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仁见智】作者:闻学(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教授);胡琪(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研究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亲子互动性强的节目?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亲子互动性强的节目(亲子类节目别再拿孩子当卖点)

亲子互动性强的节目

【见仁见智】

作者:闻学(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教授);胡琪(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要求未成年人节目不得诱导未成年人谈论名利、情爱等话题,也不能宣扬童星效应或者包装、炒作明星子女等。规定一出,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参演嘉宾的亲子类综艺节目成了主要整顿的对象。这类作品应该如何创作,才能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成为舆论讨论的热门话题。

亲子关系作为家人相处方式和家庭教育模式的缩影,是文艺作品的重要表现内容。一直以来,聚焦亲子关系的综艺节目屡见不鲜,表现形式有歌舞、竞技、访谈等,内容包括代际沟通、情感交流等,并且细分出科学养育、二胎育儿等泛亲子垂直类型,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尤其是近几年,《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妈妈是超人》《闪亮的爸爸》等一系列热播的明星亲子类综艺节目,用寓教于乐、星素结合的表现方式,将娇生惯养“溺爱式”、平等沟通“友好式”等多元亲子关系呈现在人们面前,引发大众思考和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效应。然而,随着部分节目出现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倾向,炫富、炒作明星子女、包装“童星”、低俗调侃、侵犯隐私权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问题愈加严重。观众对套路化、程式化的模式产生了审美疲劳,很多节目播出之后收视和口碑平平就是力证。

亲子类节目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放下明星光环,将精力从商业化营销与话题式炒作转移到打磨内容、创新形式上来,将视野更多地放在关注当下社会热点和教育难点、聚焦普通家庭的亲子成长经历上,正向引导家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在普通人的故事中找寻温暖的力量。今年年初,西瓜视频自制的代际答题类综艺节目《考不好?没关系》立足“不写作业父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一大众普遍关切的社会话题,整合了近十万条小学生考试真题,邀请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的素人家庭进行角色互换,由孩子考前辅导、观察考试,父亲参加智力比拼,力求实现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积极改善亲子关系的目的。湖南卫视的家庭代际教育纪实类节目《放学后》记录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在放学后的生活状态,并邀请教育专家根据记录的片段评价总结,分享家庭教育经验,让观众从中获得心灵共鸣和思想启发。

从这个角度看,亲子类综艺节目或可向亲子类电视剧创作借鉴创新思路。近年来,《虎妈猫爸》《小别离》等家庭伦理剧将亲子教育故事搬上荧屏。这些作品一改过去教条说教的叙事方式,将家国同构的宏大主题以小切口、微叙事以及轻松活泼的讲述方式表现出来,展现“父母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所产生的焦虑”“中西文化碰撞下的小学生留学潮”“今天我们如何做合格父母”等社会热点话题。根据剧情发展和结局走向,观众发现过分期望和中国社会的激烈竞争,共同催生了教育资源的争夺;出国留学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家长过早撒手的缺位教育,往往“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父母的无私付出和一味宠溺不是真爱,基于长幼之间的彼此尊重、平等沟通及相互理解才能教导子女实现从啃老巨婴到独立成人的蜕变。这种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表现手法能够将家庭中典型的代际冲突、背后隐藏的时代变迁和当下的社会问题艺术化地呈现出来,也能够为现实家庭中的父母改善亲子关系提供参考。这类剧作的成功经验或可为亲子类综艺节目带来有益启示——共同成长是代际矛盾的润滑剂,父母言传身教的陪伴和耐心细致的教育才是关键。在努力加强言行隐私保护、尽力营造健康视听环境的基础上,亲子类综艺节目应坚持以“家”为场景的生活贴近性、平民化的叙事视角和对社会现实的密切观照,一方面帮助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改善亲子关系,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体会父母的用心良苦和殷切关怀。

从依靠明星炒作话题吸引大众眼球,到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依赖孩童的天真烂漫博取收视,到真正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希望今后的亲子类综艺节目能够从单纯娱乐性逐步转向娱乐性与教育性并行,兼具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让父母和孩子都能有所学、有所乐、有所获,为展现家庭美德、彰显家国情怀、促进家风建设发挥文艺作品的引导力和凝聚力。总而言之,只有结合当前社会时代背景、结合观众实际需求进行深层次创新,才能打造出更具深度和思想性的好节目。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5日1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