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功力拳,南少林拳秘传的一种,属中国拳的南方派系,传说来自福建南少林寺,由南少林的崇功禅师综合各家拳功精髓所创。崇功禅师当年凭靠其深厚功力击败过许多高手,雄冠一时。后南少林被焚后,功力拳流入民间,历经多代,传至陈家鼎师傅。
我经多次努力终于见到了陈师傅,陈师傅亲自下场演示了几招,笔者立即被其硬实的功夫和独特的招势深深吸引了,所以坚信功力拳具有很高的挖整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南拳瑰宝。
陈师讲:此拳过去在南少林中系单线秘传,选拔天赋资质极其优秀者,方才授于真诀,并且每代仅一人,非常保守。在长久的传习历史中,难能可贵地保持了非常完整的功技系统。
笔者根据陈师的口述记录,在隐龙三武挖整组的协助下完成本篇,以供南拳爱好者参考。为了更便于读者学练,笔者对拳谱中的一些方言做了部分更改,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使用了通用术语,特此说明。
二、拳纲总要
三功三力树门梁,节住力聚练势强。
铁桥金门无人进,豹拳虎爪制恶狼。
短腿暗脚断下路,硬马软步有攻防。
多下功夫上大力,雄冠南北美名扬。
——南少林功力拳秘传歌诀
1、南少林拳
南少林拳发祥于福建少林寺。福建少林寺尊崇嵩山少林寺为祖庭,为与嵩山少林寺有别,称作“南少林寺”,所以南少林寺武僧所传的拳技就叫做“南少林拳”。南少林拳有很多拳法,如“功力拳”、“南佛拳”、“五祖拳”、“侠拳”、“罗汉拳”、“洪拳”、“狗拳”等,这一拳系在武林中常被叫做“南少林派”。
此派除在福建、广东得到盛传外,在与福建相邻的浙江、江西,与广东相邻的广西、香港、澳门等地,均有流传,并随着侨胞足迹,远传海外。
南少林拳派已成为武林中约定俗成的惯称,其中拳技是否真正由南少林寺的武僧创出,也无从查考,而且现代流传的南少林诸拳都已自树一帜,另开门户了。因其按地域分布主要在中国南方,并且拳技特色大都与北方的拳种相异,现代武术的分类就统统把其划在“南拳”系列中。
2、功力拳
“功力拳”,也叫“功力法”。福建当地常称“拳”为“法”,如鹤拳被叫做“鹤法”、狗拳被叫做“地术犬法”等。
为什么叫功力拳?顾名思义,注重功力,练功求力,故名“功力拳”。
所谓“练功求力”,即练三功、求三力。
3、三功
“三功”即马功、桥功、手功。
“马功”,也叫“硬马功”,有“高马功”和“四平蹲马功”两种,以四平蹲马功为重。
“桥功”,也叫“铁桥功”,如我们常说的“铁臂功”。
“手功”,南功力拳不用掌法,所以其手功主要是“豹拳功”和“虎爪功”,以豹拳功为重。
4、三力
“三力”即打力、擒力、抗力。
“打力”,也叫“打击力”,即单一或连续打击敌方的力量,这是技击的主导力量,要能突破敌方防守并伤害敌身。如果没有足够的打击力,就失去了功力拳应有的重要作用。打力主要表现在人体的拳、肘、脚、膝等主要发力节点上。
“擒力”,也叫“擒制力”,即抓擒控制敌方的力量,是擒打法、擒拿法、擒摔法的母力。擒力主要表现在爪上。爪虽然也可直接对敌造成伤害,如进攻咽喉、裆部等,但其重要作用还是在于控制,或因此抢占先机,或因此造势创机。擒力的联合运用或混合相应打力,就是致人分筋错骨的擒拿或致人近倒远跌的擒摔或致人击之难逃的擒打。
“抗力”,也叫“抵抗力”,即抵抗敌方来力的承受能力,其可分为主动抵抗力和被动抵抗力。“主动抵抗力”指防守破招中身体必备的抗击承受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四肢,在南少林功力拳中注重上肢的抗力,并多用“桥”力;“被动抵抗力”指失势挨打时,身体在一定程度上的承受能力,主要表现在躯干部位,如头部、心门、肋部等。这些抵抗力都属于是人体综合实力的范畴,也是对练习功力拳者的一种考验,如果功力拳练好了,相对的可以抵抗一些拳打腿踢,绝不至于一触即溃。
武谚讲“一力降十会”,只要练上了大力,在与人交手时,自然可以硬接硬上,自然能够占上风,夺弱势,无不摧,雄无敌!正是:“练到功力上,虎豹下鸡场。举爪不能逃,出拳把人伤”!
