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言论:赵云一生枪挑的不过是二三流的武将,没有和超一流武将交过手。但是赵云的成名之战——七进七出长坂坡。对魏吴的影响力和震慑力是毋庸置疑的。

三国演义赵云是不是无一败绩(三国演义当年赵云在长坂坡一战的威慑力有多大)(1)

一、先来看看曹魏的评价。当阳长坂坡一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却说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是谁。曹洪回报曹操是赵云。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这是毛本,罗本里曹操还有一句:吾得此人何忧天下乎!)

建安二十一年,发生汉水之战。当时黄忠被张郃、徐晃两人围住,军士被困多时。赵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云救出黄忠,且战且走;所到之处,无人敢阻。操于高处望见,惊问众将曰:“此将何人也?”有识者告曰:“此乃常山赵子龙也。”操曰:“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急传令曰:“所到之处,不许轻敌。”事隔八年之后,曹操尚未忘记赵云当年之勇!大家想想看,曹操是何等自负的人物,当年和刘备煮酒论英雄:“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视天下诸侯如粪土,而今却称敌方将军赵云为英雄!也不怕在曹将面前灭自家威风,长他人志气!何况曹操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长坂坡一战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战役而已,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相比,乃小巫见大巫,但他还是记住了赵云的大名,可见赵云确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蜀汉建兴五年,孔明率师伐魏,以赵云为先锋,和魏军主帅夏侯楙决战。赵云此战以七旬高龄力斩五将,杀得夏侯楙落荒而逃。夏侯楙连夜与众将商议曰:“吾久闻赵云之名,未尝见面;今日年老,英雄尚在,方信当阳长坂之事。”夏侯楙乃夏侯渊之子,赵云当阳长坂坡力杀50余员曹营名将之时,夏侯楙还年少不经事。多年之后,他仍然记得赵云当年的神勇往事!

三国演义赵云是不是无一败绩(三国演义当年赵云在长坂坡一战的威慑力有多大)(2)

二、再来看看吴国对赵云的评价。赵云陪同刘备到东吴招亲,与吴国太在甘露寺见面。其中有这么一段描写:“少刻,子龙带剑而入,立于玄德之侧。国太问曰:“此是何人?”玄德答曰:“常山赵子龙也。”国太曰:“莫非当阳长坂抱阿斗者乎?”玄德曰:“然。”国太曰:“真将军也!”遂赐以酒。连远在东吴不问政事的孙权母亲吴国太,都知晓赵云在长坂坡救主的事迹,可见此战影响之广,真可谓天下妇孺皆知!

诸葛亮在南屏山七星坛祭风,得知周瑜要加以谋害,便在赵云的护送之下乘船返夏口。此时丁奉、徐盛奉命追赶:看看至近,赵云拈弓搭箭,立于船尾大叫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奉令特来接军师。你如何来追赶?本待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教你知我手段!”言讫,箭到处,射断徐盛船上篷索。。。。。。岸上丁奉唤徐盛船近岸,言曰:“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汝知他当阳长坂时否?吾等只索回报便了。”连东吴大将丁奉也深深惧惮赵云当阳长坂雄风!

我们现在来分析长坂坡一战中,赵云杀的都是些什么人。在民间评书中,赵云枪挑北地枪王兼师兄张绣、钻打许褚、血喷张辽、吓退曹洪,虽是夸张手法,但也可看出评书人及民间百姓对赵云的喜爱。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赵云长坂坡一战遇到的曹将绝对不止五十余员,还有不少像张郃一样有过交手但并未斩杀的曹将。赵云此战目的在于救主,而非单挑逞匹夫之勇。是故遇到张郃这种十几合内不能速胜的对手,只能避其锋芒夺路而走。

赵云此战,很可能和曹营众多一流和准一流的上将交过手,比如文聘、徐晃、张辽等,但未分胜负。大家要记住的是,赵云此时怀里还抱着幼主阿斗!这肯定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赵云武艺的发挥!如果说,赵云此战杀死的50余员名将,都只是泛泛之辈,那么赵云不可能因此而名扬天下。

三国演义赵云是不是无一败绩(三国演义当年赵云在长坂坡一战的威慑力有多大)(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