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豹移动财报第一季度(猎豹移动Q3财报傅盛的喜与忧)(1)

「创业最前线」旗下「子弹财经」原创出品 作者:蛋 总

依靠移动工具业务和手游业务打出一片天后,猎豹移动另辟蹊径,在人工智能(AI)的红海中寻找着自己的位置,目前还未有明显起色…一份Q3财报,承载了傅盛多少的喜与忧?

一、摆在猎豹面前的硬仗

2010年,是互联网史上最为重要的时间节点。

在这一年里,苹果发布了被誉为史上最经典的手机iPhone4;安卓应用市场的App数量首次超过10万;谷歌正式退出中国,成就了百度的一家独大;3Q大战爆发,周鸿祎“打醒”了马化腾……

更为重要的是,诞生于2010年的“中国创业帮”——小米、美团、爱奇艺、猎豹移动等等,既是对过去10多年PC互联网的一次重新定义,也是对接下来几大超级风口的地基建构,比如智能硬件、O2O、文娱等,这三大风口在往后8年里,已然成为诸多创业及创新的“种子基地”。

当王小川决定接受阿里的战略投资,将搜狗从搜狐旗下独立出来没多久,他的“老友记”傅盛在夹杂着江湖恩怨的和人性博弈的互联网浪潮里,带着全新的“猎豹移动”(原金山网络)出现在众人面前。

而傅盛带着猎豹移动在纽交所敲钟时,不过36岁,年轻气盛却历经坎坷。

扛起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的第一面大旗,带领着一家估值一度接近5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傅盛身上最知名的标签却是“创业导师”。

猎豹移动财报第一季度(猎豹移动Q3财报傅盛的喜与忧)(2)

从移动工具到手游,再到AI,他带着猎豹移动进行了多次转型。擅长依靠独特的产品思路,另辟蹊径,红海中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让猎豹移动在很多网民心中占据独特的地位。

每一次猎豹移动的营销,都可以在业内引起一番热议,比如在鸟巢发布机器人产品时,“傅盛跳水”却成为噱头登上媒体的头条,事实上是“想通过游泳这个事情表达自己做机器人的态度——放弃恐惧,勇敢面对”。

今年9月推出“小豹翻译棒”时,专门请了“年度锦鲤”杨超越当代言人,傅盛还为此和网友在微博上进行了一轮关于“企业价值观”的辩论赛。

猎豹移动财报第一季度(猎豹移动Q3财报傅盛的喜与忧)(3)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猎豹移动正寻求私有化,或将重回A股。某投资人称,猎豹移动2017财年收入50亿人民币,利润15亿人民币,股价确实被严重低估了。

“按中小板60倍市盈利来算,(猎豹移动)若在A股会是一家900亿人民币市值的公司。”他颇为感慨地说。

对于投资人而言,2014年5月上市的猎豹移动一开始的确是美股的优良标的,营收增长平稳,市值不算高,但一直相对稳健,股价最高峰时每股38美元。

然而,在上市后的两年里,整个公司受制于典型的财报文化而不研究产品本身,失去了在创始阶段养成的对外部市场的敏捷度和紧迫感,“猎豹”放慢了脚步。

自2016年中以来,猎豹移动的股价每股跌至10美元附近,市值大幅缩水,只能依靠不断地超预期的业绩来影响炒美股的买家们,也就是用持续的商业价值变现能力,赢得外部对猎豹移动资本价值的认可。

今年第三季财报发布后,即使营收和利润双增长超预期,但股价也只是在当日小幅上涨,之后几天未见显著提升。

下滑的股价昭示着一个很难掩盖的事实——资本市场不太看好猎豹移动。

刚过完八岁生日的猎豹移动,最大的忧虑或许来自于此:移动工具业务面临残酷角逐,游戏增长在未来或将遭遇政策门槛,AI业务正起步追赶但发展较慢。

这么一看,摆在八岁“猎豹”面前的,都是硬仗。

二、一个“移动广告平台”的故事?

