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艘驱逐舰是哪个(被用来给一座城市和一艘驱逐舰命名的人物)(1)

世宗特别自治市是韩国的行政首都,位于忠清南道的燕岐郡与公州市交界处。“世宗大王”号是韩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KDX驱逐舰的首舰,“世宗大王”号的最大优势在于由强大的SPY-1D(V5)雷达和各种导弹以及机关炮构筑了三重防空网。首先,固定在舰体四面、全面覆盖360度的“宙斯盾”雷达最远可在1000公里处同时搜索、追踪约900架飞机。该雷达还有追踪、拦截弹道导弹的能力。该舰的重要部件均由美国制造供给,韩国制造了船壳及少量非关键部件。而世宗市和世宗号的命名其实都来自于一个共同的人物——李氏朝鲜王朝的世宗大王李裪。

洪武三十年四月十日(1397年5月7日)李祹出生于汉城的太宗潜邸,是朝鲜太宗与元敬王后闵氏的第三个儿子。永乐六年(1408年)李祹封忠宁君,和沈氏(后来的昭宪王后)结婚。四年后(永乐十一年)进封忠宁大君。李祹之父太宗李芳远有嫡子四人,分别是长子世子李褆、次子孝宁大君李补、三子忠宁大君即世宗李裪、四子诚宁大君李褈。世子李褆还曾前往明朝觐见过成祖朱棣,对明朝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访问。但永乐十六年(1418年)李芳远却废掉了世子李褆,改立李裪。永乐十六年(1418年)八月八日五十二岁的李芳远禅位于李裪,李祹于景福宫勤政殿登基,是为世宗大王。退位的太宗在宫内仍保留一定权力,并掌握军事大权直到1422年后他去世。

永乐十七年(1419年5月)忠清道、全罗道传来警报:倭船数十艘集结海岸,袭击朝鲜兵船。同月黄海道海面也有倭寇出没,入寇海州等地......李祹在当时还掌权的太宗提议下任命长川君李从茂为三军都体察使,柳廷显为三道都统使,禹博、李叔亩、黄象为中军副节制使,朴础、朴实为左军节制使,李之实为右军节制使,率领诸道军船200余艘,诸色军士17000余人,于当年五月二十五日出发,向对马岛进发。 史称“己亥东征”。1419年6月20日朝鲜兵船到达对马岛,倭寇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损失了29艘大小船只,并被生擒20多人,剩余的倭寇仓皇而逃。朝鲜军队随后开始在岛上搜索倭寇,并抓捕了大量勾结倭寇的居民,斩首400多人,另外还拯救了被掳去的131名明朝百姓。很快倭寇从一开始的慌乱中缓过神来,向朝鲜军队疯狂反扑。朝鲜军队和倭寇随后进行了一系列遭遇战。由于地形不熟,加上犯了分兵冒进的错误,几次战斗下来,朝鲜军队遭受重创,伤亡2500余人,但是朝鲜军队凭借着人数优势,继续向倭寇发动强攻。几个回合下来倭寇终于抵挡不住朝鲜军的进攻,倭寇首领宗贞盛主动乞降,并保证不再对朝鲜进行骚扰。李从茂接受了他的投降,并率领全军撤回朝鲜的巨济岛。这是朝鲜历史上唯一一次主动进攻日本的战役。此役之后在一段时期内朝鲜和对马岛恢复和平,双方的长期贸易互利互惠,倭患基本消除。

在北部边疆李祹下令修建了四郡六镇以加强边防。李祹还制定了诸多巩固国防的法规并倡导新武器的发明和发展。在李祹和明国科学家吴尧的带领下,朝鲜研制出了许多火箭及火炮,如对神机箭的改造。在对北方女真部落的关系上朝鲜初期的政策是怀柔与武力并举:一方面接纳归顺的女真人,授予官职、开放贸易、进行民族同化,不断扩大对女真部落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又利用明朝对女真部落不够重视和以及上国心态,使用武力蚕食女真部落的土地、扩展北部疆土。李祹时期,随着女真部落侵犯的日益频繁,他对当时朝鲜东北的女真部落采取强硬措施,攻占了东北边疆地区的属于明朝女真部落的土地。大将金宗瑞在明宣德九年(1434年)平定东北女真部落之后侵占明朝在女真地区的建制建州左卫,在那里建立了会宁、稳城、钟城、庆源、庆兴和茂山六镇。明正统八年(1443年)李祹在北部边境设置了闾延、慈城、茂昌、虞芮四郡。

李祹在位期间最著名的成就就是召集郑麟趾、成三问、申叔舟等人创制了朝鲜字母。在此之前朝鲜民族有自己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使用汉字表记,官方文书一律用汉文书写;文、言分离。古代唯士大夫可习汉文,于此平民多为文盲。因而李祹出于实用和民族自尊的使命感决心创制朝鲜文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李祹的苦心却不能被当时的儒臣所广泛认同、接受。自创立朝鲜文提议提出之日起,反对之声就不绝于耳。儒家学者们担心有了朝鲜文后会影响儒学学习和自身利益,指责李祹创制朝鲜文是“以夷变夏”、甘于与落后民族为伍的错误行为。李祹不顾反对、力排众议设立谚文局,召用郑麟趾、成三问、申叔周、朴彭年、崔恒、李善老等人创制“谚文”(朝鲜文字母)。并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正式颁布了《训民正音》。李祹主持创制的朝鲜文字母由11个元音和28个辅音组成,具有简单和精确的特点,没有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在几小时内学会。

