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商周到元明清,华夏文明传承数千年而不绝,在于历史与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因此尽管每隔数百年就有分裂和乱世降临,甚至还有过"华夏陆沉",但终能拨云见日,重回一统,使得汉家香火延绵不断。而那些千百年来让中原王朝始终头疼不已的北方游牧民族则与此相反,他们的兴衰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本民族的英雄人物,比如匈奴之冒顿单于、突厥之阿史那土门、契丹之耶律阿保机、女真之完颜阿骨打、蒙古之铁木真、满洲之努尔哈赤等。一旦英雄无觅则家国无存,故有"胡人无百年国运"之说。

铁木真与札木合(只能共苦不能同甘)(1)

华夏因文明而传承不绝,蛮族则往往因人而兴废

胡人无百年国运一说,应出自于隋朝开国元勋杨素之口。老杨当年两次领军北击突厥,打得阿史那土门的子孙闻风丧胆、远遁千里,得意之下吟出"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出塞二首·其一》)这一千古名句。后来的南宋丞相、爱国诗人文天祥曾引此句给当时横行无忌的蒙古人下了个诅咒:

"一马渡江开晋土,五龙夹日复唐天。

内家苗裔真隆准,虏运从来无百年。"(《二王》宋·文天祥)

老文一语成谶,铁木真子孙所建的元朝果然没熬过百年就完蛋了。其始作俑者、明太祖朱元璋在写给仓皇逃亡塞外的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的劝降信中,还非常没有同情心而且非常恶趣味的重揭人家的旧伤疤:

"我师未至,君已弃宗社而去。朕谓君自知胡无百年之运,能顺天道,归我中国故土,上策也。"(《明太祖实录·卷四十六》)

不知道英明神武的铁木真若是泉下有知,棺材板还能不能压得住。

其实铁木真也用不着愤愤不平,因为蒙古也是"因人兴废"的典型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作为东胡分支的蒙兀室韦就已经出现,但是之所以700多年间一直默默无闻,自然是因为弱小。一直到了北宋末年,随着辽国覆灭而贪婪的女真人又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了富庶的中原,塞北的大漠草原终于出现了难得的空白,铁木真这才顺势而生,带领蒙古崛起。

铁木真与札木合(只能共苦不能同甘)(2)

蒙古诸部曾被契丹压制得死死的,但是缺乏政治头脑的女真人给了他们崛起的机会

相对于后来率领举世无敌的蒙古大军差点把欧亚大陆打通关,铁木真一生最艰难的时期无疑出现在其创业的早期,尤其是在他一统蒙古各部的那个阶段。

铁木真与札木合——一对只能共患难的"安答"。

铁木真的父亲孛儿只斤·也速该是一位蒙古英雄,不过他死得很早,留下妻子诃额仑和6个儿子,其中最大的铁木真当时也只有13岁。寡母孤儿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辛。

铁木真与札木合(只能共苦不能同甘)(3)

毫无疑问诃额仑是一位"英雄母亲"。要是没有她,铁木真再英明神武也无用武之地

当时蒙古各部族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比如与铁木真所在的乞颜部同出于孛儿只斤氏的泰赤乌部,自俺巴孩汗后便独成一部,脱离出孛儿只斤本族。不过这种情况在蒙古各部族中屡见不鲜,只不过乞颜部和泰赤乌部的地位尊崇,当时的蒙古可汗又历来从这两部中推举,所以二者间的关系自然不会很融洽。

不过此时的泰赤乌部人口日益众多、势力逐渐强大,而乞颜部就剩下了寡母孤儿,自然要备受欺凌。在一次宗族集会上,诃额仑不堪欺辱与泰赤乌人发生口角,后者居然趁机蛊惑乞颜部的族人叛逃。要不是著名的"女汉子"诃额仑匹马单枪一路追杀,截回了一部分族人,乞颜部已经灰飞烟灭了:

"帝方幼冲,部众多归泰赤乌。近侍有脱端火儿真者,亦将叛,帝自泣留之。脱端曰:'深池已干矣,坚石已碎矣,留复何为!'竟帅众驰去。宣懿太后怒其弱己也,麾旗将兵,躬自追叛者,驱其太半而还。"(《元史·卷一·本纪第一》)

若是如此,铁木真后来凭什么成就大业?

