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三七的特点和优势(细数南国神草三七在文山的五大发展成果)(1)

文山三七 供图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七。三七被誉为“金不换”“参中之王”“南国神草”。为深入挖掘三七内在价值,做大做强三七产业,发展文山经济,造福人类健康,历届文山州委、州政府都高度重视三七产业发展,自1992年起就将三七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之首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

目前,文山三七产业发展规模和格局得到了大幅提升,已形成集三七标准化基地、原产地交易市场、精深加工、科技研发、行业管理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三七已成为我国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名贵药材品种之一。目前,全州纳入统计的中药材品种共有50余个,共有基地企业和合作社近250户,三七等中药材年产量近20万吨,三七中药材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完全具备了产业化开发的基础条件。

云南文山三七的特点和优势(细数南国神草三七在文山的五大发展成果)(2)

文山三七 供图

种植发展逐步规范 基地平台初步形成

文山推进标准化、提升组织化发展,通过标准化技术培训,引导有实力的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开展三七标准化基地建设和认证,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适应市场需求的三七标准化种植技术体系,建设100个高品质药园,三七标准化种植水平明显提升。

全州共有三七基地企业和合作社近70户,形成了七花、特安呐、高田、天士力、七丹、苗心康、童心三七等一批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并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基地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组织,为规范三七种植、提升三七种植行业组织化程度和基地标准化发展水平奠定了基础。

云南文山三七的特点和优势(细数南国神草三七在文山的五大发展成果)(3)

文山三七 供图

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工业平台初步构建

积极培育壮大加工企业,先后形成了一批三七骨干企业,企业群体得到壮大,规模和实力得到提升,形成了云白药集团七花公司、三七科技、云南天士力药业、特安呐等一批产业龙头或骨干企业。

除此以外,文山加快三七产业园区建设,基本完成了首期4平方公里的配套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以三七科研、加工、交易、展示等为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园区成为了集三七研发、生产、交易、质量检测认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平台,为三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市场体系逐步健全 品牌地位开始显现

文山先后建成三七国际交易中心、三七综合交易市场、鲜三七交易市场并投入使用;推进三七电子商务新业态,构建产品销售新渠道,初步建立了符合三七产业发展需要的市场体系。依托文山三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力开展马德里国际注册工作,截至目前已在德国、法国、英国、韩国等62个国家和地区的注册工作,商标注册遍布全球五大洲共计117个国家、地区或组织,为三七产业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云南文山三七的特点和优势(细数南国神草三七在文山的五大发展成果)(4)

文山三七 供图

科技创新得到增强 产业竞争力得到提升

依托企业力量,文山分别投资建设了文山三七科技示范园和文山三七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三七研发平台已成为集科研攻关、培训和成果转化、技术和标准输出以及展示和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科技示范工程,为三七种植连作障碍等产业关键技术研究提供了硬件支撑和平台支持。

同时,全力开展三七新品种研究。收集不同三七种质材料建立100余亩三七种质资源圃和育种扩繁技术研究基地,构建较为完备的种质评价技术体系和三七杂交育种体系。完成了《中药材大品种三七的综合开发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攻关,分别荣获2016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务院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通过多年努力,向美国FDA申报的三七总皂苷GRAS(公认安全使用物质)认证于2019年获得通过,标志着三七总皂苷产品质量及安全性得到国际认可。

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在颁布实施《文山三七》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文山相继制定和实施了《中医药—三七种子种苗》和《中医药—三七根及根茎》2项道地药材国际标准,《干制三七花》《干制三七茎叶》《三七须根》3项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以及鲜三七、冻干三七、林下三七12项云南省地方标准,《无公害三七药材》等5项行业团体标准;新修订的《文山三七发展条例》已获准颁布实施,进一步健全了三七标准和法规保护体系。

云南网记者 李亚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