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金言10句(巧言令色鲜矣仁)(1)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出自《论语 学而第一》第3小节:

意思是善于花言巧语,阿谀奉承,说好话哄骗人,表面装出一副友好和的样子,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生活中,都会有这样的人出现,让人防不胜防。就像现在社会上的一骗子,他们很会说话,很讨人喜欢,却做着有损仁德的事,为达目的,不择手断!!

前面我们讲了仁德极好的人,现在我们又讲仁德极的人。历史上有个人就是这句话的代表人物黄皓,刘禅最宠信的太监。

孔子金言10句(巧言令色鲜矣仁)(2)

后主刘禅

孔子金言10句(巧言令色鲜矣仁)(3)

宦官黄皓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太子刘禅继位,当时他只有十六岁,黄皓是刘禅最宠信的太监,善于阿臾奉承,日夜陪伴刘禅吃喝玩。他极会讨好自己的主子,和他建立了坚不可摧的良好关系,让刘后主对他非常信任,言听计从。即使胡说八道也深信不疑!我们不得不说这个刘后主真是缺少智慧!

黄皓是怎么从宦官一步步上位的?诸葛亮在时,他不敢为所欲为,诸葛亮去世后,军事交给姜维,政事费祎、蒋琬二人掌握,董允担任费祎的副手,继续在刘禅身边处理皇宫事宜。当时,刘禅年纪已大,开始宠爱宦官黄皓。董允总是正颜厉色地匡谏刘禅,还多次责备黄皓。因此,董允在世时,刘禅对他相当忌惮,黄皓也不敢胡作非为。

孔子金言10句(巧言令色鲜矣仁)(4)

董允字休昭

董允去世后,陈祗接替了他的位置,他并不排斥黄皓,两人还挺聊得来,一同参与朝政,将皇宫搞得乌烟瘴气。

孔子金言10句(巧言令色鲜矣仁)(5)

陈祗字奉宗

等陈祗去世后,黄皓在朝中的势力也越来越大,权倾朝野。他还故意挤兑大将军姜维。邓艾因八卦阵败给姜维,所以畏惧姜维,买通黄皓,让他从中挑拨刘禅与姜维的关系。

黄皓于是挑唆刘禅,让下了三道御旨,召姜回朝。为的是想让右将军阎宁阵前立功,代大将军之位。姜维见黄皓想祸乱朝政,,就向刘禅上奏,让他处死黄皓,免得祸国殃民!谁料刘后主偏袒黄皓,说区区一小人,不用太在意,并叫黄皓向姜维谢罪。

孔子金言10句(巧言令色鲜矣仁)(6)

姜维字伯约

固为刘没有听取姜维的建议,至此,姜维因畏惧黄皓权势,只能屯田避祸!

《周易 上经 否》中有言“小人道长,君子道消。”

意思是:道德低下的人得意横行,而正人君子则销声匿迹,默默无闻!

耀六年(263年),姜维听说钟会于关中治兵,于是上书给刘禅让他提防关中的钟会,但黄皓崇信鬼神巫术,认为钟会不会进攻蜀汉,刘禅和群臣也认为蜀道艰险,以往魏军进攻都被打退,严以戒备即可,也就没当回事,然而姜维坚持北伐,是进攻而不是防御,而刘禅始终相信黄皓的巫术,认为魏军打不进来。并没有引起警觉。

孔子金言10句(巧言令色鲜矣仁)(7)

公元263年的冬天,魏国的将领邓艾率领军队来攻打蜀国,结果汉中被魏军攻克,姜维将钟会大军阻在剑阁,不料魏将邓艾偷渡阴平,取江油,下涪城,战绵竹。

孔子金言10句(巧言令色鲜矣仁)(8)

诸葛瞻父子

大军到达涪县,诸葛瞻犹豫不前,黄崇劝诸葛瞻快速行军,占领险地,否则将被敌军所取。诸葛瞻不能决,黄崇因此痛哭流涕。邓艾因此得以长驱直入,诸葛瞻带领着诸葛尚、张遵、李球和黄崇奉命守卫绵竹,黄崇一边激励部下将士,使部下将士都抱有必死的决心。后来,黄崇在乱军中奋战被杀,最终诸葛瞻和张遵也战死在了绵竹。

孔子金言10句(巧言令色鲜矣仁)(9)

黄崇

连邓艾都不得佩服“诸葛父子,真乃一门忠烈”。真可惜!忠臣之子却遇到了扶不上墙的阿斗,英年早逝!以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孔子金言10句(巧言令色鲜矣仁)(10)

之后大军直逼成都,刘禅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慌慌张张召集百官商议,众官商议后让他投降魏国,刘禅的儿子刘谌宁死不降,他建议让他父亲采取进攻方式,誓死一搏,也绝不甘屈膝受辱。刘禅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他儿子觉得愧对列祖列宗而携全家自杀,以死殉国。儿子铮铮铁骨,摊上这样一个父亲,也真是悲哀,而刘禅投降魏国,也有了之后乐不思蜀一说。

当然黄皓这样的言巧语,阿臾奉承,没有半点仁德的人自然也没有什么好下场,历史上可能有两种结局,一种是买通邓艾,逃过一劫,另一种是被司马昭一条白绫赐死。不管哪种结局,对他的评价都是奸邪小人,而非正人君子。

如果刘禅有孔夫子这样的智慧,孙悟空的火眼金,怎么会让身边的妖魔鬼怪迷了心智,听尽谗言!就像纣王一样,听尽妲己的话,将忠臣全部杀害,奸臣当道,最终都走上亡国之路。虽然刘禅不像纣王那么残忍地去杀害忠臣,但他却听尽黄皓所说,远离忠臣,不听其劝告,最后导致亡国的命运。现在大家是都深知花言巧语的危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