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所有人的孔老师》作者:杨照

批孔子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孔子的智慧)(1)

前面我们提到过,大多数人印象里的孔子,都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总之,不是个可爱的老头子。可是,假如有一天你穿越回孔子的年代,也许会发现,这个老头子其实可爱的很,爱开玩笑、乐于自嘲、敢于自黑。这些特质就是放到今天,也是最受欢迎的那款老师!

那文化人的幽默,有啥不一样呢?今天的共读,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孔圣人幽默可爱的另一面。

《论语》这本书是中国历史上最独特的一本书,它没有精心的章节编排,也缺少严谨有度的逻辑论证,里面的内容呢,全都是孔子的个人语录,而且是原汁原味。既然是口头的语录,那自然随性得多、有趣得多。

想想看,你上学听讲时,除了正襟危坐地听知识,是不是还格外关注老师讲出的冷笑话、说起的小趣闻、发生的小糗事。这些冷不丁抛出的课堂调味剂,让那些再古板的老师,也变得珊珊可爱了。

《论语》这本书也是这样,学生们不但记下了老师一本正经的知识道理,也混杂了许多孔子和学生的闲谈语录。而正是这些闲谈,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率真、有趣又活泼的孔子形象,让我们见识到一名爱开玩笑、敢自黑的“上古段子手”。

要说到孔子开玩笑,《论语》里就直接记载了一处。

说有一天孔子到了武城这个地方,听见了大街上有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就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在这我们要补充一下,音乐在那个时代是贵族和士大夫用于交际的东西,是与“礼”制相配套的,承担着高级的教化作用。而武城呢,是个很小的城市,人民生活水平也比较一般。所以,在孔子看来,用音乐去教化武城的百姓,多少是有点浪费了,相当于是让大学教授去教小学生,所以才会说出“杀鸡焉用牛刀”的话。

当时,孔子的弟子子游此时正在武城当城宰,听了这话就很纳闷,说这不是先生你教的吗?说这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孔子一听,赶紧告诉学生们,他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你看这个老师,人家学生一本正经听着道理学问呢?您倒好,还自顾自地开起玩笑,被学生抓了个现行吧!

不仅爱开玩笑,这个老师,还特别热衷于自嘲。

我们知道,孔子在当时很不得志,诸侯们都知道他有一身真本事,对他教出的学生也格外器重、委以重用,但偏偏就是不用孔子,因为他的学说与那个征伐杀戮、争权夺利的时代不符。身怀大才,却生不逢时,这本来就挺让人难过了,但有的人,竟然还在背后说孔子的风凉话。

《论语·子罕》篇里,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在达巷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在背后讽刺孔子,说:“孔子多了不起啊!学问那么大却没有任何职位与成就!”听听这话,扎心啊!就好比你对着明明每年考第一、但高考时因为英语答题卡填串行错过名校的同学,说人家:“你学习多好啊,连个名校都考不上!”这话既揭人伤疤、又带着讽刺,杀伤力着实不小,正常人听到这样的批评,大概率要红脸起急,和对方辩论一番。但是孔子不是,他跟弟子们说:“唉呀,那我该去当个什么呢?是去驾马车好呢?还是去负责射箭好呢?嗯,我觉得我还是比较适合驾车吧!”

传统的解释,觉得孔子正人君子嘛!说什么话都是一副“严肃认真脸”,所以听了别人的批评,就赶紧跟弟子们商量:“那我应该专注从事什么职务呢?御还是射呢?恐怕还是御好一点。”可是这个解释很牵强。首先,驾车和射箭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职务,也不是孔子心中的理想;其次,我们孔子是一个知识型人才,是靠脑子吃饭的,驾车和射箭这类体力工作并不是孔子的专长。何况,孔子并不是小心眼的人,《论语》开篇孔子就说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说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所以,联系“人不知而不愠”来体会孔子和学生的对话,就很好理解了。显然,孔夫子听了这话并没有生气,反而和学生们开起了玩笑,他没准笑嘻嘻地说道“是啊,你们老师我好像确实什么都不会哎,我想想我到底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然我可以驾马车?或者去负责射箭?”以大才做小用,这分明是孔子自我解嘲式的幽默啊!

不过,这还不是最犀利的自嘲,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时,孔子在郑国和弟子们失散了,就一个站在外城的东门口等大家。弟子子贡在找他时,碰到了一个路过的郑国人,说:“我刚刚在东门见到一个人,样子长得像尧陶禹,不过下身短了点,颓丧的样子,很像一条无家可归的狗啊!”孔子后来听到子贡的转述,欣然而笑,说:“外貌都是细枝末节,但他形容我像一个失去主人的狗,真的很形象啊!”我估计,本来子贡还挺担心老师的情绪,听孔子这么一说,估计又该被逗乐了!老师的自嘲,都快到了自黑的境界啊!

自嘲自己不得志也就罢了,对自己颇有成就的教书育人,孔子也会来几句自嘲。

《论语·先进》第十九章里记载:“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意思是说,孔子有一天,自己比较起颜渊和子贡两个学生来。他说,这颜回不管是在学问、还是道德上,都已经到了很高的境界;但在现实处境上,他却常常这么贫穷,没有地位也没有资财。而子贡这小子不安分,不愿听话、不好好完善自己的修养,而是跑去做生意,但偏偏他的投机投资却怎么做怎么赚钱!

听听这话,难道不是来自老师的吐槽么!你看把我学问都吸收了的好学生,前途命运竟然这么差;那些调皮捣蛋不听话不认真,还跑去做生意的,却得到了丰富的世俗收获,这代表什么?代表我这老师的教诲没什么世俗用处嘛!孔子这里当然不是批评子贡的意思,只是借两位学生的遭遇,自嘲自己的学问和世俗不相融入。

其实,懂得了孔子的这种幽默和玩笑,我们才会更加深刻的体会这位伟人。孔子一生很不得志,明明知道自己的学说和当时的时代格格不入,仍积极进取。他的一生,经受过很多次的碰壁、误解和困顿,可以说是充满挫折的一生。但是透着《论语》里孔子的那些玩笑瞬间和自嘲话语,我们看到了这个圣人活泼、率真的一面,看到了他乐观、自适的一面。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孔子,就是那个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