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之后,再无冉闵

冉闵这个人领兵打仗,很有一套,但乱世称雄不仅仅要靠武力,智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鉴于冉闵开国不过三年就把自己玩了个身死国灭,我们大致可以得出结论,冉闵的智力不是很高,所以在他当年成事的过程中,一定是有智力值爆表的高人襄助的。

这个高人,就是我们本篇文章的主人公,李农。

李农,生年不详,籍贯不详,只知道是和冉闵同一时期的后赵大臣。

那时节成就大事儿的人有一个很一致的特点,那就是史书基本上没有记载他们是何时出生,又是出生在何地的。

刘基画像怎么保存下来的 十六国时期的低配孔明(1)

(李农 形象)

这很好理解,十六国也好,南北朝也好,五代十国也好,这样的大分裂时期所诞生的皇帝,基本上都是流氓兵痞出身。

虽然陈胜吴广喊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但在这些人如野狗一样出生,如野狗一样长大时,是没有人会相信,这样的人是有未来的。

而对于没有未来的人,他何时出生,生于何地,似乎就并不重要了。

李农这个人,虽然是后赵官员,但他平时并不在朝廷里上班,而是下野生活,基本上就是挂个名。

农哥在民间没有过那种闲云野鹤的日子,而是建立了一支叫做乞活的大军。

这个乞活军,不是一支军队统称,而是在十六国时期活跃于黄河南北两岸的汉人武装流民集团的泛指。

这个军队的性质,十分特殊。

一来它不是官方招募,不属于政府军,没有番号也没有编制,更谈不上什么军粮军饷,二来它也不属于民间自发组织的团体,因为乞活军中的几乎所有的成员,都是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流民。

乞活乞活,顾名思义,这支军队没有称霸天下的想法,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祈求在乱世中活下去。

刘基画像怎么保存下来的 十六国时期的低配孔明(2)

(乞活军)

而李农的麾下,就有这样一支流民队伍,足可见得他这个人很得民心,很有号召力。

我们要知道,冉闵这个人,从他初登历史舞台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其实是一个很厚道的人。

后赵的皇帝按照顺序依次是,石勒,石弘,石虎,石世,石遵,石鉴,石祗。

这个石祗属于是后赵灭亡之后继承了后赵一小部分势力的割据君王,已经不能算是皇帝,所以本质上的末代皇帝,应该是石鉴。

石勒把皇位传给石弘之后,石虎很不乐意,冉闵帮助石虎废杀了石弘,助力石虎登基。

后来石虎把皇位传给石世,石遵又很不开心,冉闵又帮助石遵废杀了石世,助力石遵登基。

石遵登基之后,他的兄弟石鉴生出异心,想要篡夺皇位,冉闵二话不说,又废杀石遵,把石鉴推上了皇位。

刘基画像怎么保存下来的 十六国时期的低配孔明(3)

(冉闵 形象)

可以说,冉闵的一生,和后赵王朝的历代皇帝,都紧紧的交织了在一起。

悲欢相同,荣辱与共,冉闵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为皇权服务的工具。

工具,总就要不再需要被使用的时候。

石鉴初立,很快要卸磨杀驴,除掉冉闵,而在这个紧要关头,正是李农帮助冉闵击败了石鉴,顺势吞并后赵,建立了冉魏。

研究十六国历史的人也许不知道李农,但一定都知道冉闵,因为冉闵实在是很有名气,但在那个时节,李农的名气,是要比冉闵大出不少的。

李农不仅名气比冉闵大,实力和威望也比冉闵要高。

所以在共同创业的过程中,冉闵和李农虽然平起平坐,但到了开国称帝的紧要关头,冉闵却表示,自己要把皇位让给李农。

诚然,权力面前,谁不心动?

然而出身乞活大军的李农所求无多,在和流民难民接触的过程中,他重新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对王侯霸业已经没有任何兴趣,所以当冉闵强烈要求让他登基为帝的时候,李农居然拔出长剑架在脖子上,表示皇帝我不当,你要非逼我当皇帝,那我只能以死明志。

可以见得,李农是真没有这个称帝的心。

然而就算他此刻以生命的赌注为代价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冉闵一朝称帝,还是对李农充满了深深的怀疑。

刘基画像怎么保存下来的 十六国时期的低配孔明(4)

(冉魏王朝)

这不是冉闵没有格局,或者说他不够大气,而是因为,这是帝王的天性。

所以,冉闵登基不过一年,就下令诛杀了李农,以及他的三个儿子。

连个种也没给留,的确是够狠的。

朋友们,当时的李农,虽然没当皇帝,但也是朝廷里数一数二的人物,还是当年把头拴在裤腰带上跟着冉闵创业的开国功臣,位封齐王,这样的臣公,就算要杀,也一定会有一个正当理由。

然而,作者翻遍《晋书》,《晋诸公传》,《甲府通册》,《资治通鉴》,《十六国春秋》等诸多史料,都没有查阅到李农的死因。

李农,就这么死了。

没有理由,没有解释,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这位智计高绝,有号召力,威望甚重,纵横十六国时期的风云人物,随着天上的白云聚散,光暗明灭,彻底沦为了史书上一行不起眼的小字。

读史到此,不禁悬心。

我们看起来的一行小字,却是一个人千回百转的一生。

而当历史的画卷重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时,我们又是否能瞥见过去的倒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