实,佛陀因材施教的教法,不仅让当世的常随弟子受益匪浅,就是后世的佛弟子也深受其恩惠。细想来,中国佛教的禅、净、台、贤、律、密各宗,哪种修法不是佛陀因材施教的反映呢?

佛陀的教导和正确方法(佛陀是如何教育他的弟子的)(3)

02

观 机 逗 教

《杂阿含经》云:

佛陀的教导和正确方法(佛陀是如何教育他的弟子的)(4)

有四法成就名曰大医王者,所应王之具王之分。何等为四?一者善知病,二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对治,四者善知治病己,当来更不发动……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成就四德,疗众生病,亦复如是。

佛陀的教导和正确方法(佛陀是如何教育他的弟子的)(5)

这里是说佛陀像大医王一样善于发现众生之病,并善于因病与药,观机逗教,调御疗治众生之病患。

佛陀确实是这样。他的一代教法本来只有一乘,但为了众生需要化一乘为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五等。对于那些禀赋和习性适合于人乘的就教以五戒和为人的道理;对于适合天乘的就教以十善和升天的道理;对于适合听道自度的就教以解脱证果的四圣谛之理;而对于无佛之时自修的则教以十二因缘的生灭法则;对于那些既能自利又能利他的上乘根机者,则教以四摄六度的大乘菩萨行法。

天台宗对佛陀一生教法所划的“五时教”的分别,其实也是佛陀观机逗教的体现。如:

佛陀的教导和正确方法(佛陀是如何教育他的弟子的)(6)

(佛陀)于初成道时,见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遂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因二乘在座,不见不闻,乃但就四谛十二因缘等,说《阿含经》,以自利有馀,利他不足;复为弹偏斥小,说《方等》诸经;又以我执虽破,法执仍在,则为说诸品般若,淘汰有情;最后乃以小乘根熟,可授大法,因而开权显实,说《法华》、《涅槃》经。

佛陀的教导和正确方法(佛陀是如何教育他的弟子的)(7)

另外,佛陀在弘法度众的过程之中,针对不同职业的人,还能因其职业而进行调教。如:

佛陀的教导和正确方法(佛陀是如何教育他的弟子的)(8)

佛陀为长者说法,就举出“长者十德”;为儿童说法,提出“四不可轻”;说朋友法,则说友有四品;说夫妻法,则譬喻夫妻如“共命鸟”。又佛陀向商人说法,则说经营之道;对农夫则说耕种之道;对政治家,则说治国之道;对于愚笨的周利槃陀迦,则教以“扫除尘垢”;对于琴师出身的二百亿耳,则譬喻修行如弹琴;对于失去爱子的妇人,则以“吉祥草”善巧渡化她。

佛陀的教导和正确方法(佛陀是如何教育他的弟子的)(9)

由此而看,佛号称“大医王”和“调御丈夫”真是名符其实啊。

佛陀的教导和正确方法(佛陀是如何教育他的弟子的)(10)

03

权 巧 方 便

佛陀是具足了一切神通和智慧通达了的圣人。《佛地论》云:

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开觉一切有情,如睡觉醒,如莲花,故名佛也”。所以佛陀具足善巧度化的无量方便。

佛陀的教导和正确方法(佛陀是如何教育他的弟子的)(11)

1、譬喻

美妙的譬喻可以使听学者心旷神怡,恰当的譬喻可以将深涩的佛法生动体现。所以,佛陀最善使用譬喻的方式教育弟子。

譬喻的方法几乎可以见诸佛所说的每一部经。如在《观佛三昧经》中,佛用六个譬喻明念佛三昧之优点;在《如来藏经》中,佛陀以五个比喻来说明一切众生有佛性;在《般若经》中,佛以十喻明万法缘起无自性;《法华经》中的法华六喻更是广为人知;甚至有如《百喻经》者,整部经都是由譬喻组成。还有许多,这里不再列举。仅从诸经中摘取几句譬喻的句子以为例证。如:

佛陀的教导和正确方法(佛陀是如何教育他的弟子的)(12)

