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哭就喂,娃不仅不高兴,还可能影响发育!

作为一个妈,听到了娃儿又哭的噩耗,你第一时间的想法是什么?喂奶不仅可以堵嘴,顺便增加营养还能让娃吃饱了赶紧睡觉,怎么看都是件三赢的事情。但是,要告诉大家的是,这样做不对!

4岁半儿童儿保科检查(武汉儿保中心一哭就喂)(1)

1、按需喂养,不是按哭喂养

对按需喂养的最大误会,就是让大家误以为孩子哭了就要喂奶,变成了“按哭喂养”。

要知道,婴儿不会说话,除了乱蹬以外,唯一会做的就是哭:饿了哭,困了哭,冷了哭,热了哭,拉了尿了还要哭。还有一些高需求宝宝,心情不好了哭,求抱抱时要哭,没啥事就是要哭一下表达自己的情绪。

从宝宝的需求来看,ta并不需要每次都喂奶,只有饿的时候喂奶才是按需,其他时候喂奶都是父母一厢情愿,孩子“被迫接受”。

不过喂奶对止哭是真的管用,有时候喂奶就是能让孩子不哭了。这是因为喂奶不仅是喂奶,还能顺便提供充分的亲密感,给孩子极强的心理安抚作用。

于是喂奶的过程中,孩子很有可能被成功转移注意力,顺便满足了自己“被关心照看”的需求。但也有不少时候,喂奶根本不管用,或者好了没一会又哭了。

2、学会分辨宝宝哭声

其实,宝宝每一种哭声所代表的需求也不一样。由于新手妈妈经验不足,很难熟练的分辨不同的哭声背后的含义。加上每个孩子的脾气性格不同,表现的状态差异性也蛮大的,需要妈妈认真观察总结,才能慢慢形成规律。

虽然每个孩子表现各有不同,网上妈妈们总结出来的有些规律可以供大家参考。

因饥饿发出的哭声短而低沉,声音较温和但急切,有的哼哼唧唧,有的吭吭,但听起来更像是呼唤,不是歇斯底里的大哭。胳膊有向前伸的趋势,力量较轻。如果长时间不响应会变得很大声甚至闹情绪,但不会流眼泪。饥饿的哭声更像“撒娇哭”。

因疼痛引发的哭声会很突然(如肠胀气娃睡着了忽然哭醒,如学步阶段的宝宝跌倒摔痛自己,如打针瞬间的大哭),可能是持续性很长的高声尖叫(如骨折或创伤时的痛哭),也可能是爆发式大哭(如肠胀气无法安抚时的大哭)。

婴儿疼痛哭闹时样子看起来痛苦不堪,无法忍耐,哭喊声很大,歇斯底里甚至哭哑嗓子,满脸通红;浑身用力,手脚乱蹬,力量很大。整个哭程几乎分分钟都是高潮,没有起落,哭的马力十足,响不响应也没什么区别。宝宝可能会噼里啪啦掉眼泪的,哪怕月龄很小。

因疲惫、闹觉产生的哭声会带有情绪,明显感觉宝宝在生气、不满,面部表情较为丰富,哭声大小适中(比饿的时候声音大,比疼痛时的声音小),会伴有揉眼、眨眼睛、眼神迷离或者直接闭上眼睛等反应,手舞足蹈力量适中。

先是哭的很激烈,然后随着安抚过一会就会睡着,如果长时间不响应,可能会哭哭停停,半迷糊半哭。有的小宝宝哭哭就自己睡着了,有的则越哭越凶。这种多出现在小月龄宝宝身上。

因不舒服引发的哭声和前面几种哭声都不太一样,大多都是点到为止的哭,不会特别激烈,但情绪会体现出烦躁,如果不被满足也不会善罢甘休。

不舒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室温太冷或者太热(摸摸后颈和手脚),比如需要换新的纸尿裤(检查一下尿显),比如湿疹发痒(观察一下皮肤),比如出牙牙龈肿痛(看看孩子的牙龈),比如感冒鼻塞流涕不适(这个不用说了)....这些哭声无法一一总结,需要妈妈们细心总结自己家的情况。

4岁半儿童儿保科检查(武汉儿保中心一哭就喂)(2)

因惊吓引发的哭声先是沉默几秒后瞬间爆哭,浑身僵硬。那种状态有点像胀气痛的哭,但脸色不会憋的通红,手脚乱蹬。

因想哭而哭的哭声,这个实在是没有个准儿,宝宝就是心情不好想要哭哭。如果排除了生病、喂养不当、环境变化和突发事件等原因仍没找到异常,可能孩子真的是想哭一下让自己爽一下。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睡觉前,外出玩耍之后情绪无法平复,吃饱了需要消化一下。

这种哭,通常持续不了多一会,孩子就会合眼睡着。其实这种情况和闹觉有点类似,但更多出现在大宝宝身上。

因求抱求安抚的假哭,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情况,小朋友随着心理的发展,情感越来越丰富,这种假哭会越来越多。这种哭声会有些小激烈还有些小情绪,但孩子的小眼睛会时不时观察养育人的反应。

如果发现父母没有反应,则会加大哭声,直到父母过来安慰抱抱,孩子的哭声会立刻变成很委屈的情绪化哭声,然后迅速偃旗息鼓,表现的非常开心满足。

4岁半儿童儿保科检查(武汉儿保中心一哭就喂)(3)

刚开始,我们可能很难辨别这其中的细节差异,感觉孩子每一次都差不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很快我们就可以发现婴语和哭泣的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