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原文]子曰:“人之生也直①,罔之生也幸而免②”,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论语中小人与君子对比的章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语中小人与君子对比的章句(论语雍也人之生也直)

论语中小人与君子对比的章句

6.19.[原文]

子曰:“人之生也直①,罔之生也幸而免②。”

[原文通释]

孔子说:“人立身处世要正直,不正的人立身处世靠侥幸来避免灾难。”

[注释]

①人之生也直:人立身处世靠正直。之,放在“人”与“生”这个主谓短语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下句“之”用法相同。生,生存,立身处世。直,用作动词,要正直,靠正直。

②罔之生也幸而免:不正直的人立身处世靠侥幸来避免灾难。罔,用作名词,诬罔的人,不正的人。幸,侥幸。而,连词,相当于“来”。

[解读与点评]

“人间正道是沧桑”,正直是立身处世之本。坦率、正直、正派,是儒家的道德规范,符合仁的品德。有一句话说“老实人常在”,大概也有此意。社会生活中总有一些不正直的人,他们也能生存,而且好像活得也不错,这只是他们侥幸地避免了灾祸,并不说明不正直值得效法。多行不义必自毙,不是不报,只是时辰未到而已。

6.20.[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①,好之者不如乐②之者。”

[原文通释]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注释]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之,不确指代词,指代知道和喜好的事物。好,音hào,喜爱。

②乐:以……为快乐。

[解读与点评]

这里的“之”具体指什么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看来是泛指,它可以包括做学问、学技艺,做事情等。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进德修业,“知道→喜好→乐在其中”这是三种不同的境界。

“知道”偏重于理性,对象是外在于己,还是你是你,我是我,不可把握。“喜好”依然是外在于我,但它已触及情感,产生兴趣。“乐在其中”,陶醉于其中,以为赏心乐事,已经物我两忘,合二而一了,这是最高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