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郊有个很爱吹奏的人叫“老郎”,他有很多儿女,一个个能歌善舞。老郎还喜欢栽植果树,他家的院四周满是梨树,还把院墙东边的一大块地专门腾出来种了几百棵梨树。春天,梨花盛开,白如雪梅;秋天,梨子累累,黄灿灿如金。乡亲们称他家为“梨园”。老郎靠卖梨为生,日子过得红火。
有一天,老郎在城里卖完梨子,高高兴兴地挑着空担回家,老远听见梨园里一片嬉闹声,他透过梨林观看,原来是儿女们装扮成“刁赖”“民妇”“县官”“衙役”, 正“坐堂审案”呢!老郎觉得好笑也特别新奇,于是走过去他问他们在耍啥玩艺,小儿子一把揪下用狗尾巴贴的胡子,说: “爹,我们学县官审无赖呢! ”他说着手指向还跪在地下的三姐姐,嗨!她穿的花里胡哨。老郎平日就爱戏谑,一看这个场面: 戴毡帽拿杖棍的,穿官衣拌惊堂木的,扮花脸跪桌下的,一时也来劲了,和儿女们混在一打,也耍起来了。打这以后,一有闲空,老郎和儿女们有说有唱,变换着花样在梨园里串戏消闲。
春天,老郎家的梨园又绽开了雪一样的花。唐明皇在宫里不耐烦没意思的彩娥宫舞,听腻了一个腔调的宫廷词调。这天,他乔装改扮独自一个出来,来到老郎家梨园赏花解闷。刚站稳脚,一阵叮哩哐啷的声音响起来,他向梨园望去:一个穿蟒袍戴王帽的老头子打坐正上,身着各色甲靠,张口的文武两班大臣“山呼万岁”正拜皇上呢!顿时,气得唐朋皇眼前火星子乱溅,骂道:“好一群刁民,竟敢在我的眼皮下谋反纂位。”他想上前拿了,恐怕群不敌众。于是,压住心头怒火,站下来看个究竟。老郎与儿女们,说一阵,唱一阵,配上叮哩哐啷的锣鼓真够意思。他们越闹越欢,越耍越有劲,倒把唐明皇看迷了。一连一声喊:“好!”待他们趣闹够了,脱了蟒袍、甲靠,摘下戴帽胡子,停止锣鼓时,唐明皇才明白,这是老百姓嬉耍作乐哩,回到宫里,他越想越觉得有意思,这样嬉耍,比宫廷里的歌舞要过瘾得多。于是他把老郎宣进宫来,问明来龙去脉,决定召他们一家进宫,专一为他演唱野耍取乐,老郎怎敢不从。回家后,收拾戏衣戏帽,第二天就和儿女们进了皇宫。打那起他们就专为唐明皇串演戏文,成了专一的御用戏班。由于专一,老郎和儿女们越演越精。唐明皇越看越迷,竟然忘掉自己的皇帝身份,跑上舞台,和老郎一起唱起戏来。
老郎在皇宫里演戏,并没有忘记他家里的那一园子梨树,和唐明皇一起耍熟了,就说了他的心事。唐明皇立即下诏: 在梨园里修起御戏楼,并将老郎家修茸一新。让他一家搬进梨园,在梨园习功练戏。他好在春季里赏花看戏,秋季里品梨取乐。后来,宫廷内外称老郎一家为“梨园班”。十年过去了,老郎离开了人世,唐明皇亲自册封他为“翼宿星君”。并传旨在梨园兴建了“老郎庙”,尊老郎为戏神,每到演戏,让人们祭祀。
以后,戏班传入民间,戏便开始兴旺起来了。因为,戏班是从老郎的梨园兴起的,所以,民间演戏的人就把自己称作“梨园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