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十大将,是我军杰出的军事家,他们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开国十大将中,有人擅长军事,比如粟裕大将,尤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也有政工方面比较出色的,比如谭政大将,他是十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

十大将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他们都是从战场上走下来的将军,如果要比较十大将带兵的数量,就不能简单地按照某一时期来做比较,那样十分不科学,比如徐海东大将,曾是红十五军团军团长,但是在抗战后期,他因为身体原因,基本上在后方休养,不能简单地说他带兵多少。又如陈赓大将,他曾经有一段时间在上海特科工作,不直接带兵,但是解放战争中他带了一个兵团,这不能简单地说他带兵少还是多。

粟裕大将另换统帅哪一集(开国十大将谁带兵最多)(1)

所以要看得出来开国十大将带兵多少,并加以比较的话,我们可以限制两个标准:第一、按照军事主官的职务,比如参谋类职务和副职不统计。第二、分一定的时期,这样才能更好地比较。只有采取这样的标准,才相对准确些,那么我们就从红军时期、全面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后,这五个时期来分别来讨论一下,同一时期谁带兵最多,然后再纵向比较。

至于南昌起义前,十大元帅带兵统计,不算在此列,因为所以后来的开国十大将将军,虽然几乎都曾在国军中任职,但是要说统兵真的不多。职务最高的张云逸是师参谋长、萧劲光是师党代表,但是他们都不是军事主官。陈赓当过特务营营长、徐海东担任过排长等等,他们此时领兵最多几百人,所以暂时不统计。

粟裕大将另换统帅哪一集(开国十大将谁带兵最多)(2)

这样限制之后,比较的结果可能会跟大家想得有点不一样,第一名当之无愧,而大将所熟知的陈赓大将,甚至不能进到前三,为什么会这样呢?

红军时期:带兵最多的是王树声大将

红军时期,十大将带兵的数量也各自不同,粟裕大将此时不是军事主官,他的最高职务是红十军团参谋长,当时红十军团一共有一万多人,不能直接判断他代表多少,长征时,粟裕担任工农红军挺进师师长,开辟了浙南游击区,人数最多时有1600多人!

徐海东在红军时期曾经担任红25军军长,不过他担任的是改编后的红25军军长,人数3000多,此后他曾改任副军长,在长征途中人数略有增加,到达陕北后,人数约3400人,我们算作4000人,后来他担任红十五军团军团长,人数7000多人。

粟裕大将另换统帅哪一集(开国十大将谁带兵最多)(3)

陈赓大将,在红军时期曾经担任红四方面军红12师师长,时间很短,红四方面军成立时,大约有4.5万人,下辖6个师,拉平算的话,大约7500多人,后来他在特科工作了一段时间,长征途中担任干部团团长,干部团虽然是精锐,但是只有1000余人,等到陕北后,陈赓曾经担任第1师师长,此时红军人数不多,陈赓这个师长指挥的人数少于7000人,因为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的人数也不到一万。

张云逸,在红军时期的职务不断变化,但是具体领兵的不多,要说实际领兵的还是他担任红七军军长时,而红七军人数最多是是7000多人,此后在红军时期他基本上没有担任过军事主官。

王树声在红军时期的地位应该说是最高的,是红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还兼任第31军军长,人数最多时一万多人,红四方面军全盛时期有10万人,不带机关人员大约有8万多,5个军拉平大约有16000人,王树声担任军长大概带兵有15000到16000人。

粟裕大将另换统帅哪一集(开国十大将谁带兵最多)(4)

而开国十大将中的其他人,黄克诚、谭政、萧劲光、罗瑞卿、许光达等将军,要么是从事政工工作,要么不是一线的军事主官,带兵人数不多,这一时期带兵人数最多的当属王树声大将,带兵大约15000人。

全面抗战时期:带兵最多的是黄克诚

抗战时期,十大将的情况又有很大的不同,带兵人数自然也有很大的不同,先说粟裕大将,部队改编他在新四军担任副支队长,皖南事变后他担任第一师师长,成为军事主官。第一师成立时,大约12000人,到全面反攻前,不带地方武装大概有31000人,粟裕大将此时代表有3万多, 也就是说,粟裕大将在这一时期带兵最多有31000多人。

粟裕大将另换统帅哪一集(开国十大将谁带兵最多)(5)

徐海东大将,在红军改编时,他担任344旅旅长,全旅5000多人,后有曾经担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这个第四支队人数还没有344旅人数多,此后徐海东将军因为身体原因基本上处在休养,我们暂定为这一时间他代带兵为6000人。

