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三国演义》

三国历史最诡异的一年(顽石说三国汉朝末期)(1)

图源网络(下同)

《三国演义》开篇不久,就有一句话:

“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人心为什么思乱,这里讲得很清楚:

朝政日非,是也。

那么,再往下追问,朝政又如何会日非呢?

有句话叫做“解铃还须系铃人”,倒过来说,想必也是顺当的。

原因自然是出在当朝执政的人身上。

不是瞎诌,有书为证:

“推其政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

三国历史最诡异的一年(顽石说三国汉朝末期)(2)

桓帝,就是汉桓帝刘志,东汉的第十一任皇帝。

“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

桓帝即位之初,梁太后临朝听政,朝政大权实际由外戚梁冀掌握。

桓帝于是依仗宦官,诛杀梁冀,翦除外戚党羽,结束外戚专政。

宦官嘛,我们都知道,就是太监。

由此,朝政大权转而进入宦官集团之手。

也就有了这里提到的桓帝“崇信宦官”。

而宦官一旦得势,又怎么样呢?

一样党同伐异,由此又激起士大夫官僚集团的强烈不满。

“禁锢善类”,指向当时发生的著名的“党锢之祸”。

是正在把持政权的宦官集团和士大夫官僚集团之间,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禁锢”,指即便是释放,也终身不得再为官。

而“善类”,本义是好人,这里特指那些反对宦官专权的士大夫们。

而从结果上看,宦官集团最终得势。

可想而知,大批的士大夫与此同时被镇压迫害,逮捕定罪,死伤大片。

三国历史最诡异的一年(顽石说三国汉朝末期)(3)

待到桓帝死后,即位的灵帝时期,朝政日非的情形并没有好转,反而更甚。

灵帝,就是汉灵帝刘宏,说起来,他其实是桓帝的堂侄。

你要问了,桓帝怎么传位给他?自己没儿子嘛?

答案还真就是:没儿子!

灵帝早年世袭解渎亭候,远离朝廷,尊崇黄老,清心寡欲,一心躲避政治迫害,只想太太平平活着走完这辈子的路。

然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我求索我得不到的,我得到我不求索的。

偏偏在桓帝死后,就有皇亲外戚窦氏想起他来,就不远千里,寻上门来,请君入瓮,登基即位。

小门小户人家出身的孩子,本来在朝中就势单力薄,哪里就见过这般阵仗。

在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把持朝政的时期,宦官们时常作乱。

你要问,这灵帝是干什么吃的!坐在皇帝老儿的位置上,这样无能,就由着身边的太监们胡闹?

非也,自然不是由着,而是默许。

窦武和陈蕃虽洞悉朝局,已经商量要诛杀宦官,却不料宦官的眼线遍布朝野,消息不知什么时候,就走了风。

于是,宦官集团当机立断,发动了政变,以窦武为首的外戚势力就此清除殆尽。

扳倒了一面大旗,朝中一时再无敌手。

太监们由此越发地仗着主子的权势,作威作福,蛮横猖獗。

三国历史最诡异的一年(顽石说三国汉朝末期)(4)

怎么个猖獗法呢?

书里有一段是这样描述的:

有一段时期,大概连老天爷也实在看不下去了。

帝王殿堂之上,狂风骤起,梁上飞下大青蛇一条。

一会儿,蛇不见了,忽而雷雨大作。

这还不够,又加之冰雹。

这雷雨冰雹大得把房屋都损坏了。

天将降大祸于斯朝也!

没几年,又是地震,又是海啸。沿海的居民,被海浪卷走的,不尽其数。

坊间传闻,母鸡都变成了公鸡。

殿堂里升腾起十余丈高的黑色雾气。

举国多处出现了山崩。

一系列的自然灾害接踵而至,联系起来看,实在事发得不很自然。

于是,灵帝就下了诏书,询问群臣:

一下子发生这么多灾害,你们倒给朕说说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啊?

这种问法,被问的对象又是群臣,就好比:

一家公司的CEO,突然在微信工作群里,向各部门负责人发问:

公司今年的业绩搞成这样子,你们帮我我分析分析,是什么原因啊?

按照常人的思维逻辑,这时候,目测应该是要死群无疑的了。

三国历史最诡异的一年(顽石说三国汉朝末期)(5)

然而,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古时候一直有一种悲亢的论调:

文死谏,武死战。

意思是说,做文臣的,你最高的职业素养就是,敢冒着杀头的危险,向当今皇帝直言进谏。

而做武臣的,你最高的职业素养就是,敢在战场上与敌决战,厮杀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以一己身躯报效国家。

所以,这时候,真就站出来一个不怕死的文臣。

谁呢?

议郎蔡邕。

他直言进谏了,谏的什么?

就四个字:妇寺干政。

是的,只四个字,但掷地有声,分量极重。

什么意思呢?

妇,妇人,这里特指皇太后、皇后、皇帝乳母,这一类的女人。

寺,同侍,侍人,雅是说得够雅,用大白话说起来,就是宦官,再通俗点,无非太监。

放在一起,就很明白了,他说的是:

女人和太监干预朝政啊,皇上!

要知道,蔡邕揭发检举的可不是一般的女人,也不是一般的仆人。

那些可都是当朝最有权有势的女人和仆人啊!

孔老夫子早就提醒过了: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结果可想而知:

蔡邕求仁得仁,很快被人陷害,定了罪了。

三国历史最诡异的一年(顽石说三国汉朝末期)(6)

从此往后,谁还敢非议朝政?!

于是,我们看到,以“十常侍”为核心的宦官集团终日朋比为奸,乱政祸国,至此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

而我们小门小户出身,却出人意料做了皇帝的灵帝,从此对宦官的倚重,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怎么讲?

他居然尊称太监张让为“阿父”,赵忠为“阿母”。

也许出于年少时期的个人经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灵帝自己的内心,他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

从小宗而一跃,入继大宗,他一定比任何其他皇帝,都要日夜担忧惧怕皇权旁落、身首异处。

因此,相比外戚、士大夫集团,势单力薄的他,此时似乎更易于相信表现得与自己特别亲近的宦官集团,甚至视其为父为母。

也正是由此,宦官集团在桓帝任期搞出“党锢之祸”的基础上,又在灵帝任上再搞出了“党锢之祸”第二季!

直接造就了东汉时期中央失势,地方割据,军阀混战的大形势。

为三国乱世英雄、枭雄、奸雄们的陆续出场,埋好了绝妙的伏笔。

三国历史最诡异的一年(顽石说三国汉朝末期)(7)

人心为什么思乱?

实话讲,问题真不是出在黎民百姓身上。

《鹤山文集》有言:

“师老财殚;币轻物贵;常产既竭;本根易摇;此人心向背之几也。”

连年征战,耗尽财力,货币轻贱,物价飞涨,固定资产严重缩水。

如此这般,国家的根基怎么能不容易动摇?

这就是人心向背的预兆啊!

所谓的征战,外战,内战,党争,派斗,政变……层出不穷。

朝政日非,而民不聊生。

此所以,天下人心思乱也哉!

2022年12月11日 午后于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