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封禅大典,大家一点都不陌生。历史上,举行过封禅大典的帝王有: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其中,名气最低的当属宋真宗。宋真宗为了能封禅,搞出来的荒唐事有点意思。

  景德五年正月的某一天,宋真宗找来宰相王旦和执政王钦若说,他在去年的十一月二十七日的半夜,突然看到神仙降临宫中,并且还煞有介事的说:“当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

天书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当今天子乃上天所定。

  颇为“巧合”的是,此时正好有大臣向朝廷报告,左承天门的房屋一角出现挂二丈长的“黄帛”,“想吃冰,天上就下雹子”,这简直是“祥瑞”的不能再“祥瑞”。宋真宗当即认定这就是“天书”,“天书”既然出现,国家蒙幸,所以,宋朝的年号也改成“大中祥符”,而“封禅”条件也已经满足,就等手下大臣行动了。

宋真宗哪年去泰山封禅的(宋真宗为了封禅)(1)

  古语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朝中官员看到说真话没有奖励,反倒造假就能获得高官厚禄,纷纷开始“人造祥瑞”,以至于到了“野雕山鹿,并形奏简;秋旱冬雷,率皆称贺”!龙图阁待制孙奭,看到“天书”频降,便向宋真宗说:“臣愚所闻‘天何言哉’,岂有书也。”“将以欺上天,则上天不可欺;将以愚下民,则民不可愚;将以惑后世,则后世比不信。腹诽窃笑,有识尽然。”但是,宋真宗根本听不进去这些真话,他继续疏于朝政,热衷各种祭祀活动,陶醉于各地的“祥瑞”以及王钦若、丁谓等佞臣的歌功颂德。大宋朝历经太祖太宗两朝,苦心经营,克勤克俭建立的财政积蓄,在催眠般的神鬼祭祀中消耗殆尽。

  国家财政因此而空虚,宋真宗被洗脑疏于政事,但是,离间真宗寇准关系,提出封禅换尊严的王钦若却越来越受宠信,权力也愈来愈大。大中祥符七年,王钦若不经奏请便擅自为人加官,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以至于宋真宗气愤异常,大骂王钦若“敢以爵赏之柄高下为己任,近位如此,朕须束手也”。其实这种反噬是必然的,王钦若可以公然替宋真宗出人造祥瑞的主意,弄虚作假,见风使舵迎合皇帝好恶,毫不在乎国家前途,一旦得势怎么会在乎皇帝。宋真宗虽然脑子糊涂,但却并不是弱势帝王,立即将王钦若罢官,宰相王旦随即推荐被贬官的寇准担任枢密使接替王钦若,但是,寇准与王钦若势不两立,尤其反对宋真宗沉湎于封禅祭祀,根本不被真宗信任,第二年便被罢官。宋真宗重新起用王钦若担任枢密使。天禧元年,甚至被任命为宰相。

宋真宗哪年去泰山封禅的(宋真宗为了封禅)(2)

  宋真宗的“封禅”活动,对于宋朝国库耗费巨大。在“封禅”之前,宋真宗也曾询问掌管财政的丁谓国库状况,丁谓迎合皇帝,声称国库丰余,“封禅”结束后,这次活动,竟然耗费国库八百三十万贯。人造“天书”出现后,宋真宗要求地方政府都要设立斋醮祭祀,京城内外有时甚至一夕数处斋醮。每个斋醮都要耗费大量国库。有一次,宋真宗下令京城寺观设斋诵经,花费竟然达到了一百五十万贯。玉清昭应宫修建时,每天服役的民工高达三四万人,而所用的材料都是从全国各地征调而来。原准备修建十五年,但是在丁谓的主持下,日夜赶工,结果用七年的时间便修建而成。整个大宋朝经济被各种迷信活动和大兴土木所拖累,导致物价高涨,百姓苦不堪言。

  从大中祥符元年开始的“天书”骗局,一直延续了十五年,直到宋真宗死去,才告一段落。而整个国家深受其害,经济受损,政治腐败,这个恶果,不仅祸害当下,直接影响了其后的宋仁宗统治时期。《宋史》说:“及澶渊既盟,封禅事作,祥瑞沓臻,天书屡降,导引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深以为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