铁木真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有个更伟大的母亲。在《蒙古秘史》一书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诃额仑对儿子的抚养和教育,比如那句著名的蒙古谚语"除了影子外无安答,尾子外无鞭子"——就是教育铁木真朋友是不可靠的,而要保护自己免受凌辱,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

铁木真与札木合(只能共苦不能同甘)(4)

回顾铁木真的一生,受诃额仑的影响非常大

诃额仑的这句话,显然是深深的烙印在了铁木真的心底,而且给他的命运以及无数人的命运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改变。

随着铁木真的成长,乞颜部有了兴旺的气象,遂引起泰赤乌部的警觉。于是他们采取行动抓住了铁木真,并给他套上枷锁到处游行示众作为侮辱,却不料被铁木真逃脱。

可是祸不单行,不久以后他的妻子孛儿帖又被蔑儿乞惕部掠走。铁木真深知弱小的乞颜部根本无力夺回爱妻,于是只能寻求外力协助。

铁木真求助的对象,恰恰是在他的母亲眼中不可靠的"安答"——蒙古本部别族札达兰部的札木合。札木合虽然答应了铁木真,可是面对以凶悍野蛮著称的蔑儿乞惕部心里也没有底,于是又求助克烈部的脱翰(就是我们熟悉的"王罕"、"汪罕"或"王汗")。

最终乞颜、札达兰和克烈三部合兵,大破蔑儿乞惕部,铁木真如愿夺回爱妻,并对出力甚巨的札木合非常感激。两人不但二次结拜,再成"安答",还将两个部族合并在一起游牧,而且铁木真与札木合的关系好到了夜饮酒醉则同裘而眠的程度。

铁木真与札木合(只能共苦不能同甘)(5)

孛儿帖被铁木真抢回来后不久生下了长子术赤,所以术赤的身份备受质疑

可是好景不长,仅仅一年之后,两人便发生了龌龊,铁木真竟率部不告而别。关于这段历史,史书上讳莫如深,其实也不难理解——铁木真与札木合都是有着雄心大志的英雄人物,英雄在患难之时可以共苦,一旦危机解除却很难共容,更遑论协作。正如诃额仑所说的那样,铁木真这样几百上千年才出一个大英雄,就该是孤家寡人——"除了影子外无安答"。

此后铁木真声望日隆,蒙古各部纷纷来投,并被共推蒙古本部之可汗。而札木合也是当时蒙古诸部中实力最为强大的枭雄之一,于是这对曾经的"安答"之间,矛盾和冲突就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兄弟反目成仇,铁木真踩着安答札木合崛起。

铁木真称汗以后,蒙古诸部分化成两大集团,即"拥铁"派与"反铁"派。据《蒙古秘史》所载,当时拥戴铁木真的部族有26个,使得他十分得意,便遣人去通报脱翰和札木合。老狐狸脱翰闻报后欣然称贺,反倒是札木合非常不爽——话说札达兰部也是孛儿只斤氏老祖宗孛端察儿的后代,理论上札木合也有称汗的资格。更何况当时札木合的势力并不比铁木真弱,而且他还自认有恩于后者,所以怎么可能会服气?

铁木真与札木合(只能共苦不能同甘)(6)

找不到札木合的画像,但让孙红雷饰演这位仁兄,气质上简直是绝配

二者最终彻底翻脸源于两件事。其一是铁木真非常不讲义气的诱走了许多札达兰部的人口。地广人稀的草原上最值钱的财产就是人口,这是一个部族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札木合根本不能忍;另一件事则是个意外——札木合的弟弟殆察儿跑到铁木真家去偷马,结果被牧马人术赤答儿一箭射死,这件事就成了铁木真与扎合台刀兵相见的导火索。

