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7月29日,北京的一家医院内,许鹿希紧紧地握住邓稼先的双手,万分悲痛地说:“你的血流尽了。”

就在几天前,许鹿希陪同弥留之际的邓稼先参观了天安门,两人静静地坐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邓稼先一直拉着她的手。

片刻后,邓稼先深情地问道:“30年后,还有人记得我们吗?”

听到这话,许鹿希眼泪止不住地落下,她知道丈夫已经时日无多,往日种种也一一浮现。

这天,两弹元勋邓稼先离开了,可许鹿希还是不敢相信,因为他们相处的时间实在太过短暂。

邓稼先对妻子说资料比她的命重要(弥留之际的邓稼先问妻子许鹿希)(1)

但是,她从未有过一丝的埋怨,反而为丈夫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国家。

“我支持你”

邓稼先和许鹿希都是科学家,两家又是世交,彼此都很熟悉,结婚之初的几年,两人的婚姻生活十分温馨,不过,就在1958年的时候,平静被打破了。

此时,距离邓稼先毅然回国已经过去了8年,和许鹿希结婚也有了5年,女儿邓志典4岁,儿子邓志平2岁。

一天晚上,邓稼先下班回到了家中,简单地吃过饭,没有说话就上床休息了,许鹿希很是疑惑,因为按照以往的习惯,每次回到家,邓稼先都要先陪孩子们玩一会。

邓稼先对妻子说资料比她的命重要(弥留之际的邓稼先问妻子许鹿希)(2)

她隐隐约约感觉到丈夫有心事,只是他不说,她也不好主动去问。

夜已深,邓稼先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许鹿希也是如此,于是,邓稼先便坐起身来对着妻子说道:“鹿希,我要调动工作。”

许鹿希点了点头:“调哪去?”

“我不能说。”邓稼先深情地看着妻子,但还是没有给出答案。

“那去做什么呢?”

“这也不能说。”

邓稼先对妻子说资料比她的命重要(弥留之际的邓稼先问妻子许鹿希)(3)

许鹿希心中似乎有了答案,她没再问关于工作的事,而是小声地说道:“你可以给我一个信箱的号码吗?到时我给你写信。”

“这恐怕也不能。”

许鹿希愣了一下,因为丈夫从来还没有瞒过自己什么,但她还是没继续追问,过了一会儿,她笑着说:“你去吧,家里的事尽管放心,一切有我,我支持你,从此不再问及此事。”

邓稼先心中也很不舍,那晚,两人都思绪纷纷,一夜无眠。

原来,之所以不能说,是因为他要去领导国家的核事业研究,只是此时的许鹿希也不曾想到这一去就是28年……

邓稼先对妻子说资料比她的命重要(弥留之际的邓稼先问妻子许鹿希)(4)

这是组织上的决定,但对于邓稼先来说,早在当年他赴美学习的时候,就已经下定决心报效国家。

邓稼先小时候亲眼目睹了日寇侵华期间的种种暴行,他从小就立下了志向:学好科学,用知识为国家建设服务。

后来,邓稼先一直刻苦努力,进步飞速,只是战乱之际,颠沛流离的生活实在无法让他沉下心来学习,为了学得最新的知识,1948年,他到了美国深造。

邓稼先对妻子说资料比她的命重要(弥留之际的邓稼先问妻子许鹿希)(5)

临行之前,有人劝他说天就要亮了,先不要走,邓稼先自然明白其中的深意,他坚定地许下誓言:“将来国家建设需要人才,我学成以后一定回来。”

就这样,邓稼先到了美国,在这里,他更加清醒地意识到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他开始拼命地索取着知识,当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他更是加倍努力。

1950年8月29日,在获得博士学位仅仅9天之后,邓稼先就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渥生活,带着大量的资料返回了祖国,回国后,便立刻投入了工作。

最初的几年,邓稼先经常和许鹿希一起聊天,两人的感情愈发深厚,1953年,他们结为了夫妻,婚后,邓稼先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带着妻子到颐和园、到万寿山游览,那段时间,也是许鹿希一生最美好的回忆。

邓稼先对妻子说资料比她的命重要(弥留之际的邓稼先问妻子许鹿希)(6)

但邓稼先没有忘记报效国家的誓言,许鹿希也清楚自己的丈夫是要干一番大事业的,所以当组织上需要他站出来带头研究核事业时,他义无反顾,而她也不问原因无声地支持。

1958年8月,邓稼先被调到了核武器研究所(九院)担任理论部主任,负责核武器的理论设计,从此,他的名字消失在了公众的视野。

28年的坚守

当时,美苏都对核技术有着极为严密的封锁,我国在核武器的研究领域算得上是一片空白,而且连最基本的实验设备都极度缺乏,一切只能自力更生。

邓稼先对妻子说资料比她的命重要(弥留之际的邓稼先问妻子许鹿希)(7)

