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七律诗的平仄(三仄尾和三平尾到底是不是格律诗的大忌)(1)

写诗(非古风),填词,作对联。不是古风那就是近体诗了,即格律诗,词牌是格律体,对联作为律诗中二联引申出来的文学形式,也是格律体。

所以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为什么格律体严禁三平尾和三仄尾?

这里面有个错误。格律体确实是严禁三平尾的,但是三仄尾一直没有问题,直到近代才开始有人提出来,并慢慢形成一种和三平尾同错的认识。

其实,三仄尾在唐诗宋词中大量存在,根本不是问题,自然不是格律体的错误。只不过格律体都是两个音节间隔,所以在基础的格律体平仄格式中是没有三平、三仄连接发音的设置的。所以我们如果单单从“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等四种基本平仄格式来学习写格律体,肯定就不会出现三平、三仄的现象。

三仄尾

但是作为变格而出现的三仄是大量存在的。这里有几个原因,我们结合三平为什么是大忌来谈。

格律体正式成型之初,永明体、宫体已经开始了格律诗的探索。但是,这个时期还是没有平仄的概念,那么,诗人们如何标注汉字的发音,或者说遵循什么样的规律来写诗,以保证句子的韵律呢?

如何分析七律诗的平仄(三仄尾和三平尾到底是不是格律诗的大忌)(2)

双瞳奇人,南梁开国功臣,永明体创始人之一的沈约提出了“四声八病”,四声就是“平、上、入、去”,也就是说从这里器,汉字的四声发音法就开始用于诗歌创作了。但是我们要注意到,这个时候的“四声”与我们现在普通话的“一、二、三、四”声是不同的。平包括了我们今天的一声、二声,上声是我们今天的三声,去声是我们今天的四声。而入声字在普通话里面已经消失。

那么会出现一种什么情况呢?我们看沈约的《悼亡诗》中的句子:“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按照四声谱标注出来应该是怎样(当然,我们用今天的发音来标也不准确,这里纯属示例):“去平平上去,平平平去平”,这样是比较难找出格律之间的规律的。

到了唐朝,宰相许敬宗发现四声韵相对于格律诗来说还是复杂,于是在武则天钦定下主持编制了一部声韵书。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平仄来源,也是南宋末年刘渊《平水韵》的底子。这本书直接把四声韵针对格律诗简化为平仄,将平音单独拿出来成为“平”,因为格律诗是以平声结尾,而且声音上扬,和其他的“上、入、去”三种发音有明显区别,其他三种就统称为“仄”。

如何分析七律诗的平仄(三仄尾和三平尾到底是不是格律诗的大忌)(3)

再来看沈约这首诗的平仄标注:“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这样是不是就简洁了许多?学会了格律基础格式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首句平仄是首字不论的“平平平仄仄”的正格,而对句应该是“仄仄仄平平”,所以这两句是出律了,《悼亡诗》就是一首古风,不是格律诗。

说三平尾和三仄尾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平仄知识呢?

因为三仄尾中的三个字发音有可能是三个发音,这在吟诵的时候自然是通顺的,当然不能草草划入出律了事,更加不能说这诗格律诗严格禁止的。

如王湾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实际上就是“平平上去入,平去入平平。”虽然都在仄声里,但是“两、岸、阔”三个字完全是不同的发音,如果我们会读“阔”这个入声字的古音的话,也许会更加抑扬顿挫,郎朗清晰。

《唐诗三百首》的五律共有八十首,其中有二十四首是三仄尾,占到了30%。很显然这不是特例、孤例,这就是可以存在的。

如何分析七律诗的平仄(三仄尾和三平尾到底是不是格律诗的大忌)(4)

所以说,三仄尾不是格律诗的问题。当然了,你不能全都是仄,“仄仄仄仄仄”一句下来,然后说,这个三仄尾有问题。

三平尾

那为什么三平尾绝对不允许呢?

平声相对于仄声来说,只包括了阴平、阳平。而且这两种声调都是平和、悠长的。在诗词中,特别是格律诗中,韵脚必须使用平声。这是因为平声上扬,起到一个句读的作用,告诉读者,这句话说完了,这首诗写完了。

如果使用连续的平声,一连三个平声字,声律就没有变化显得平板,不能出现音调的高低抑扬变化,听起来就不会和谐悦耳。就好像我们听的广告轰炸“羊羊羊”,好听吗?用童声读出来,并且让最后一个音节拖长发生变化,还是可以的,但是用普通话反复念出来就是聒噪而让人厌烦的,就像一群苍蝇在耳边环绕,不过这正是他们让你记住的方式。

如何分析七律诗的平仄(三仄尾和三平尾到底是不是格律诗的大忌)(5)

而诗歌作为一种用来朗诵的韵文,一旦失去了抑扬顿挫的上口感觉,魅力自然就要大打折扣。诗是韵文,是音律和内容的完美结合,所以要尽量避免这种会产生错误吟诵感的音韵组合。唐诗中也有三平尾,如“夜静春山空”、“隐处唯孤云”就是三平尾,这些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格律体成熟之后,这种问题基本上就不会出现了。这些三平尾的诗句在唐诗中数量极少,大约只占1%。

这还是因为当初格律体是在试探成型的阶段。有些规则,一旦大家发现有利于诗歌创作,就都会自动使用了。

综上所述,我们在今天来写格律体的话三仄尾看情况而定,三平尾绝不允许。用了,就自动归入古风了,不在格律体的讨论范畴。

对联虽然出自格律体,但是好像要宽松一些,因为对对子本身就是民间的文字游戏,这方面粗放一些,也没什么问题。

但是在格律诗中是绝对行不可以的。

如何分析七律诗的平仄(三仄尾和三平尾到底是不是格律诗的大忌)(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