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青虾生态混养模式

丁厚猛

在总结苏南各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为推动虾蟹绿色健康发展,江苏无锡市惠山区积极开展河蟹、青虾生态混养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具体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养殖准备

1.池塘条件 试验地点在洛社镇绿化村,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试验池塘共有 6 口,面积约 42 亩,坡比约为 1∶2.8,水深 1.2~1.5 米,1.5 米区域约占 20%。池塘配备管道微孔增氧设备,微孔管离底 10 厘米,每亩配置60米管道。

2.干塘消毒 在上一年养殖周期结束后对池塘进行排水清淤处理,冻晒15天后注入20厘米新水。在晴天选用生石灰化开后立即全池泼洒,对池塘进行清理消毒,用量为 120 千克/亩,继续晒塘 15 天以上,晒至池塘底面发白、干硬开裂。

3.放苗准备 2月初池塘开始灌注新水,每亩选发酵腐熟后的有机肥,在消毒杀菌后全池泼洒,用量约为150千克。解毒1次,在塘内四周种植伊乐藻,水温升高后在中心处栽种轮叶黑藻等,可采用枝尖插杆法,用量在 25 千克/亩。2 月中旬可投放螺蛳以培养天然饵料,每亩100千克,之后每月补放50~70千克/亩。

二、养殖管理

1. 苗种投放 2 月 20-25 日,选择体质健壮、肢体健全、蟹爪较长、活动能力强的蟹种在4%食盐水中浸浴5分钟,捞出蟹种放在池塘浅水处 的 岸 边 , 让 其 自 行 爬 入 池 内 , 放 养 规 格140只/千克,约1 200只/亩。3月5日,开始投放青虾苗种,按照活力较好、没有外伤、无畸形的标准选择抱卵虾,每亩投放5千克,同时放养鳜鱼、花白鲢分别为15、10尾/亩。

2.饲料投喂 春季饵料选用河蟹专用颗粒饲料,夏季增加浸泡后的玉米、黄豆与配合饲料搭配投喂。春季根据河蟹摄食情况适当减少投喂频次,隔天 1 次或每天 1 次;在水温上升至 20℃时,每天上午、傍晚各投喂1次,傍晚投喂量占全天的70%。每天定期检查河蟹吃食情况,视情况适当调整投喂量。在特殊阶段如蜕壳期、暴雨后,可在饵料中添加水产多维、免疫多糖,以增强河蟹抗应激能力。

3.水草管理 根据水草长势,及时调整水草管理措施。在春夏初期,及时捞除断根上浮的水草,定期施用复合肥、无机肥促进水草生长,用量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高温期水草生长过密时,可在水草丛中间开辟多条宽2米左右的通道,以保持水体的适当流动。水草覆盖率宜保持春季25%、夏季60%、秋季70%。

4.水质调节 水位调控以注水为主,春季时塘内水位控制在50厘米左右;5-6月水位在1米左右;夏季高温季节水位保持在1.5米,每天加注新水,每5~7天换水1次;秋季水温下降后可适当降低水位。水体透明度保持在 50 厘米左右,养殖后期透明度可提升至 70~80 厘米。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以改善水质和底质,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三、效益分析

1.全年投入费用 全年塘租费50 400元,苗种费 30 160 元,水草、螺蛳费用 42 700 元,调水改底等渔药费 46 337 元,饲料费 61 000 元,水电费、人工及杂费共 18 653 元,全年总投入249 250元。

2.全年产值和效益 自3月底起长年可以捕捞青虾,捕大留小;11月底,开始起捕河蟹并销售。该养殖场全年共收获青虾 870 千克,河蟹4 442千克、鳜鱼350千克、花白鲢385千克,总产值共计 567 385 元。根据全年总投入和总产值 , 该 场 实 现 净 效 益 318 135 元 , 亩 均 纯 利7 575 元。该模式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增加了单位产量和效益,带动养殖户增产增收。

青虾和龙虾套养(青虾生态混养模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