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是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伟大历史人物。说熟悉,是因为从小学到高中的教科书中,黄道婆的这个称呼总是被屡次提及;可实际上,大家只对黄道婆这个名字感到熟悉而已,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人们的脑海中似乎只留下一个隐约的印象:黄道婆是古代的著名女纺织家,为棉纺织技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黄道婆出生在松江府乌泥泾一带,也就是现在的徐汇华泾镇。实际上,在上海地区,黄道婆的故事已经流传了数百年。上海民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江南地区至今还流传着这首歌颂黄道婆在家乡推广、传授纺织技术的歌谣。。
黄道婆年轻时流落到海南岛崖州一带谋生,在那里学会了纺纱织布技术。30年后她返回故里,将学到的“错纱、配色、综线、絜花”等织造技术带回故乡把所有的棉纺织加工技术教给当地人们,促进和发展了当地织布业,使松江织布驰名大江南北,松江府一度成为中国棉纺织业的中心。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可细细琢磨“衣食住行”四个字,“衣”这一个字却是摆在了第一位。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待人接物给人的第一印象即是衣着,衣物在古代人民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在棉纺织业发展起来之前,丝与麻是古人们最常使用的两种布料,可丝绸大多为达官贵人所使用的,古代劳动人民使用麻布较多。那时候,棉布可是一种稀罕的材料,如果想穿棉做的衣服,唯有通过丝绸之路从国外或者海南、云南、新疆等边疆地区买卖而来。
大家都知道有个成语叫做“衣锦还乡”,成语里的“衣”指的是穿的衣服,“锦”应该指的是织有不同颜色和图案的丝绸,即所谓的“织锦缎”。我想黄道婆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人民,虽说做不到穿着真正的锦衣回乡,但她能够穿着自己纺织并缝制的棉布衣回到家乡,将棉纺织技术带回故土。
随着棉纺织业的发展,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黄道婆的美名也由此传遍了四方。她的技术经验和无私传授帮扶对农耕时代的人们犹如久旱甘霖,为了感谢黄道婆对棉纺织事业所做的重大贡献以及她给后人带来的恩惠福祉,华泾镇建造了黄道婆纪念馆。
纪念馆院内,矗立着黄道婆塑像,背后“衣被天下”的横批,是对这位中国纺织第一人的肯定。纪念馆内纪录的黄道婆历史,也就是她寻找纺织技术,历经千难万阻,最终造福祖祖辈辈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