作为互联网产业里第一批从“顶级产品经理”升级到“上市公司CEO”的大佬,与网易的丁老板、腾讯的Pony一样,傅盛也保持着自己的节奏。

过去几年里,他带着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热情去做在旁人看来有些“分心”的事,比如演讲和投资,一不留神就被封了“创业导师”。

但在这之外,他不端不装不站队,也不爱指点江山,“是一个很接地气的性情中人。”一个长期关注傅盛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的创业者对「子弹财经」说。

上周,猎豹移动发布了Q3财报。财报显示,猎豹移动第三季度总收入13.52亿元,同比环比出现双增长,第三季度利润(Non-GAAP)达1.93亿元,同比增长20%,超过公司业绩指引上线。

傅盛没忍住,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里发表了一篇长达5600字的感言:《创业八年,行业都消失了,我们还在增长》。

文章历数猎豹移动八年来的成长收获与不易,让读者动容,阅读量在短短几天内突破五万,留言区里一片感叹与称赞。

傅盛发自肺腑的高兴是情有可原的——这个好消息让他们期待已久。

财报显示,猎豹移动第三季度总收入13.52亿元,其中工具产品及相关服务业务收入就贡献了8.36亿元,同比增长1%,环比增长11%。

在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整体工具产品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猎豹移动的主力产品猎豹清理大师(Clean Master)和猎豹安全大师(Security Master)的用户数持续增长,并以这两款核心App为基础,衍生出一系列更加垂直的工具产品。

“整个行业都消失了,我们还在增长。”傅盛这一句是大实话。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财报中,猎豹移动的国内移动工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4%,环比增长 18%,这恐怕是猎豹移动今年决定回归国内市场后,交上的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除以往实用工具产品外,猎豹移动在国内工具业务上还拓展到新工具领域,包括:个性化工具、AI驱动工具,及其他一些新工具。

例如,本季度推出的全新工具产品“豹来电”满足了年轻人的潮流需求,除了能定制来电铃声,还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来电视频。

猎豹移动财报第一季度(猎豹移动Q3财报傅盛的喜与忧)(4)

今年年中,傅盛还在自己微博上发过“豹来电”的来电视频,逗乐了一众人等。

用户的喜好会表现在明明白白的数据上——据第三方Quest Mobile数据,2018年9月,豹来电是国内日活用户增长最快五款应用之一,95后成主力活跃用户,而猎豹移动Q3国内移动产品月度活跃用户平均数量为1.71亿。

毫无疑问,移动工具业务的用户增长规模也决定了其广告收入是猎豹移动营收的最重要一极。

Q3财报显示,猎豹移动当季海外工具广告收入中70.31%来自于Google和Facebook的广告SDK,26.06%来自于其他全球主流广告平台提供的第三方广告SDK。

但是在猎豹移动目前三大业务板块上,似乎过度依赖移动工具业务的增长,猎豹还想继续讲述一个“移动广告平台”的故事吗?

显然不,且不能。

在过去几年里,猎豹移动出海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缘优势,其本身壁垒不够,因此对手的持续涌入抬高了整个市场的竞争成本。后来,Facebook改规则,Google的新政策,都让猎豹的商业价值直接受创。

傅盛察觉到系统工具产品作为一个品类,还有机会继续生存优化,但已经不在移动互联网的主赛道上了,移动工具业务要有新突破。

“个性化工具增长很快填补了系统工具的空缺,并通过和今日头条的交易,为公司换来超过2亿美金的现金。”在傅盛看来,猎豹移动即便是继续做工具,也要全力做个性化、生活化工具,保证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增长。

猎豹移动的转型,已迫在眉睫。

11月26日,外媒发表报道称猎豹移动旗下7款应用疑似存在广告欺诈,导致11月27日收盘时,猎豹移动股价大跌32.84%。随后,猎豹移动声明“指控大都与事实不符”,并将对做出错误指控的Kochava公司提起诉讼。

这一场风波也证明了对移动工具广告业务的强依赖性几乎控制了猎豹移动的大盘命运。

当然,另一个问题在于:到底是市值重要还是经营业绩更重要?

毫无疑问,投资者会选择后者,因为只有经营业绩做好了,市值才会有扎实的根基。就这一点而言,猎豹移动的移动工具业务保持了稳健增长的速度,这一点仍然值得信赖。

不过,就目前来看,想要在移动工具领域实现转型,猎豹移动对内对外都有场硬仗要打。

三、逆境增长的手游和成绩平平的内容

猎豹也不是时刻都充满着焦虑与忧愁的,游戏业务近期的表现,或许可以让傅盛松一口气。

Q3财报显示,猎豹移动的手游业务收入达2.85亿元,同比增长77.8%,环比增长105.7%,创历史新高。

虽然今年国内游戏监管加严,但在游戏寒冬中,猎豹移动的手游营收仍在不断提升。

这样的业绩得益于新游戏《砖块消消消》的表现,据App Annie的数据,《砖块消消消》一直位列Google Play美国休闲游戏下载排行榜前三名,苹果应用商店桌面游戏排行榜前十名。