5、节住力聚
“节”指人体发力的各大力节,即手、脚、肘、膝等。
“节住力聚,功实力巨”,这是功力拳的练拳的特别之处,也是其练拳要窍。要求在完成发力后稍停几秒,紧住肌筋,然后再作下一动作。但发力时要快。
这种练法,从技击上讲:既增强打击力,又增大抵抗力,并且增加耐久力。从健身上讲:增肌实肉,强筋硬骨,益气提神,健壮体质。
陈师傅讲到此处说:把拳当功练,才能出功夫,练的才是真正的功力拳。功力拳以独特的方法把拳功有机地结合起来,练拳即是练功,极其强调功力,强烈追求强大的功力。
6、铁桥金门
“铁桥”,一指功力拳注重“铁桥功”,桥功位列三功之一;二指功力拳技击的招术特点,注重桥功,就要付之实用,所以其临敌时就多用桥法。桥法主要用于防守的封闭与破力。
功力拳常用的桥法:定势时,双臂并中或左右翘起或前后拉开,封门闭户;破力时,上、下、左、右、前、后、内、外,格挡阻拦敌方来节。
另,功力拳的桥中包含肘的用法,如直捣肘、横摆肘、下砸肘、上挑肘等。
“金门”,即固若金汤的门户,敌打不进,攻不破,比喻功力拳防守严密,
7、豹拳虎爪
手法的特殊称谓:把拳型称作“豹拳”,寓意拳力刚强;把爪型称作“虎爪”,寓意爪力凶猛。
基本的拳法有直冲拳、上掏拳、下盖拳、里兜拳、反砸拳等,其拳发力注重中、短势,不尚长手,学者千万不可忽视这一要点。基本的爪法有擒锁爪、缠拧爪等。
陈师傅所传功力拳的手法中,只有拳爪两种,没有掌、钩、指等其它用型。
8、短腿暗脚
“短腿暗脚”:功力拳多是伸屈型踢法,仅利用膝节开合,注重寸力,收发便捷,运用自如,并多用低腿,高不过腹,专踢下盘,奇袭突击,不易防范。
若用高腿、长腿,虽然势猛力足,攻击面广,但因动形较大,蓄发明显,往往速度缓慢,难以连变,易被发觉,并且身桩不稳,漏洞较多,自护力差,易为敌乘。
其脚法主要有长铲脚、侧踹脚、直蹬脚、下踩脚、正撩脚、里盘脚等。
另外膝法在功力拳中归属短腿范畴,主要有下跪膝、上顶膝、前撞膝、外摆膝、里合膝等。
9、硬马软步
“马”是南方惯称,即指桩势,即腿步的瞬间定型。“硬马软步”,概括了功力拳的桩步要点。
南拳来自中国南方,为了适应船上、山间、丛林、水地等区域打斗,就要注重硬马。“硬”,指坚强有力,要求马桩坚定,落地生根。这样攻则力点稳固,发力整壮;防则周身合一,抗力充足。陈师讲到:“马”不硬,就用不上“桥”;下盘不稳,力就没根。功力拳主要有蹲马桩、弓马桩、跪马桩、吊马桩、盘马桩等。
“软步”是相对于硬马来说的,一要适时适机地变化步法,主动调节战势,不能硬守死马;二是指动步要迅捷,进退要软活自如,顺畅灵利。
硬马软步中包含了筋肉的松紧控制和力量的变动移换等技击要素,要想战胜强劲并且游动的敌方,硬马与软步都是不可或缺的,否则虽有一身功力也会被动挨打的。
10、交手三法
功力拳交手法主要有破力法、抢力法、反力法。
“抢力法”,也叫“抢先发力法”,指抢先出招、抢占先机、先发制人的主攻技法。其中包含踢打法、擒制法。
“破力法”,也叫“以力破力法”,指破解来招、破除危险、迟滞抵抗的防卫技法。
“反力法”,也叫“反击还力法”,即我们常说的防守反击法,指先防再攻、后发制人、攻防合一的高级技法
11、功力四拳
南少林功力拳共有入力拳、抢力拳、破力拳、反力拳四种拳法。
入力拳主练基本力法,抢力拳主练进攻发力,破力拳主练防守技法,反力拳主练混合招势。
