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很多人都有此感悟。

早在几千年前的《尚书》中有记载,“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即知易行难。

行与知的学问,王阳明先生是集大成者。他的心学推崇摸着石头过河,干就完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最后达到行知合一。

孙中山信了。

结果是革命很艰苦,推翻了清王朝,但未来该怎么走才是大问题。

于是,孙中山提出了“知难行易”。

意思是:

做一件事容易,但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和原因很难。

比如:

请一个泥水匠盖房子,他能盖起来,不难。

但你要他说出建筑原理、土木工程知识,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盖,难。

到底是行易知难,还是知易行难呢?

我有个新发现,叫薛定谔的行与知。

最近,我在拆文章,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

其中有很多方法是显而易见的,要用短句、逻辑严谨、多用修辞......

以前,我都把它们归类为道理都懂,但做起来难。

现在发现,过于简单粗暴。

我尝试在写作前,看一遍这些要点,写出的文章结构更清晰,废话更少。

这不就证明道理好懂,做起来也简单,知易行也易。

那么,平常写作时不记得这些要点,行肯定很难,那就是知难行也难。

同样一个道理,居然有两种不同的结果。

我再回想以前有没有类似经历,因为一次依据不足以验证结论。

还真有过。

小学时有一次做数学题,忘了四舍五入,被老师留下来修改。我想了半天没看出哪里有问题,最后同学提醒一句四舍五入,立马就会了。

平常会做的物理大题,考试就是忘记某个知识点,死活想不起来。考完一翻书发现,原来如此。

还有很多这种瞬间。平常很懵,像是任督二脉没打通,别人一提醒就懂,就会做的。

明明是知易行易,怎么就变成了知难行难呢?

尽信书不如无书哲学观点(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1)

这不就是“薛定谔的猫”吗?

行与知处于难易叠加状态。

盖子打开前,行与知都难;打开后,行与知都易。

一物理实验,居然有如此高的哲学高度,佩服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