作为“轻游戏”概念的引领者,猎豹移动此前推出的《钢琴块2》、《滚动的天空》、《跳舞的线》等产品,本季度也有不错的表现。

猎豹移动财报第一季度(猎豹移动Q3财报傅盛的喜与忧)(5)

「Google Play 上面的猎豹游戏(共17款)」

高速增长的背后,是猎豹移动通过产品、获客和商业变现“三位一体”的运作方式,推动游戏下载量和月活跃用户数量迅猛攀升。

在第三季度,猎豹移动引入新的内购玩法,直接促进付费转化,并将这些游戏拓展到微信小程序,扩大游戏受众。同时,猎豹移动通过创新型视频广告投放,利用机器学习的方式提高了广告定向能力。

这很可能是因为猎豹移动变得更“猎豹”了——

傅盛在内部做了不少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工作室化、快速发布、快速试错等,整个轻游戏的发行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公司内部多个手游工作室还储备了很多新机游戏,将在接下来几个季度陆续推出。

不难想象,轻游戏业务的营收将持续稳定增长,会给猎豹移动带来稳定可观的现金流。更重要的是,轻游戏建立了用户粘性并加强用户交流,解决的是工具产品用户不稳定的隐患。

当然,“副产品”是快速扩充猎豹移动的数据库。

事实上,在游戏寒冬中,巨头们过得也颇为艰难。

腾讯游戏第三季营收比去年同期下跌4%,网易游戏也仅比上年同期增长28%。相比之下,猎豹移动逆势增长,的确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然而,相比腾讯在动漫、游戏、影视、文学、音乐等内容业务上已经积极尝试开展联动,一部《全职高手》漫画可以形成影游漫联动的热潮,猎豹移动在内容业务的拓展与协同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说在内容业务上,直播也是猎豹移动抓住的一个风口,但目前并没有取得太多关注。在财报中显示,Q3内容型产品收入2.13亿元,该收入的增长主要由直播社交产品Live Me所驱动。

猎豹早已转型做内容,但成绩平平。去年与今日头条在个性化内容和社交直播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内容出海战略联盟,今日头条甚至参与了Live Me的B轮融资,投了5000万美元。

今年第三季度,Live Me推出了一系列新玩法,提升了其单个用户的平均收入,但未来如果没有更多突破,只怕强敌环伺会让猎豹更焦虑。

先不说抖音在海内外的强势崛起,今日头条是敌亦是友;BAT对内容布局的野心大到其他入局者如网易也难以招架,而目前猎豹移动的内容版块并未有强协同性,互联网娱乐业务在用户规模与体量受限的情况下,大规模商业化的难度很大。

四、B端业务较薄弱

Q3财报发布后,傅盛一再强调猎豹移动血液里流淌的“AI基因”。

在他的文章里,开篇即言:

“我们的AI战略已经看到端倪:小豹翻译棒拿到了品类销量第一,我们和猎户星空合作的接待服务机器人豹小秘,开始大规模量产投放市场,豹咖啡已经成为机器人界的明星。”

选择加入AI赛道,是傅盛再次“打破天花板”的举动。相比起国内外互联网公司布局AI的时机,猎豹移动的入场时间已算晚了。

AI业务是近几年来全球互联网巨头转型的焦点。

且看Google在AI赛道上狂奔的这些年,不仅花4亿英镑(约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I公司Deep Mind,还将公司整体战略从“Mobile First”全面转向“AI First”,在搜索业务、医疗与能源业务、企业云计算和数字助理等业务上,重注 Deep Mind 的AI基因。

“如果说谷歌是火箭,Deep Mind就是燃料。”Deep Mind创始人杰米斯·哈萨比斯直言不讳。

国内的巨头也不甘示弱,从百度All in AI到腾讯结构调整并成立云与智慧部门,再到阿里巴巴将“阿里云事业群”调整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不仅依靠AI技术转型 To B业务,还纷纷投资或收购国内AI独角兽企业,可见AI是巨头们下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纵观猎豹移动各业务线,游戏和工具都是面向C端的产品与服务,而基于AI的机器人产品是猎豹移动最有可能在B端取得建树的条线,但这需要猎豹移动建立起一整套 To B 的能力。