12、功力三兵
功力拳中有短刀、短棍、三股叉三种器械,简称“功力三兵”。
三、功力拳法
功力拳法不尚花架,也不复杂,主要目的在于练力。初练时一定要慢,每一动用力后稍停几秒,练熟了再渐次加快。但要想真正把拳法用于实战,单靠固定的套子还不行,还需拆开散操,使之变成技击招势。
(一)入力拳
入力拳主练基本力法。
1、正立马双垂拳
身正直立,两腿并齐,脚尖外分;双臂下垂,肘节伸开,双手握拳,拳眼向前,拳面向下;准备开拳(图1)。
2、正蹲马双抱拳
右脚向右挪开,双膝弯曲成正蹲马;双拳同时提至左右胸侧,拳心皆向上,拳面皆向前(图2)。
3、正蹲马双冲拳
马势不变;双拳同时向正前冲出,臂高皆同肩,拳心皆向下,拳面皆向前,双肘皆伸开(图3)。
4、正蹲马双抱拳
马势不变;双拳同时收至左右胸侧,拳心皆向上,拳面皆向前(图4)。
5、右盖步右盘马
右脚向左盖步,成右盘马;双拳不动(图5)。
6、左盖步左盘马
左脚向右盖步,成左盘马;双拳不动(图6)。
7、右盖步右盘马
右脚向左盖步,成右盘马;双拳不动(图7)。
8、左盖步左盘马
左脚向右盖步,成左盘马;双拳不动(图8)。
9、正蹲马双抱拳
右脚向右进步,身稍左转,两腿变成正蹲马;双拳不动(图9)。
10、正蹲马双冲拳
马势不变;双拳同时向正前冲出,臂高皆同肩,拳心皆向下,拳面皆向前,双肘皆伸开(图10)。
11、左蹲马长短桥
向左转身,两腿变成左蹲马;双桥同时左挪,双肘弯曲,左桥在前,右桥在后,双拳在上,前后对胸,拳心皆向里,拳面皆向上(图11)。
注:功力拳法的桥势中,因双手手型及方位过于细腻,学者多请参照插图。另据陈师讲,只要桥势做对了,手型自然合法,不必过于死板。
12、左蹲马左冲拳
马势不变;左拳向前冲出,位高同胸,拳心向下,拳面向前,肘节伸开;右拳收至右胸(图12)。
注:此势解说中的“位高同胸”即指拳冲的高度方位。以下势里的“位高同头”“位高同腹”等都是这样。主要依此作为参照,但因腹胸等位大,对准其中位即可。
13、左蹲马左摆肘
马势不变;左肘向前摆出,前臂向里全屈,后臂位高同肩,拳部在后;右拳不动(图13)。
14、左蹲马左捣肘
两脚同时向前滑步,马势不变;左肘向前捣出,前臂向里全屈,后臂位高同肩,拳部在后;右拳不动(图14)。
15、左蹲马左捣肘
两脚继续向前滑步,马势仍然不变;左肘再次向前捣出,前臂向里全屈,后臂位高同肩,拳部在后;右拳原位不动(图15)。
16、右蹲马右捣肘
向右转身,两腿变成右蹲马;右肘向前捣出,前臂向里全屈,后臂位高同肩,拳部在后;左拳收至左胸(图16)。
17、右蹲马右捣肘
两脚同时向前滑步,马势不变;右肘向前捣出,前臂向里全屈,后臂位高同肩,拳部在后;左拳不动(图17)。
18、右蹲马右捣肘
两脚继续向前滑步,马势仍然不变;右肘再次向前捣出,前臂向里全屈,后臂位高同肩,拳部在后;左拳原位不动(图18)。
19、正蹲马左摆肘
身稍左转,两腿变成正蹲马;左肘向前摆出,前臂向里全屈,后臂位高同肩,拳部在后;左肘不动(图19)。
20、正蹲马双抱拳
马势不变;双拳同时收至左右胸侧,拳心皆向上,拳面皆向前。(图20)。
21、正蹲马双冲拳
马势不变;双拳同时向正前冲出,臂高皆同肩,拳心皆向下,拳面皆向前,双肘皆伸开(图21)。