南宋绍熙元年,札木合纠集了泰赤乌、塔塔儿等13个部族的3万骑兵向铁木真大举进攻,铁木真亦将军队分为13路迎战,这就是著名的"十三翼之战"。这一战虽然以铁木真失败告终,但札木合战后残杀俘虏,引起了盟友的恐惧和愤慨,反而使得不少人转换阵营投奔了铁木真。

铁木真趁势又修好克烈部的脱翰,二者联合女真人灭掉了塔塔儿部。铁木真因此被金国封为"札兀忽里",大概就是招讨使的意思;而脱翰则被封为王,因此被称为"王罕"或"王汗"。

庆元四年,铁木真与王罕相会,重申父子之盟。此后二者联合击败了乃蛮部,并不断攻伐与札木合交好的泰赤乌、翁吉剌等部。札木合也不示弱,趁机联合"反铁"派,于嘉泰元年与哈答斤、亦赤列思等11部会于犍河(今内蒙根河),推举札木合为古儿汗(古儿汗的尊号高于可汗),并发兵征讨铁木真,但被后者所败。次年,札木合携蔑儿乞惕、泰赤乌等部气势汹汹的卷土重来,被打得一路败逃的铁木真只得求助于王罕。王罕与铁木真合兵之后,与札木合联军会战于海剌儿河(今海拉尔河),终于将后者击溃,札木合被擒,札达兰、泰赤乌等部就此覆亡。

铁木真与札木合(只能共苦不能同甘)(7)

总有人说铁木真一生60余只败过一次,其实在早期他也没少打败仗

而一代枭雄札木合被铁木真释放后,只能投奔王罕,而他的最终命运,我们后面再说。

在此战之后,蒙古诸部中的"反铁"派基本瓦解,铁木真才成为被广泛认可的可汗,与王罕并列为蒙古两大巨头。

不争气的王罕——成也铁木真,败也铁木真。

巨头这种东西,只有一个才不嫌多。所以哪怕乞颜部与克烈部交情再深厚、王罕与铁木真间的关系更加纠葛不清,二者之间的决裂也是不可避免的。

王罕在父亲、克烈部的布亦鲁黑汗死后继承汗位,但不久被叔父推翻,被迫投奔他的安答、也就是铁木真的老爹也速该。也速该非常讲义气,出兵帮他复位。不久以后,不争气的王罕又被自己的亲兄弟额儿客合剌推翻,也速该再次出手赶跑了额儿客合剌,把自己的安答再次扶上汗位。

铁木真与札木合(只能共苦不能同甘)(8)

王罕这个总是被撵下台的家伙是怎么强大起来的,有些让人莫名其妙

所谓事不过三,脑子里似乎缺根弦的王罕才被推翻两次,总觉得人生不够完整。于是在淳熙十六年,王罕那位自称古儿汗的叔父成全了他,再次出兵把自己的大侄子撵跑。不过这时候也速该早死了,王罕该怎么办?幸好也速该有个好儿子铁木真,替他爹的那个笨蛋安答出头,第三次抢回了汗位。

不过后来铁木真的老婆被蔑儿乞惕部抢跑时,王罕也帮了他一把。此后二人以父子相称,多次联手对敌,还一起打残了札木合——要是论起感情来,铁木真跟王罕之间的情谊可比札木合这个安答深厚得多。

关于这爷俩翻脸的原因,在《元史》和《蒙古秘史》中大都归罪于札木合和王罕的儿子桑昆:

"帝欲为长子术赤求昏于汪罕女抄儿伯姬,汪罕之孙秃撒合亦欲尚帝女火阿真伯姬,俱不谐,自是颇有违言。初,帝与汪罕合军攻乃蛮,约明日战,札木合言于汪罕曰:'我于君是白翎雀,他人是鸿雁耳。白翎雀寒暑常在北方,鸿雁遇寒则南飞就暖耳。'意谓帝心不可保也。汪罕闻之疑,遂移部众于别所。"(《元史·卷一·本纪第一》)

著史这种事向来是胜利者的特权,所以史书上啰啰嗦嗦的念叨了大半天札木合如何挑拨离间、桑昆如何小肚鸡肠、王罕如何智商欠费,其实都没啥意义。铁木真与王罕在联手干残札木合以后所面临的形势,用蒙古话该怎么形容我不知道,但若用汉人的话来讲,那就是"汉贼不两立"。

