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鉴赏前40回(红楼梦诗词赏析)(1)

这首五言绝句写在第一回里。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一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后来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把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这首诗。这首小诗语言虽然通俗浅近,感慨却颇为深远。

作者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破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表明他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和挽歌,是谓之"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曹雪芹,原先祖籍为汉人,后入旗为满洲正白旗人,在清朝统治时期,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帝的保姆,曾祖父曹玺还任江宁织造,虽然官职并不大,但是只有皇帝相当信任的人才能担任,每逢康熙下江南时,都是由曹家接驾的。可见曹家在当时的地位是相当高的。所以过了相当长时间的奢华生活。但是也是好景难耐久,由于封建社会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内部的权利争斗,曹家也被卷入其中,因钱财亏空罪名被抄家,曹雪芹便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家,之后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也因此一蹶不振,日渐衰败。经历了这样大的转变,从天堂掉下地狱,让曹雪芹深感事态炎凉,对官场心灰意冷,更对当时的权贵表示蔑视。虽然生活困苦不堪,可他依然积极乐观,对诗词的研究,对生活的领悟,也激起了他的创作热情,所以一部伟大的作品《红楼梦》应运而生。

和作者关系最密切的“脂砚斋”(名姓已无可考)在书上写下这样批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甲戌本第一回)可见作者是以泪和墨写下这部书的。表面上看,作者痴缠于儿女痴情,可是又有谁,能够真正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呢?正如作者生前所担心的一样,两百多年来,人们对《红楼梦》以及作者的议论真可谓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其中欣赏作者妙笔生花者有之,挑拣书中的繁华歌舞者有之,更不乏一些“色空说”“自传说”“诲淫之书”的曲解,主张对其焚毁灭绝。正所谓,有多少种眼光,赋予《红楼梦》的便有多少种说法。一如鲁迅先生的那句: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但是,每个人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红楼梦》。可见“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真乃作者高明的预见。

红楼梦诗词鉴赏前40回(红楼梦诗词赏析)(2)

,