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听说过“二八定律”,“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

比如:20%的人是富人,80%的人是穷人;20%的人掌握世上80%的财富,80%的人掌握世上20%的财富。

有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认为“二八定律”应该反过来,泛泛之交比朋友更有用。比如说,两个完全不认识的人,却合写了一本书,听起来是不是不可思议?但这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破圈》这本书。

泛泛之交也可以得到心灵上的满足(泛泛之交比朋友更有用)(1)

《破圈》本书作者分别是:理查德·科克和格雷格·洛克伍德。理查德·科克,他是重新定义80/20法则的管理学人气导师。他曾是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高级咨询师,也是贝恩管理咨询公司(Bain & comepany)的合伙人,以及英国著名的艾意凯(LEK)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本书另一位作者格雷格·洛克伍德,则是著名投资人,他专注于互联网企业,先后就职于IBM和埃森哲两家国际咨询公司,从事人力资源咨询工作。

下面我就通过三个方面为您解读:泛泛之交比朋友更有用:弱连接的力量。首先是什么是弱连接;其次是为什么弱连接有时比强连接更管用;最后是优秀的人都善于运用弱连接。

先看第一点:什么是弱连接。

泛泛之交也可以得到心灵上的满足(泛泛之交比朋友更有用)(2)

1、什么是弱连接

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会认为,我们的父母、老师、老板、合伙人等等,对于我们来说都很重要。这些人对我们来说,就是强连接。

而一些朋友的朋友、邻居的亲戚、低自己几届的校友、N多群里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群友等等,总之也许只是点头之交,也许连他的样子都记不起来,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泛泛之交,就是弱连接。

我们把主要的时间、精力、金钱、感情都理所应当地投入到了我们的强连接身上。而对于泛泛之交,我们甚至懒得答理他,更别提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了。

如果我问你一个问题: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找强连接还是弱连接?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是找强连接了,弱连接和你没有任何交情,人家凭什么帮你?而且弱连接有那个能力吗?

事实上弱连接有时比强连接更管用。我们一起接下来看第二点:为什么弱连接有时比强连接更管用。

泛泛之交也可以得到心灵上的满足(泛泛之交比朋友更有用)(3)

2、为什么弱连接有时比强连接更管用

格兰诺维特是斯坦福大学德高望重的一名教授,他拥有众多荣誉学位。他做了一项调查研究:大家是如何找到工作的?在这项研究中他了解到:只有1/6的人是通过家人或朋友找到工作的。其余的人则利用偶尔或很少见面的人找到了新工作。

尤其让格兰诺维特感到震惊的是,超过1/4的人的工作是通过那些几乎没见过的人获得的。

比如本书的两位作者,他们互不相识。他们通过朋友的朋友认识了。然后理查德为了检验他新书的创想,给包括格雷格在内的许多朋友和认识的人都发送了邮件。

而格雷格直接回复说:“这些想法都很好,但有一些关于六度分离和网络效应的趣事也可以写进去。就这样,理查德很喜欢这个建议,并邀请格雷格一起合作写书,之后这本书就应运而生。

所以不要小看一些弱连接,也许它就会有意想不到奇妙的作用。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优秀的人都善于运用弱连接的。

泛泛之交也可以得到心灵上的满足(泛泛之交比朋友更有用)(4)

3、优秀的人都善于运用弱连接

格兰诺维特的观点实质是社会多元化连接的价值,这种连接存在于不是很熟的人之间。其实如果你仔细考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个理论无可辩驳。

如果没有弱连接的存在,我们仍会生活在像祖先一样的小部落里,部落之间是完全隔绝的,只有几个亲密的家庭成员和邻居来帮助我们维持困苦的生活。

而弱连接将原本孤立的枢纽或个人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组织,将整个社会连接在一起。

我们会看到成功人士是弱连接优秀的使用者和创造者。成功的人善于进入不同的圈子,善于接收其他圈子带来的启示、零碎的信息和对自己的世界的洞察。

强连接赋予他们生活的意义,但他们也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和维护大量的弱连接。简而言之,他们是超级连接者。这些人的成功建立在弱连接的基础上,通常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

泛泛之交也可以得到心灵上的满足(泛泛之交比朋友更有用)(5)

4、写在最后

今天我通过三个方面为大家讲解了:泛泛之交比朋友更有用:弱连接的力量。首先是什么是弱连接;其次是为什么弱连接有时比强连接更管用;最后是优秀的人都善于运用弱连接。

这是一个新奇而有用的见解,弱连接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善于运用弱连接,我们将离成功越来越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