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红楼梦》里的骂人艺术,雅中带俗,俗中带雅
文/谭汝为
【作者简介】谭汝为,中国民俗语言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2018年是戊戌年,我们将迎来狗年。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也是饲养率最高的宠物,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狗”在中国生肖文化里,排名第11位。
(一)在我国,狗的驯化约有8000年的历史
《说文稽古篇》载:“游牧时代,惟犬独多,穴居则畜犬守御,狩猎则携犬自随,因而人必畜犬。”这是说,从人类穴居并从事狩猎和采集时起,狗就开始和人类朝夕为伍了。《周礼》设“犬人”官职,专司相犬牵犬以供祭祀。汉代朝廷设“狗监”,是掌管皇帝猎犬的官员。唐代朝廷设“狗坊”,是专为皇帝饲养猎犬的官署。到了近现代社会,经培育改良,狗的品种不断增加,可谓繁盛兴旺!
(二)民间认为狗有“八德”,即忠、义、勇、猛、勤、善、美、劳只要被收养,就成为家中一员,不管主人或贫或富,或得势或落魄,它始终忠心耿耿,不离不弃——是为“忠”。《搜神记》载:“三国时,襄阳纪南人李信纯醉卧城外草中,适猎者纵火,火顺风且至,其爱犬曰黑龙者,于溪中湿身,周回洒李卧处,遂免大难,而犬以往返困乏致毙。李醒乃悟,为之恸哭。太守闻而悯之,具棺椁衣衾以葬。今纪南有义犬冢。”——赞其“义”。
在帮助主人狩猎时,不管前面是什么猛兽,都奋不顾身冲在前面——称其“勇”。
在执行抢险、救灾、防暴任务时,不管有什么危险,都义无反顾地履行职责——颂其“猛”。
看家护院,日夜警觉;照看羊群,奔波效力;冰天雪地,拉雪橇驱驰;将失明的主人安全带回家中——誉其“勤”。
《晋书·陆机传》有黄耳传书的记载:从洛阳至南方,关山阻隔,往返数千里,涉水越险——体现“善”的本性 。
聪明通人心,能听懂人们的语言,根据指令表演游戏节目,逗人开心,给人带来欢乐——是为“美”。
全天候执勤守卫,日夜不休,无怨无悔——谓之“劳”!
将众美德集于一身者,故谓之: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三)有关“狗”的词语却绝大多数属于贬义
狗虽受到人们的宠爱,但反映在汉民俗语言中,有关“狗”的词语却绝大多数属于贬义,如:“走狗、疯狗、哈巴狗、丧家狗、看家狗、落水狗、癞皮狗、狗崽子、狗奴才、狗东西、狗汉奸、狗特务、狗杂种、狗腿子、狗头军师”等;
带“狗”字的成语,如“狐朋狗友、鸡鸣狗盗、狗血喷头、狐群狗党、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狼心狗肺、蝇营狗苟、狗彘不如、狗屁不通、狗尾续貂、画虎类狗、鸡零狗碎”等;
带“狗”字的俗语,如:“狗眼看人低、狗改不了吃屎、狗行千里吃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肉上不了大席、痛打落水狗、死狗扶不上墙、挂羊头卖狗肉”等;与“狗”有关的歇后语有“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等。
这些语汇几乎都是贬义的。
这种与社会评价截然相反的文化语言现象,反映出汉语动物文化扬神灵(崇尚龙、凤、麟)而抑实用(贬斥猪、羊、狗)的倾向。
相关阅读:
过年吉祥悦《本草》之合欢:我是你的贴心小棉袄
传统丨美哉,十二时辰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关注、点赞、转发,欢迎参与评论,说出您的想法;若不喜欢,敬请留下批评,分享您的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