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太上老君,可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老子。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常识性错误。

太上老君绝对不是老子。

这在道教神系中,有着明确的解释。老子是可见的,而太上老君是无形的。

封神榜英雄榜太上老君的来历(封神演义西游记有2个太上老君)(1)

通俗来说,自古所说的‘道德’中的道是看不见的,而德则是有形的。太上老君是道的化身,老子只是太上老君的一个具象体现,而且只是三个化身之一。

所谓一气化三清,太上老君演化了三个个体:元始天尊、道德天尊和灵宝天尊。

三者都源自老君,却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具体职能也有所不同。

封神榜英雄榜太上老君的来历(封神演义西游记有2个太上老君)(2)

太上老君是道的本体,象征着万物本源,元始天尊象征着开化和启蒙,道德天尊象征着德行和教化,而灵宝天尊则象征着律令和秩序。

天地之始,元始天尊便在玉京山道场说法,为天地众灵启蒙说法;而道德天尊则下降人间,秉持着教化人道的使命;而灵宝天尊的使命更为重大,负责周天万界的秩序运行,其中玉皇大帝都是他选拔出来的。

封神榜英雄榜太上老君的来历(封神演义西游记有2个太上老君)(3)

然而,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历来只是在统治阶级占据分量,而在民间的地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失去了权力的支撑,难免落入孤掌难鸣的局面。

这便是道教衰落的原因之一。

同时,民间的信仰体系混乱,导致老君的本尊愈加模糊。相较之下,各种神怪小说将无形的老君演绎化,各种鲜明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封神榜英雄榜太上老君的来历(封神演义西游记有2个太上老君)(4)

比如,极具知名度的两部名著,《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都曾刻画过太上老君的形象。

可能是为了故事的趣味性,太上老君不再像道教神系中那般遥不可及。而被刻画成了具体形象。

先说西游记。

西游记这部著作旷古烁今,甚至流传海外。可见其影响力有多么地巨大。

但很多读者有这样的疑问:吴承恩到底是爱佛教多一点,还是爱道教多一点?

有人这样分析,孙悟空是一个悲剧角色。从始至终,都是从反抗压迫,走向了另一种压迫,并最终选择了臣服(成佛)。

封神榜英雄榜太上老君的来历(封神演义西游记有2个太上老君)(5)

还从唐僧师徒的取名上搞出了一套理论,去佐证这个观点。

唐僧就是劏僧,劏意味着宰杀;孙悟空就是损悟空,悟和空是佛教核心教义,而损悟空就是诽谤佛教;猪八戒就是诛八戒,沙僧就是杀僧等等。

这么看来,吴承恩难道是憎恶佛教的?

笔者认为不然,以上分析实出穿凿附会,咬文嚼字的结果。吴承恩精通儒释道三教教义,对三教不偏不倚,是作为一个百姓的立场写成的西游记。

封神榜英雄榜太上老君的来历(封神演义西游记有2个太上老君)(6)

所以说,孙悟空的一生也不是悲剧,而是一个大圆满结局。

从王阳明的心学中解释,人人都是圣贤,但却在滚滚红尘中失去了圣心。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犯错,而知错就改,便是一个归心的过程。

孙悟空并不完美,从一开始就是个野生妖怪,根本不服从教化。杀人越货跟强盗无异。而且,还喜欢吃人。

也可以说,他是一头心猿,天庭教化不成,佛教却更适合他归心罢了。

封神榜英雄榜太上老君的来历(封神演义西游记有2个太上老君)(7)

也有人说,吴承恩是崇佛贬道的,太上老君的形象就是一个证明。读过西游记原著的都不难发现,太上老君没有那么伟光正。

原因有三。

封神榜英雄榜太上老君的来历(封神演义西游记有2个太上老君)(8)

所以说,这位老君是极其不完美的,甚至有些市井小人的嘴脸。

而且吴承恩写西游记时,正处于崇信道教的嘉靖年间。一时成为禁书,也就不奇怪了。

由此证明,西游记中的老上老君几乎跟原型没有什么关联,更不用说接近原型。

再说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成书于万历年间,当时的社会环境稍微好上一些。而且,许仲琳在写书时,可能吸取了吴承恩的教训,完全将一碗水给端平了。

做到谁都不贬,谁都不捧,只将人间王朝更迭作为主要矛盾冲突。无论是统治者还是老百姓,都是喜闻乐见的。

笔者以为,封神中的太上老君更符合原型,但也不是真正忠实原型。

封神榜英雄榜太上老君的来历(封神演义西游记有2个太上老君)(9)

原因开篇咱们就说得清清楚楚,老君不是老子。而封神中却将这两者合二为一,又杜撰出来一个人物——鸿钧道人。而老君、原始和通天,都作为其徒弟呈现的。

所以说,鸿钧道人才是太上老君的原型。

但许仲琳为什么要这么写,而不是直接用太上老君为原型呢?

这可能也是为了让故事更加通俗化。太上老君和老子,历代被民间混为一谈。想要解释这个问题很麻烦。

封神榜英雄榜太上老君的来历(封神演义西游记有2个太上老君)(10)

所以,许仲琳干脆原创一个鸿钧道人,这样一来,整个仙界生态会更加丰富,也更具层次感。

而且还有一点,通天教主也是一个杜撰的人物,并非是灵宝天尊。真正的灵宝天尊被下降了一格,便是玉虚宫十二仙的灵宝大法师。

这样的设定有一个很关键的作用。通天教主是作为负面形象出现的,所以作者为了避嫌,才原创出这个人物。

要不然,胡乱抹黑灵宝天尊,可能会犯下吴承恩同样的错误。

封神榜英雄榜太上老君的来历(封神演义西游记有2个太上老君)(11)

而且,许仲琳还有个高明之处,他虽然将佛教大能全都写成了道人。但绝对没有贬低佛教的意思。

书中原文提及,鸿钧道人在见西方二圣时,说:咱们之间不用那么拘束。可见态度上也是很尊重的。间接给了佛门一个台阶下。

说了这么多,可能会有人问:既然许仲琳这么聪明,为什么封神演义还是不如西游记火呢?

笔者认为,封神演义中缺少一个核心卖点,便是西游记中的反抗精神。

封神榜英雄榜太上老君的来历(封神演义西游记有2个太上老君)(12)

名著是要经过时光考验的,其中意义不能在一朝一代盖棺定论。西游记几经三朝更迭,孙悟空的反叛精神,更容易让苦难中的读者引起共鸣。

反观封神演义,尽管姜子牙站在正义一方,但从头到尾都是谨遵师命,没有自己的施展空间。其人格魅力也得不到体现,形象上也有些刻板,反而不如孙悟空更接地气。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