那时,九院理论部没有大型的计算机,各种数据推算只能靠最原始的算盘,不仅如此,因为条件太过简陋,核实验也无从谈起,要想弄清原子弹的爆炸原理,只有运用数学的手段推导出相应的数据。

与此同时,生活环境的困难同样是大家面临的一大难题,当时,恰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饥荒也蔓延到了九院理论部,科学家们的给养越来越少,有些同志因为过度饥饿得了胃痉挛,这给研究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不过,邓稼先和一批年轻的科学家们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打倒,他们采用三班制的作息,靠喝酱油兑开水来加点营养,不间断地进行着反复计算。

邓稼先对妻子说资料比她的命重要(弥留之际的邓稼先问妻子许鹿希)(8)

最难的时候,生活中的邓稼先像是神形分离一样,有时骑着骑着自行车就栽倒了沟里,有时一不留神撞到了电线杆子上,但即便如此,强大的信念还是支撑着他咬牙坚持下去。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邓稼先带领大家算出了原子弹爆炸的关键参数,然而,他没有感到兴奋,因为这个数据与苏联专家撤走前提供的相差过大。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邓稼先又带人连续做了多次测算,结果还是和之前的一样,这下,他意识到是可能是苏联专家提供的数据本身出了问题,当然,他并没有轻易下结论。

邓稼先对妻子说资料比她的命重要(弥留之际的邓稼先问妻子许鹿希)(9)

邓稼先开始四处搜集资料进行论证,幸运的是,刚从苏联留学回国的周光召用数据证实了他的判断,于是,他又开始忘我地投入到下一项工作。

核事业的研究是高度保密的,自从来到九院理论部,邓稼先就和外界断了联系,偶尔几次回家,他也只是拿些衣物、吃点饭就离开了,很少和妻子交流。

而在另一边,妻子许鹿希同样在默默坚守,邓稼先离家多年,她不仅要担负起照顾一家老小的重任,还要忍受来自旁人的风言风语,有些人甚至说他俩离婚了。

邓稼先对妻子说资料比她的命重要(弥留之际的邓稼先问妻子许鹿希)(10)

1958年之前,邓稼先经常带着孩子到公园外,可自从他主持核事业研究以后,两个孩子便很少见到父亲的身影,有时他们哭着要找爸爸,许鹿希心里也很难受,但每次都会说“爸爸过几天就回来了”。

1964年10月,邓稼先的母亲病危,而此刻恰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引爆的关键时期,为了国家,邓稼先没有回去,而许鹿希也没有多问,默默地在医院照顾着老人。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邓稼先得到组织的批准第一时间就赶到了医院,然而,此时的邓母已经说不出话来,望着躺在病床上的母亲,他流下了眼泪。

邓稼先对妻子说资料比她的命重要(弥留之际的邓稼先问妻子许鹿希)(11)

此刻,邓稼先心中有太多的话想说,但为了保护国家机密,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出口,母亲病逝后邓稼先也没有时间守孝,不久,就回到了岗位,继续着氢弹的研究。

其实,早在原子弹爆炸的消息刊登到《人民日报》以后,许鹿希就隐隐约约感觉到丈夫正在做伟大的事业,但她还是没有问,她知道她要做的,就是把家看好,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另一边,邓稼先继续没日没夜地埋头工作着,长期地亲临一线主持核试验工作,使他的身体受到了很大的辐射,各种病痛也随之而来。

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一次意外的发生导致他的身体受到了重大的损害。

邓稼先对妻子说资料比她的命重要(弥留之际的邓稼先问妻子许鹿希)(12)

那是在1979年的时候,在一次空投核弹的试验中,由于降落伞没有及时打开,核弹直接砸在了地上,但没有引爆,这立刻引起了邓稼先的高度重视。

“核弹落到哪里去了?会不会再炸?又会对降落地区造成怎样的危害?”

在现场指挥的邓稼先仔细地思考着每一个问题,他觉得不能就此不了了之,于是,便对基地的司令说道:“我去吧,一定把它找到。”

基地司令一听连忙阻止,近乎恳求地说:“老邓,你不能去,你的命比我们值钱啊!”

