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发生在汉中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赵云、黄忠、张郃与徐晃。原文如下:

如入无人之境歇后语(三国成语故事如入无人之境)(1)

(赵云)谓张翼曰:“汝可坚守营寨。两壁厢多设弓弩,以为准备。”翼连声应诺。云挺枪骤马直杀往前去。迎头一将拦路,乃文聘部将慕容烈也,拍马舞刀来迎赵云;被云手起一枪刺死。曹兵败走。云直杀入重围,又一枝兵截住;为首乃魏将焦炳。云喝问曰:“蜀兵何在?”炳曰:“已杀尽矣!”云大怒,骤马一枪,又刺死焦炳。杀散余兵,直至北山之下,见张郃、徐晃两人围住黄忠,军士被困多时。

如入无人之境歇后语(三国成语故事如入无人之境)(2)

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云救出黄忠,且战且走;所到之处,无人敢阻。操于高处望见,惊问众将曰:“此将何人也?”有识者告曰:“此乃常山赵子龙也。”操曰:“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急传令曰:“所到之处,不许轻敌。”赵云救了黄忠,杀透重围,有军士指曰:“东南上围的,必是副将张著。”云不回本寨,遂望东南杀来。所到之处,但见“常山赵云”四字旗号……尽皆逃窜。云又救了张著。

如入无人之境歇后语(三国成语故事如入无人之境)(3)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夏侯渊被杀后,曹操亲自领兵来到汉中前线。刘备得知曹操将粮草囤积在北山脚下,诸葛亮提出派人去烧毁曹军粮草。老将黄忠主动请缨前去,诸葛亮派赵云与张著与黄忠一起前往。此后,黄忠在北山被曹军围困,赵云前去接应,不但救出黄忠,又掩护围困的张著突围。最终,赵云在营寨巧设“空营计”,大败曹操,刘备对此赞叹不已。

如入无人之境歇后语(三国成语故事如入无人之境)(4)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赵云突破曹军重围时的英姿,叫做“如入无人之境”, 意为好像到了没有人的地方,比喻打仗节节胜利,没有遇到抵抗。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旧五代史·汉书·杜重威传》中的“每敌骑数十驱汉人千万过城下,如入无人之境,重威但登陴注目,略无邈取之意。”

如入无人之境歇后语(三国成语故事如入无人之境)(5)

小说中描述的北山脚下的这一仗,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据《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记载:“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卻。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如入无人之境歇后语(三国成语故事如入无人之境)(6)

从这段记载来看,小说中出现的黄忠及张著被围,都是历史的真实。但历史上赵云的举动更为惊人。面对曹军主力,赵云仅以数十骑兵突破重围就出黄忠和张著,这在汉末三国历史上也非常罕见,足见赵云的勇猛。

如入无人之境歇后语(三国成语故事如入无人之境)(7)

小说作者在对这段历史记载进行加工时,进行了两处改动,一是增加了赵云所率领的士卒人数,将原本史料记载的“数十骑”增加至小说中的“三千军”;二是又增加了吓退张郃与徐晃的情节。前一个改动,是为了增强故事的合理性,这无可厚非。但吓退张郃与徐晃的情节,却令人疑惑。且不论当时敌我双方的兵力有多么悬殊,单单以小说中张郃与徐晃的武艺及性格而言,他们都是武艺高强之人,张郃曾挑战过张飞,并且发出了“人皆怕张飞,吾视之如小儿耳!此去必擒之”这样的豪言壮语;徐晃也曾与关羽大战数百回合,不分高下,两人的武艺在小说中都可列入前十五。面对黄忠,两人齐心协力将其困住。赵云一出现,两人居然“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实在是难以置信。

如入无人之境歇后语(三国成语故事如入无人之境)(8)

作者为何会这样设计这个情节呢?理由非常明确,因为赵云是小说当中的常胜将军,从无败绩。为了突出赵云的威名和武勇,作者故意让张郃和徐晃二人“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如此设计的效果如何?其实非常不合理的。以张郃及徐晃在小说中的表现来看,二人都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且身边尚有众多将士。面对赵云的区区三千兵马,他们既可以让部众继续困住黄忠,自己再来围殴赵云。也可以让部下围住赵云,自己先拿下黄忠,然后再集中力量对付赵云。就算赵云再神勇,也挡不住这两位武艺高强的将领及众多的士卒。这个情节显然并不合理。而且以张郃与徐晃的武艺,如果围殴赵云的话,赵云能否全身而退都是一个巨大的疑问。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