22、正蹲马双抱拳
马势不变;双拳同时收至左右胸侧,拳心皆向上,拳面皆向前(图22)。
23、正蹲马双冲拳
马势不变;双拳同时向正前冲出,臂高皆同肩,拳心皆向下,拳面皆向前,双肘皆伸开(图23)。
24、正蹲马外分桥
马势不变;双桥同时向左右肩外侧分,肘节弯屈,前臂竖直,双拳在上(图24)。
25、正蹲马双抱拳
马势不变;双拳同时收至左右胸侧,拳心皆向上,拳面皆向前。(图25)。
26、正蹲马外分桥
马势不变;双桥同时向左右腹外侧分,肘节伸开,双拳在下(图26)。
27、正蹲马双抱拳
马势不变;双拳同时收至左右胸侧,拳心皆向上,拳面皆向前(图27)。
28、正蹲马交叉桥
马势不变;双桥同时上提,在头前交叉相合,左桥在前,右桥在后,双肘稍屈,双拳在上(图28)。
29、正蹲马双抱拳
马势不变;双拳同时收至左右胸侧,拳心皆向上,拳面皆向前(图29)。
30、正蹲马交叉桥
马势不变;双桥同时下落,在腹前交叉相合,左桥在后,右桥在前,双肘稍屈,双拳在下(图30)。
31、正蹲马双抱拳
马势不变;双拳同时收至左右胸侧,拳心皆向上,拳面皆向前(图31)。
32、正蹲马外分桥
马势不变,双桥右提左落。右桥向右肩外横摆,肘节弯曲,前臂竖直,拳部在上;左桥向左腹外摆,肘节伸开,拳部在下(图32)。
33、正蹲马外分桥
马势不变,双桥左提右落。左桥向左肩外横摆,肘节弯曲,前臂竖直,拳部在上;右桥向右腹外摆,肘节伸开,拳部在下(图33)。
34、左蹲马左捣肘
向左转身,两腿变成左蹲马;左肘向前捣出,前臂向里全屈,后臂位高同肩,拳部在后;右拳收至右胸(图34)。
35、正蹲马右摆肘
身稍右转,两腿变成正蹲马;右肘向前摆出,前臂向里全屈,后臂位高同肩,拳部在后;左肘不动(图35)。
36、正蹲马双冲拳
马势不变;双拳同时向左右冲出,臂高皆同肩,拳心皆向下,拳面皆向外,双肘皆伸开(图36)。
37、左蹲马左摆桥
向左转身,两腿变成左蹲马;左桥向左肩外横摆,肘节弯曲,前臂竖直,拳部在上;右拳收至右胸(图37)。
38、右蹲马右摆桥
向右转身,两腿变成右蹲马;右桥向右肩外横摆,肘节弯曲,前臂竖直,拳部在上;左拳收至左胸(图38)。
39、正蹲马左摆桥
身稍右转,两腿变成正蹲马;左桥向左肩外横摆,肘节弯曲,前臂竖直,拳部在上;右桥不动(图39)。
40、正蹲马外分桥
马势不变;双桥同时向左右腹外侧分,肘节伸开;双拳在下,拳眼向里,拳心向下(图40)。
41、左蹲马长短桥
向左转身,两腿变成左蹲马;双桥同时向左提起,左桥在前,右桥在后,双肘弯曲,双拳在上,前后对胸,拳心皆向里,拳面皆向上(图41)。
42、左蹲马左摆桥
马势不变;左桥向左肩外横摆,肘节弯曲,前臂竖直,拳部在上;右拳收至右胸(图42)。
43、左弓马右冲拳
两腿变成左弓马;右拳向前冲出,位高同胸,拳心向下,拳面向前,肘节伸开;左拳收至左胸(图43)。
44、右吊桩左冲拳
右腿提起,变成右吊马;左拳向前冲出,位高同胸,拳心向下,拳面向前,肘节伸开;右拳收至右胸(图44)。
45、左吊马右冲拳
右腿前落,随即左腿提起,变成左吊马;右拳向前冲出,位高同胸,拳心向下,拳面向前,肘节伸开;左拳收至左胸(图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