邓稼先对妻子说资料比她的命重要(弥留之际的邓稼先问妻子许鹿希)(13)

邓稼先还是坚持,因为他知道只有实地考察了,才能得到切实的试验数据,于是,他穿上防护服就出发了,在场的赵副部长见拦不住他,便带着人跟着一起出发。

很快,邓稼先就通过检测仪发现了核弹的位置,便大喊一声:“停车!”

赵副部长和司机知道这是找到了,出于邓稼先的安全考虑,他们争抢着下车寻找,谁知,邓稼先直接拦住了他们,大声说道:“都别动,我去!”

一旁的两人自然不能同意,因为他们太清楚邓稼先的重要性了,可邓稼先再次说道:“别争了,这事我不去谁去!你们知道放射钚最容易被什么吸收吗?人的骨髓! 那玩意儿如果侵入人体,半衰期是多少年?200年!明白吗?200年后还剩一半!”

邓稼先对妻子说资料比她的命重要(弥留之际的邓稼先问妻子许鹿希)(14)

说罢,邓稼先便直接下了车,当看到核弹的核心部分时,他兴奋地直接冲了上去,用双手将其抱了起来,回去后,便立刻对其进行了研究。

只是,核弹的辐射实在太大了,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使得大量的放射性物资浸入了邓稼先的体内,他的病痛也愈发严重起来。

“如果有来生,还选择你”

1985年7月31日,正在家中的许鹿希接到了一个电话,当听完对方的话后,她整个人都愣住了,原来,由于长期地过度劳累加上放射性物质的影响,邓稼先得了直肠癌,住进了医院。

许鹿希立刻赶了过去,当看到躺在医院病床上的邓稼先后,她实在无法相信自己的丈夫竟然变得如此憔悴,她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放声痛哭起来。

邓稼先对妻子说资料比她的命重要(弥留之际的邓稼先问妻子许鹿希)(15)

“你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还要瞒着我?”

面对妻子的询问,邓稼先还是什么也没说,因为这是国家机密,许鹿希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用心地照顾着他的起居。

直到一年后,1986年6月24日,邓稼先病危之际,组织上考虑到邓稼先一辈子隐姓埋名,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便决定在他去世之前,将他的伟大事迹解密。

于是,这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同时刊登了关于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光辉事迹,把他为国家所作的全部贡献都报道了出来,这时,人们才知道原来他这般伟大。

邓稼先对妻子说资料比她的命重要(弥留之际的邓稼先问妻子许鹿希)(16)

许鹿希看到报道后,更是激动地泪如雨下,当然,此时的她心中更多的是绝望,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已经时日无多。

饶是如此,邓稼先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仍然忘我地工作着,仍然心系祖国的核事业发展。

医生为了他的身体考虑,不让他看资料,他就让妻子偷偷把资料藏起来,然后等医生走的时候再递给他。

在得知英、美、苏等国已经达到了核武器的设计极限时,邓稼先更是心急如焚,他不顾病体给中央写了一份报告,在报告里明确指出:“我国一定要赶在禁核试验公约签署之前,抢时间完成我国的核极限试验,不然我们国家在禁核试验后,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大国强国。”

邓稼先对妻子说资料比她的命重要(弥留之际的邓稼先问妻子许鹿希)(17)

而在报告得到中央批准后,邓稼先又立刻叫妻子找来了于敏、胡思得等同志,与他们一起商讨试验的目标、措施、方法等等,建议书完成后,他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且笑着说“好了,死了也瞑目了。”

这一切许鹿希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多么想劝丈夫停下来好好休息,但她没有,因为她清楚这是他一生的追求。

当然,许鹿希这么多年的默默支持与付出,邓稼先也记在心里,躺在病床上的他望着自己的妻子,心里感到十分愧疚。

一天傍晚,邓稼先拉着许鹿希的手,给她讲起了原子弹爆炸时的壮丽景象,他想把自己一生最激动地时刻分享给她,说道最后,邓稼先握得更紧了。

邓稼先对妻子说资料比她的命重要(弥留之际的邓稼先问妻子许鹿希)(18)

他深情地望着许鹿希,坚定地说道:“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选择你。”

弥留之际,邓稼先强打起精神带着许鹿希到了天安门参观,看着人来人往国泰民安,看着城楼上毛主席的画像,他很是欣慰。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邓稼先拉着妻子的手,笑着问道:“30年后,还有人会记得我们吗?”

此情此景,许鹿希再次落泪,她紧紧地握住邓稼先的双手,认真地点了点头,她相信后人会记住丈夫为国家所作的一切。

邓稼先对妻子说资料比她的命重要(弥留之际的邓稼先问妻子许鹿希)(19)

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永远地离开了,终年62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他最好的诠释,他的一生是为国奉献的一生,他的功勋将永远为后人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