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1)

上周末,和儒家大家李木生老师电话里相约同游孟庙和孟府,李老师爽快的答应了。

推崇李老师已久,十年前作为导演和摄像之一,我和我们山东电视台纪录片团队,曾根据李老师的作品《孔林随想》拍过一个纪录片,并获得了一个国家级奖项。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2)

山东乃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真正了解孟子,认识孟子,领悟到孟子的思想精髓,应该说是从李老师的散文《孟子!孟子!》开始的——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3)

文中开篇一段话给我许多启发:“孔子提倡仁与爱,他是真诚的,却又使森严的专制穿上‘和谐’的新衣。如此这种鼓吹,便有了一种温情惑人的面纱,以至历代统治者都要尊孔崇儒地挂羊头卖狗肉。”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4)

“但是对于‘孔孟之道’中的孟子,顾准在《论孔子》中得出的结论则是:‘比较起来,孟轲比孔子要一以贯之得多……’”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5)

“孔子、孟子真的有所对立吗?读罢《论语》,再仔细地读《孟子》,相信这种思想和观点的差异是存在的。孟子的声音,比孔子的声音,更加有着现代的意味——”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6)

李木生其人:

李木生,中国散文作家。1952年生于山东济宁,1968年当兵,1983年转业到济宁日报当副刊编辑。七十年代开始从事诗歌和散文创作。已出版诗集《翠谷》,散文集《午夜的阳光》,传记《布衣孔子》《人味孔子》、《孔子传》、《布衣孔子台湾版》、《论语今译》。出版与发表诗歌200余首、散文作品200万字,其中近百篇(次)散文入选全国各种选刊、选本、大中小学读本及初、高中试卷。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7)

其中散文集《午夜的阳光》获山东省委省政府首届泰山文艺奖;散文《微山湖上静悄悄》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散文《唐朝,那朵自由之花》获中国散文协会冰心散文奖;散文《我爱你泰山》获《人民文学》征文奖,被国内诸多著名评论家誉为“这些年为数不多的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散文作家”。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8)

拜圣贤,请老师做导游

游孟庙孟府,请儒学大家李木生老师做导游,“级别”和待遇不可谓不高。李老师身板硬郎,说起话来快人快语,走起来脚下生风,和他交流会发现老师在儒学文化方面满肚子学问。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9)

那天正逢一场初冬的雨,空气清新,呼吸顺畅。尽管天已渐凉,却因了这一场雨,使孟庙孟府内现南国一般的湿润温馨。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10)

孟庙,又称亚圣庙,位于山东济宁邹城,为历代祭祀战国思想家孟子的地方。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11)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12)

孟庙呈长方形,五进院落,占地4万多平方米。建筑群分东、中、西三路,以亚圣殿为主体建筑,南北为一中轴线。庙内古树苍郁,葱笼茂密,堪称奇观。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13)

继往圣 开来学

逐院递进,错落有致,建筑雄伟,格局迥异,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和古建筑的特点。院内有亚圣殿、启圣殿、孟母殿、致严堂等殿宇64间,有碑碣石刻350余块。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14)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15)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16)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17)

据《三迁志》记载:孟庙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座落在城区东北四基山西麓的孟子墓旁。后因濒受水损,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又迁徙于现址。历经金、元、明、清各朝多次重修,累计重修达38次,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地震倾圮后重建。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18)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19)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20)

孟庙是山东省内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是国内稀存的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代表作品。1988年孟庙和孟府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21)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22)

孟府则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宅第,也被称为亚圣府。与同在邹城的孟庙、孟林合称“三孟”,与孟庙仅一街之隔。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23)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24)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25)

孟庙、孟府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访古寻幽朝圣研学的理想之地。“孟母三迁”的故事历代口口相传,体现了生存环境对孩子成长学习的重要影响。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26)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27)

读孟子语录,解民本情怀

孟子曰: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仁者爱人,仁者无敌。

民事不可缓也。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28)

读孟子语录,浓浓的“民本情怀”跃然纸上。孟子“仁者爱人”的真情呼唤,没有丝毫“表演”和忽悠的成分,让一介平民感受到暖意,感受被尊重,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29)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30)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31)

这种观点的提出,毋庸说2300多年前,纵览中外古今也是前沿观点。探寻领悟孟子的“民本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理解,它与如今提出的“不忘初心”,“以人为本”可谓不谋而合,一脉相承。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32)

老师共读孟子

和李老师同行过程中,我提到了几年前他出版的那本诗集《野草的呼吸》。里面收录了他关于孟子与邹城的组诗六首,老师仍然记忆犹新。其中一首《孟庙》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在朋友圈里推发后,引起极大反响和共鸣。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33)

《孟庙》李木生

曾和冬夜共读《孟子》,

人也感动,天也感动。

心和宇宙

齐舞翻飞的雪旌。

等到芳草萋萋,

思友如渴,

再越过时间的阡陌,

去会亚圣。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34)

正值杜甫在座,

还有宾雁,

神交既久无寒暄,

携手品茗。

然后鼓日弹月,

慷慨高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35)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36)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37)

山东孔孟儒家文化(孔孟之乡寻访孟子)(38)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