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上,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惦记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注释:
一、寓[yù]:1、居住。 2、住的地方。 3、寄托。 4、姓。
二、漏断: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三、漏:指“更漏”而言。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四、更[gēng]: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五、更漏[gēng lòu]:又称漏刻、漏壶。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故名为“更漏”。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
六、谁见一作“时见”。
七、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引申为幽静、优雅。
八、孤鸿[gū hóng]:孤单的鸿雁。
九、省[xǐng]:理解。“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十、阑[lán]:1、同“栏”。 2、同“拦”。 3、将尽。
4、擅自(出入)。
十一、拣[jiǎn]:1、挑选。 2、同“捡”。
创作背景: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市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