毫无疑问,这种能力的建立还仰仗猎豹移动整体收入的持续输血。

目前,猎豹移动已经开始商业化的 To B 产品是“豹小秘”机器人,这是一款面向企业的接待服务机器人。据傅盛透露,从四季度起,将实现豹小秘商业化量产,根据意向订单或许营收可期。

猎豹移动财报第一季度(猎豹移动Q3财报傅盛的喜与忧)(6)

说实话,在手游和工具业务之外,猎豹移动的第三大板块——智能硬件虽有小成,但目前难以匹敌市场上的AI巨头们。

相比起一手掌握上游渠道资源,一手握住下游用户流量的BATJ,甚至是小米和搜狗等,猎豹移动的短板显而易见,外加AI的门槛较高,技术落地难,变现周期长,国内的技术流派已有科大讯飞、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产品流派也有出门问问、寒武纪等,个个都不能小觑。

不过,猎豹移动及其投资的人工智能公司猎户星空,凭借自主研发的全链条AI技术以及“真开放”的整体战略,正在积极地推进商业化落地,依托傅盛以往的产品理念和能力,AI技术的场景落地或许是猎豹移动的最大优势。

目前,猎户语音OS技术已经先后应用到喜马拉雅、小米、美的、华为、锤子等多家合作伙伴的智能硬件产品中,支撑了超过30%的中国智能音箱产品市场份额。

猎豹移动的Q3也传递一个新的信号,投资机构把对于猎豹移动的期待归纳为两点:一是工具类利润新高,游戏加快推出营收增加;二是AI技术提供更大的驱动力。

如傅盛所言,目前猎豹移动已形成了基于AI技术,以工具、互联网娱乐、机器人、投资为核心的“四轮驱动”增长模式。

移动工具的增收规模稳步上升,互联网娱乐业务则稍逊一筹,机器人正在发力猛追,投资也能帮猎豹移动做内容布局与投机器人方向的项目,帮猎豹机器人形成外围。

从整体上来看,和众多互联网巨头一样,猎豹移动在战略布局上也想做到“内外兼修”,在海内外投资超过80家公司后,依稀在打造“内有护城河,外有远征军”的雏形。

一位长期观察猎豹移动的投资人士对「子弹财经」提到:

“To B项目在猎豹移动的总体营收中占比太少,目前知名的落地项目也少,投资人在观测时,几乎忽略不计。傅盛现在的性格比较稳,习惯从边缘市场切入,一般不引领技术革新的潮流,他总是等行业打开之后,才会选择进场。”

一旦进场,傅盛就想引发“豹变”。

今年以来,他多次在公开场合里强调自己在AI赛道上的努力,“我们将在新的赛道上运用自身在工具产品上积累的人机交互产品基因,结合猎户星空全自研的行业唯一全链条AI技术,打造‘真有用’机器人,助力中国服务产业升级。”

全链条AI技术和机器人产品已经成为猎豹移动在经济下行、股市波动的大环境下,与各大公司争夺更大市场的新武器。

只是这一场争夺战,注定要重金投入,耗尽心力。

猎豹能赢吗?

五、结 语

第四季度,猎豹移动预期总收入在13.9 亿元至14.3亿元之间。然而,猎豹移动的股价要重新涨起来,对猎豹的执行力有很大的挑战,士气也需要重新激励。

傅盛写的那篇文章也有此意,Q3财报让人喜胜于忧,猎豹移动太需要好消息来冲淡寒冬中的阴霾了。

不过,大家都心知肚明,士气激励最可行的方法是提前股票回购,并给骨干员工以更优惠的价值发期权。

恰巧的是,傅盛表态了:“猎豹启动了股份回购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猎豹将回购总额不超过1亿美金的美国存托股票。”

傅盛的求变之心热切,要在新一轮的突围战里求胜。

《随机漫步的傻瓜》总结过:大多数出类拔萃的成功,除了创业者本身的能力、努力,其实运气占到了99%。

古代把打胜仗的要素总结为“天时、地利、人和”,“时”的因素在第一位,“人”的因素在最后一位。企业到了一个阶段,有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和规律,识时务者,方为俊杰。

猎豹移动正试图取得二次辉煌,恐怕不是靠个人能力就能及,唯有顺应大势且敢于突破天花板,坚持做正确的事情。这一点,傅盛心里也明白。

只是不知当下一季度的财报发布时,他心中的喜与忧,孰多孰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