不过李祹身为时代的产物不免有所局限:作为朝鲜文字母的创制者——李祹本身也不将之视作正统文字(谚文即非正式文字),仅仅作为庶民使用、方便进行精神统治的一种工具。加上儒臣的普遍不支持、后代的不重视(暴君燕山因为大臣用朝鲜文写作攻击他而禁止使用朝鲜文、烧毁朝鲜文书籍),使得朝鲜文字母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没能充当主流文字。虽然如此,李祹创造朝鲜文字母对朝鲜民族来说的确是一项具深远意义的举措,他极大地推动了朝鲜半岛文化的发展。

李祹钦慕汉文化,对于中国的经典著作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平日里手不释卷,他的青少年时代大概都是在书堆中度过的。在《朝鲜王朝实录》中的《世宗庄宪大王实录》里还记载过关于李祹少年时代书虫生活的故事。所以博学多闻的李祹,无论在天文、音韵、历法、军事上都有所建树,而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应该得益于于他对于汉文化精髓的继承与吸收。

李祹以精通儒学而著称,除了将儒学价值观念作为治国之策的根本以外,还能够自如地对付两班学者。李祹建立了集贤殿,以促进体制传统和政治经济方面的研究。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六曹直启制”和“议政府署事制”,并让世子协助处理庶务。朝鲜王朝初期政治制度不完善的现象在李祹年间得到了改善。

李祹进行了土地税改革、限制佛教势力、注意赈济灾民、编纂多部农书,促进了农业生产,减轻了农民负担。李祹对当时朝鲜的农民生活表现出巨大关注,为了减轻农民贡税负担,设置贡法详定所,由其制定了田分六等法、年分九等法、结负法,按照田地等级和年份丰瘠征收不同水平的赋税,并且在发生水旱灾害时提供救济。宣德四年(1429年)在李祹监督下写成的《农事直说》是朝鲜第一部农书,是朝鲜农业的经典著作,记录了种植、收获、播种和土壤处理等农业技术。此外还修订了《农桑辑要》、《四时纂要》、《本国经验方》等农事书籍。李祹下令让人整理朝鲜半岛各地的农耕技术,并编定成书,以帮助农民提高农业产量。李祹还根据朝鲜的经济状况,调节农税。使农民可以用心耕作,不用担心农民税。宫廷储粮有盈余时,李祹还会将余粮发放给穷人。

李祹时期模仿中国制订了“五礼”(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和士庶“四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李祹本人对于音乐颇有研究,尤其是对中国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他命人修订朝鲜音乐的记谱法十二律,创作了朝会雅乐、会礼雅乐、祭礼雅乐,以及《定大业》、《保太平》、《发祥》、《凤来仪》等朝乐大曲,以及《凤凰吟》、《满殿春》、《与民乐》等曲目。

在科技方面李祹时代的朝鲜在天文、医学、农学、印刷、武器等方面都取得不俗成就,各个领域百花齐放,由此朝鲜进入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1433年在李祹主持下以明朝大统历算法为基础,创制出《七政算内篇》,又根据回回历,创制出《七政算外篇》,这是朝鲜自主编写历法的开始。1437年发明天球仪、日时计、水时计、自击漏、浑像仪、正方案、圭表等天文仪器,绘制了天文图和七个星球的图集。还在汉城惠政桥安装了供公众核对时间的计时仪器。李祹还下令改革历法,将朝鲜历法纬度从北京改为汉城。新的历法使朝鲜天文学家更加准确预定日食和月食的时间。李祹时期朝鲜有一位有名的发明家蒋英实。蒋英实天资聪明但出身低微。李祹的父亲太宗发现蒋英实的才华后立即将其叫到宫中授予官职,并命其进行发明。太宗此举受到宫内大臣的抗议,认为像蒋英实出身这么低微的人是不可以给与此地位的。但李祹却对蒋英实充满信心。在李祹的支持下,蒋英实参考中国和阿拉伯典籍研制出朝鲜王朝自己的水钟、浑天仪和日晷。明正统七年(1442年)李祹下令试制雨量计,并把复制品分发给汉城的钦天监和地方行政长官,以纪录降水量。这个发明早西方的铜制测雨器产生两百年,是世界上第一个测雨器。李祹时期朝鲜传统医学也得到很大发展:明正统七年(1442年)李祹下令编纂医书,表明他对人民健康的关注。收集古今药方的《医方类聚》编成,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医科辞书,也是东亚医学的总结性书籍。受中医影响的朝鲜“东医”也在此时产生。之后完成了共有85章的《乡药集成方》,包括959条疾病诊断,10706个处方和1477个针灸疗法。还用朝鲜文出版了一部关于如何采集本地药材的书籍《乡药采集月令》。《医方类聚》和《乡药集成方》的发表被一些历史学者认为是朝鲜传统医学与中医的分水岭。印刷技术方面在青铜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1434年改良的甲寅字印刷术产生,使得朝鲜的印刷术达到相当发达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