黄克诚大将,刚开始他做的是政工工作,后来逐渐成为军事主官,他曾经担任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此时的第五纵队大约有2万人。后成为新四军第三师的师长,兵力大概有13000人,等到抗战胜利兵力发展到37000人,也就是说这一时期黄克诚最多带兵3.7万人。

陈赓大将,担任第386旅旅长,全军约5700人,抗战胜利后,他担任太岳纵队司令员,后来改称第四纵队,人数10000多人,此时陈赓大将统兵不多。

粟裕大将另换统帅哪一集(开国十大将谁带兵最多)(6)

萧劲光大将,他这一时期担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起初部队大约9000人,等到后期留守兵团兵力不断增加,后期增加到34000人,也就是说萧劲光在这一时期领兵大约34000人。

张云逸大将,先担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司令员,此时第三支队有2100多人,皖南事变后兼任新四军第二师师长,此时全师1.8万人,抗战胜利后,第二师主力部队有3.3万余人,但是1943年1月,张云逸就专任新四军副军长,不再代表,我们可以大致推断,他代表大约2万人。

王树声大将和许光达大将,最初不是军事主官,王树声成为河南军区司令员,是新设立的人数不多,许光达担任120师新2旅旅长,人数也不是很多,而谭政和罗瑞卿大将,基本上不带兵,所以这一时期,带兵最多的应该是黄克诚大将。

粟裕大将另换统帅哪一集(开国十大将谁带兵最多)(7)

解放战争时期:带兵最多的是粟裕大将

解放战争时期,带兵最多的毫无疑问当属粟裕大将,他虽然不是军事主官(陈老总是司令员兼政委),但是具体军事指挥是由他负责的,淮海战役后,华野大概有55万人,改编为3野后,人数58万人,12月增加到82万人,也就是说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指挥最多部队有82万之多。

粟裕大将另换统帅哪一集(开国十大将谁带兵最多)(8)

黄克诚大将,带着第三师去了东北,带走3万多人,不到4万,后来他不再担任军事主官、

陈赓大将,在这一时期统兵不少,曾是第四兵团的司令员,人数8万多人,许光达大将也是兵团司令员,但是他此时领兵大约7万多人。萧劲光大将此时也是兵团司令,但是四野的编制比较多,他这个兵团司令统兵大约16万人。

十大将的其他人,相比之下少了很多,王树声大将担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根据相关记载第一纵队总兵力大约1.3万人。后来他又担任鄂豫军区司令员,大约有2万人。

张云逸大将几乎担任的副职,谭政、罗瑞卿基本上不带兵,徐海东此时处于休养状态。解放战争时期统兵最多的当属粟裕大将。

建国后:带兵最多的是

建国后很多将军已经不直接带兵打仗了,但是在一定时期内还是带兵了,粟裕大将被任命为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解放台湾事宜,此时他可以指挥的部队大约有65万,此后他基本上没有再直接带兵。

陈赓大将带着第四兵团追击残敌,后来兼任云南军区司令员,我们暂且将人数定为10万,抗美援朝中,他担任第三兵团司令员,第三兵团当时有兵力近15万。

粟裕大将另换统帅哪一集(开国十大将谁带兵最多)(9)

萧劲光大将是第一任海军司令,在海军不断发展壮大中,他这个司令员带兵也在不断增多,最多时,海军有43万人,萧劲光大将担任海军司令员一直到1980年。

罗瑞卿大将,担任公安部部长兼公安军司令员,公安军人数最多的时候有40万人,这还不算公安部队,所以说罗瑞卿大将带兵当时最少40万。

张云逸大将,在建国后担任过广西军区司令员,当时广西军区人员有13万人,此后他几乎没有直接带兵。

王树声大将虽然担任过湖北省军区司令员,但是人数不是很多,许光达大将,担任装甲兵司令员,到1955年装甲兵三个坦克师、一个机械化师、六个独立坦克团、46个步兵师属坦克自行火炮团,我们可以推断出,当时装甲兵人数不是很多。

其他人,徐海东大将基本在休养,谭政和黄克诚大将基本上从事政治工作,不带兵,如果从建国后的表现来看,还是粟裕大将带兵最多,后期是萧劲光大将带兵最多。

粟裕大将另换统帅哪一集(开国十大将谁带兵最多)(10)

如果我们每一个时期都取最多人数,然后相加,可以得出粟裕大将带兵近150万,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排在第二位的是萧劲光大将,近43万,第三位的是罗瑞卿大将,40多万,陈赓大将带兵约25万的样子,没有能进前三,不得不说令人意外。

当然这只是简单粗略比较,实际情况比较复杂,我们也不能细细了解,这十位大将都是杰出的军事家,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