铁木真与札木合(只能共苦不能同甘)(9)

汉贼不两立这种事,关键看结局——赢的就是汉,败的就是贼

所以在嘉泰三年,王罕派桑昆攻打铁木真,爆发了合剌合勒只额列惕之战,铁木真被击败,最惨的时候身边侍卫仅剩下19人。不过铁木真并不气馁,不断鼓舞部下的士气,并立下誓言"使我克定大业,当与诸人同甘苦。苟渝此言,有如河水。"(《元史·卷一百二十·列传第七》)

铁木真在努力整顿,恢复战力,王罕阵营却发生了内讧,一部分部族投奔了铁木真,札木合也亡走乃蛮。铁木真趁机反攻,王罕军士气低落又猝不及防,于是大败,王罕西逃,在乃蛮境内被杀,桑昆南走,先后逃亡西夏和吐蕃,最后被西域的合剌赤部所杀。

至于倒霉的札木合,先是投奔乃蛮,乃蛮败亡后又逃往倘鲁山(今俄境内唐努山),但还是被铁木真抓到。这回铁木真没有放过他的这位安答,最后札木合被赐以"不流血而死"。

铁木真与札木合(只能共苦不能同甘)(10)

都有雄心的人不适合做朋友,铁木真和札木合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

到开禧元年,铁木真又征服了乃蛮。至此,大漠南北包括替女真人扼守长城天险的汪古部在内,整个蒙古都成了铁木真的天下。次年,铁木真召集蒙古诸部,大会于斡难河(今鄂嫩河)源,由诸部族长和大臣共上尊号"成吉思汗",从此走出蒙古,开始了他征战天下的大业。

写在最后——"攘外必先安内"似乎是游牧民族强大的必由之路,铁木真的手段还不算血腥残忍。

在汉人王朝,伦理纲常乃是维护社会秩序、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尽管在历朝历代的权力斗争中,父子反目、兄弟相残之类的事件屡见不鲜,但在一片血腥中攀上权力巅峰的当权者,几乎都要绞尽脑汁的对这种见不得光的丑事进行遮掩,甚至不惜代价(比如英明神武如李世民大帝,为了一场玄武门之变,甚至首开干涉起居注的恶例)。

铁木真与札木合(只能共苦不能同甘)(11)

杨广和李世民这对表叔侄,一个弑父杀兄,一个杀兄逼父,所以名声都不咋地

如果遮掩不住,那就注定遗臭万年了。

但是"畏威而不怀德"、只崇信武力至上的蛮夷们,似乎对此就毫不在意。而且任一民族的崛起,几乎都与骨肉相残为伴——匈奴因冒顿单于而兴,而冒顿又因射杀其父头曼才得以成为匈奴之主(这货还杀光了自己的后母、弟弟);突厥始毕可汗死后,汗位先后被两个弟弟俟利弗和咄苾抢走,他的儿子什钵苾完全被无视。而后者向唐朝出卖自己的叔叔和族人时也半点都没客气过;耶律阿保机是契丹的开国之祖,也是少有的宽仁之主,但在处置"诸弟之乱"时也毫不留情,虽然放过了兄弟,但也还是杀掉了两个叔父耶律滑哥和耶律辖底;西夏开国皇帝、党项人李元昊更是出了名的暴横淫纵,连儿媳妇都要霸占。而他的儿子李宁令哥也是狠人,一刀干掉了老爸后被处死——既亲手偿了夺妻之恨,同时自报杀父之仇;清太祖努尔哈赤也曾幽死弟弟舒尔哈齐、处死长子褚英。

就连铁木真的儿子也不是什么好鸟——按照蒙古旧俗,他的幼子拖雷本应即位,但最后当上大汗的却是三子窝阔台。后来拖雷被毒死,有很大的可能性就是老三干的。

为了争权夺利,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奇怪。而且这种事不分汉夷,也没有对错,有的只是成败之分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