譬如百草药木皆依于地而得生长,如是种种善法,皆依不放逸为本。

治水者疏导水,矢师矫正箭,木工调整木,善行者制御自身。

少壮时不修净行,又不获得财物,如老了的白鹭,在无鱼的池沼死灭。

人若作了罪恶,以善覆灭,如月出云翳,照耀这世间。

如人锻炼,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陀的教导和正确方法(佛陀是如何教育他的弟子的)(13)

佛陀的教导和正确方法(佛陀是如何教育他的弟子的)(14)

2、批评与鼓励

佛陀在讲法的过程中,每当弟子们领会了佛陀的意旨,或者提出了适时、恰当的问题,他都会给予和蔼的鼓励和赞叹。比如在《法华经中》,迦叶等佛的大弟子们闻佛说一乘微妙之法,心生欢喜,就以“穷子喻”来向佛陀表达自己的感受。佛陀听后:

告摩诃迦叶及诸大弟子,善哉!善哉!迦叶善说如来真实功德!诚如所言……

佛陀的教导和正确方法(佛陀是如何教育他的弟子的)(15)

这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赞赏与鼓励。还有,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智光比丘请佛讲说出家菩萨云何修无垢之业,“尔时,世尊赞叹智光比丘等,善哉!善哉!是真佛子,能为未来一切众生问于如来如是大事!”相反,若弟子们犯了错误,佛陀也会毫不客气地加以批评和规劝,并且往往因此而制订了戒律。比如,比丘耶舍在佛还未曾制戒之时犯不净行,引起世人对比丘的讥讽。佛陀闻知,诃责耶舍:

耶舍,汝常不闻我无数方便诃责淫欲?欲为迷醉,欲如大火,烧人善根,欲为大患。我常种种方便,称叹离欲、断欲、度欲,汝今云何作是不善!耶舍,此非法、非律、非如佛教,不以是长养善法。

佛陀的教导和正确方法(佛陀是如何教育他的弟子的)(16)

并且因此开始了第一条戒律的制订。

佛陀的教导和正确方法(佛陀是如何教育他的弟子的)(17)

3、以身示教与不教之教

古代圣贤最伟大的地方就是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伟大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别人,佛陀就是这样。如《金刚经》开头云: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己,还至本处,饮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佛陀的教导和正确方法(佛陀是如何教育他的弟子的)(18)

众所周知,《金刚经》讲的是甚深微妙的般若之理。佛陀贵为人天至尊,而又是要讲这样一部重要的经文。可是佛陀在食至之时,却也如普通比丘一样,“著衣持钵”、“入城乞食”,用食之后,“收衣钵、洗足、敷坐”。他不但不给自己丝毫特殊照顾与特权享受,而且还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地起着表率的作用。

4、启发与思考

佛陀也非常善于使用启发的方式诱导弟子们去进行思考。

在《中阿含·木积喻经》中:佛陀了为不令比丘“学沙门失沙门道”,当他“忽见一处有大木积,洞燃俱炽”,就告诸比丘“汝等见彼有大木积洞燃俱炽耶?”接着他又问:“于汝意云何?谓大木积洞燃俱炽,若抱、若坐、若卧;谓刹利女、梵志、居士、工师女,年在盛时,沐浴香薰,若明净衣、华幔、璎珞严饰其身,若抱、若坐、若卧,何者为乐?”

诸比丘这时依实回答说前者是“甚苦”,后者是“甚乐”。于是佛陀就开示他们说:“汝欲成就无上梵行者,宁抱积洞燃俱炽,若坐、若卧,彼虽因此受苦或死,然不以是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这样令诸比丘明白了贪欲造成的轮回之苦胜过大所烧的痛苦,唯有离欲才能得真安乐。

然后,佛陀用同样的办法讲出了贪恋衣服、饮食、卧具等等诸色声香味触的外尘的害处,诱导比丘们知道趋利避害。

来源 | 中国佛学院

作者 | 体恒

原标题 | 孔子与佛陀教育思想的比较

图片来源 | 十愿百科

摄影 | 妙传、十愿、李保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